规划问道

2021年第二届同济规划青创会议周:“十四五”背景下规划的挑战与应对 城市更新专题


2021年1月14日下午,主题为“‘十四五’背景下规划的挑战与应对”的第二届同济规划青创会议周城市更新论坛在同济规划大厦召开。论坛由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任总工、城市更新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阎树鑫和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叶宇主持。邀请东南大学建筑系童明教授、同济大学规划系徐磊清教授、同济规划院资深总工夏南凯教授担任嘉宾点评。演讲之后由同济规划院科研部副主任汪劲柏主持,点评嘉宾和各位演讲人开展相关讨论。


2021年第二届同济规划青创会议周:“十四五”背景下规划的挑战与应对 城市更新专题

主持人:阎树鑫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任总工、城市更新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2021年第二届同济规划青创会议周:“十四五”背景下规划的挑战与应对 城市更新专题

主持人:叶宇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副教授

2021年第二届同济规划青创会议周:“十四五”背景下规划的挑战与应对 城市更新专题

童明

东南大学建筑系 教授

2021年第二届同济规划青创会议周:“十四五”背景下规划的挑战与应对 城市更新专题

徐磊清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教授

2021年第二届同济规划青创会议周:“十四五”背景下规划的挑战与应对 城市更新专题

夏南凯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教授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资深总工 

2021年第二届同济规划青创会议周:“十四五”背景下规划的挑战与应对 城市更新专题

汪劲柏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科研部副主任



2021年第二届同济规划青创会议周:“十四五”背景下规划的挑战与应对 城市更新专题

叶宇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 副教授


《计算性城市设计支持下的精准

更新与设计介入》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入下半场,城镇化逐渐从高速推进型转向速度和品质兼顾型,在此背景下,人们对于城市空间的关注会逐步从“形态导向”转变为“生活导向”,城市设计也日益需要在城市尺度下开展精准的科学决策与精细化更新支持。这一需求以往难以实现,但在新城市科学的发展下具有了新的可能。新城市科学( New Urban Science),即依托计算机技术发展和多源城市数据的涌现,运用量化分析与数据计算途径来研究城市的模式。伴随新城市科学所涌现出的数据与新算法、技术,计算性城市设计正在日渐涌现。


计算性城市设计有别于参数化设计,其关注点不是由参数控制的“找型”与“生成”,而是更关注于计算机算法在城市设计全过程的深度运用,强调科学、技术与设计的深度融合,以量化计算的形式来支撑更好的设计实现。本次讲座从计算性城市设计的三个细分方向,即数据支持(data-informed)、具身循证(evidence-based)、算法驱动(algorithm-driven),结合研究与实践针对性的进行展示。其中数据支持型城市设计方向主要强调多源数据和新兴算法结合后对城市设计分析的推动,而具身循证型城市设计则关注虚拟现实和生理传感器技术所支持的具身性、人本化数据获取,算法驱动型城市设计则关注计算机可视化技术、GAN等深度学习算法与设计实践需求的紧密结合和推动。


2021年第二届同济规划青创会议周:“十四五”背景下规划的挑战与应对 城市更新专题


讲座中结合了两个设计案例来展示计算性城市设计的应用场景。一个是计算性城市设计三个方向系统支持下的2020年上海城市设计挑战赛应用,通过数据支持实现问题研判和策略生成,进而基于具身循证明确设计区域和介入手段,并基于算法驱动对设计介入开展多轮次优化。另一个是为同济规划院提供技术支持的广州茂名绿道设计,一方面通过整合使用多源城市数据,开展大规模、定量化且人本导向的科学分析,进行空间本底识别和精准绿道选线;在此基础上,结合不同路段的使用人群画像,辅助绿道设计。


2021年第二届同济规划青创会议周:“十四五”背景下规划的挑战与应对 城市更新专题




2021年第二届同济规划青创会议周:“十四五”背景下规划的挑战与应对 城市更新专题

杨辰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 副教授


《基于网络分析方法的顾村大居公共空间的更新绩效评估》


报告以宝山顾村大型居住社区为例,从个案角度探讨了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空间更新的社会绩效。研究分成三个部分,一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大型居住社区的发展历程;二是顾村大居的建设与更新情况;三是针对顾村大居2000年以来的社区更新,用社会网络分析(SNA)的方法,对其中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空间更新的社会绩效进行了量化评估。(图1)


2021年第二届同济规划青创会议周:“十四五”背景下规划的挑战与应对 城市更新专题

图1  顾村大居40个公共服务设施分布(2016)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通过比较公共服务设施网络和居民行为网络,研究得出了两个基本结论:一是在“设施网络”中,越是处在中心位置的设施,其联络度和连通性越好,中心度也越高;而“行为网络”的中心节点则与位置、功能、规模都有关(如综合体比单一功能设施更聚人气),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小设施,如社区食堂、菜场、居委会等也是极具交往潜力的场所。二是通过派系分析发现,“设施网络”的派系划分与顾村大居社区类型的分布高度吻合;“行为网络”的派系边界则更为模糊,出现了跨越不同类型社区和相互嵌入的情况,特别是购物中心、菜场、社区食堂等设施在动迁安置社区和商品房社区之间起到了“弱连接”的作用。这些发现对于顾村大居乃至其他类型社区的空间更新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


2021年第二届同济规划青创会议周:“十四五”背景下规划的挑战与应对 城市更新专题

图2  顾村大居2010年以来的社区更新项目

注:1北翼集团菜场  2 馨佳园学校  3商业街  4河边健身步道

资料来源:作者拍摄




2021年第二届同济规划青创会议周:“十四五”背景下规划的挑战与应对 城市更新专题

陆勇峰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城市设计研究院 副总工程师


《社区空间微更新与社区治理微创新——基于社区规划实践的思考探索》


分享了杨浦区江浦社区辽源花苑小区更新实践案例,物质空间更新内容主要包括交通组织改造、景观环境提升、小区安全维护和建筑设施修缮四个方面,整个项目从启动规划设计到工程竣工,历时近三年,更新始末最难的地方在于社区多元利益主体之间的协调。结合实际体会,报告人分享了团队对社区规划的一些思考,首先是建构社区规划与社区治理的耦合关系,认为社区规划与社区治理有很多共性,都是以社区为基本单元、以人为核心、重视公众参与、以提升居民幸福感为目的;其次,认为社区公众参与本身也需要设计,需要搭建一个合理的公众参与平台,培育社区公众参与意识,推动社区营造;三是认为社区规划师制度对推动和促进社区治理创新有积极作用。


2021年第二届同济规划青创会议周:“十四五”背景下规划的挑战与应对 城市更新专题
2021年第二届同济规划青创会议周:“十四五”背景下规划的挑战与应对 城市更新专题




2021年第二届同济规划青创会议周:“十四五”背景下规划的挑战与应对 城市更新专题

蔡靓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城市设计研究院 院长助理


《多要素评估修正下的旧城更新——遵义中华路实施性规划设计为例》


以遵义中华路为例,总结了旧城更新会遇到的三个核心问题以及采用多要素评估修正方法的解决思路。一是功能导向问题,通过定性方式对各类地块进行赋值评估,主要考虑自然地形、山水格局、商业格局、上位规划、大型设施和文化资源等要素的叠加分析,得出各地块未来更新的功能导向,分为居住、商业金融、文化休闲、生态绿地和公共服务五类;二是开发规模问题,经过经济性评估、交通评估和城市设计引导,对各地块容积率进行反复调整,优先保障近期实施地块的经济可行性,得出容积率方案;三是方案实施路径问题,通过地块区位、文化资源、建筑质量、大型设施、山水格局、现状容积率等要素的叠加分析,得出各地块未来更新的模式导向,除了生态保育之外,分为文化保护、基础改善、有机更新和整体更新四类。


2021年第二届同济规划青创会议周:“十四五”背景下规划的挑战与应对 城市更新专题



2021年第二届同济规划青创会议周:“十四五”背景下规划的挑战与应对 城市更新专题

白雪莹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城市景观风貌规划设计所 副主任规划师

2021年第二届同济规划青创会议周:“十四五”背景下规划的挑战与应对 城市更新专题

邓潇潇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城市景观风貌规划设计所 副主任规划师


《基于强化可识别性的西安大明宫周边地区风貌管控与更新》


传统风貌地区的管控与更新,通常会遇到三个问题,一是没有物质遗存,但是对传统文化有强烈的期待;二是重塑风格时,统一性和多元性的矛盾;三是遗存保护和现代功能使用之间的矛盾。


本报告以大明宫为例,探索城市更新中,如何在传承和创新中找到平衡点来强化城市的可识别性。首先是在整体层面,提出“神似而形移”的风貌定位,通过“神似”,传承历史风韵。其次是具体操作层面,在空间上划分出三类更新街区:紧邻大明宫的几个地块,采用意境唐风的方式,在空地街区塑造唐风意境;周边其他街区,采用现代唐风,根据二八法则,在协同中体现多元;外围东侧红旗铁路,在保护工业遗存基础上,通过风貌基因+功能置入+景观介质的策略,实现与周边街区的互动共融。


2021年第二届同济规划青创会议周:“十四五”背景下规划的挑战与应对 城市更新专题




2021年第二届同济规划青创会议周:“十四五”背景下规划的挑战与应对 城市更新专题

冯高尚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教师规划设计所 主任规划师


《以精细化设计促进街道空间更新——基于杨浦区“美丽街区”规划建设的实践》


通过城市更新提升公共空间品质,是上海迈向卓越全球城市的重大战略之一,2018年,上海启动精细化行动三年计划。为了更好地引导和推进行动计划,杨浦在全区层面进行了美丽街区的顶层设计。报告在全面分析杨浦的特点和所面临的挑战后,提出了针对杨浦区美丽街区行动的精细化规划体系。包括从顶层设计出发,建立系统化的评价体系;突出需求和问题导向,建立精细化设计体系;面向管理和需求,建立精准化行动体系三个方面。


2021年第二届同济规划青创会议周:“十四五”背景下规划的挑战与应对 城市更新专题


系统化的评价体系,是按照居民需求层次建立街道空间品质评估框架。从安全整洁、宜人活力、特色营造三个层次,选取18项重点指标,建立街道空间品质评估框架。从全市和杨浦区两个层面,运用人工智能和现场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全覆盖的调研。明确区内的短板街道、一般街道、特色街道的具体分布,并对区内近1200个路段做出相应的问题归类,通过分区、分类提出精细化设计的主要任务。


精细化的设计体系则以控底线、抓重点、做特色为总体思路,结合杨浦 “三个百年”特色,从打造步行安全环境、营造整洁有序氛围、聚焦四个重点地区、优化四类重点空间、推进四个重点系统、塑造三类特色街道、凸显人性需求空间等七个方面的策略建立多层次、体系化的设计框架,并对局部重点路段做出设计引导示意。


2021年第二届同济规划青创会议周:“十四五”背景下规划的挑战与应对 城市更新专题
2021年第二届同济规划青创会议周:“十四五”背景下规划的挑战与应对 城市更新专题


精准化的行动体系主要面向管理部门,建立定制化设计引导。首先,针对不同的特色道路,从空间优化、功能提升、活动激活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设计引导。其次,建立精准化项目推进路线图。从项目实施角度,围绕“亮点——四种节点空间美化”、“塑线——三种线型空间塑造”、“筑面——四个特色片区营造”、“成网——四类网络系统优化”四个方面梳理形成项目体系和对应的八大工程,按照时间维度建立可操作的项目库。最后是针对分区、分路段管理和户外招牌、街道界面、街道色彩等专项管理,制定实施导则和管理控制要点。


报告分享了大量更新规划实施案例,强调城市更新不但需要以精细化的设计来推进,更需要以协作式规划、陪伴式更新的模式切实推动不同的“人民”参与到高品质的城市更新中来。



2021年第二届同济规划青创会议周:“十四五”背景下规划的挑战与应对 城市更新专题

郑国栋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空间规划研究院 所长


《针灸式更新模式的实践探索——以临朐中心城区双修规划为例》


县级城市是未来我国就地城镇化的重要载体,但大部分县城都存在千城一面、缺少特色的问题,如何提升县城的活力和吸引力,是针灸式更新规划的重要目的。


临朐中心区是临朐城市的源点,曾经有过自豪,保留着老城的记忆,也见证着城市的发展变迁。随着城市自然生长和蔓延式发展,活力和特色逐渐丧失,交通和基础设施也不完善。结合老城的实际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绿色共享的城市活力街区”的总体定位,通过营造活力激活点,打通慢行廊道的针灸式更新,打造了一个老城和三个外围组团,一个环形廊道和四个活力激活点的更新结构。


更新策略包括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两个方面。城市修补策略包括针灸、通脉、交映和共享,针灸是优化功能结构、提升城市活力;通脉是建立步行街区,创造街道生活;交映是塑造古城地表,打造现代街区;共享是提升宜居环境,完善民生设施。生态修复包括补绿和织廊,补绿是通过城市修补与应绿尽绿,实现绿地增量提质;织廊是增强街道绿化的连接度,丰富街道绿化景观。


2021年第二届同济规划青创会议周:“十四五”背景下规划的挑战与应对 城市更新专题



2021年第二届同济规划青创会议周:“十四五”背景下规划的挑战与应对 城市更新专题

圆桌讨论(同济规划院科研部副主任汪劲柏主持)


演讲内容节选已经演讲人审核

供稿:城市更新规划研究中心

2021年第二届同济规划青创会议周:“十四五”背景下规划的挑战与应对 城市更新专题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同济规划TJUPDI):2021年第二届同济规划青创会议周:“十四五”背景下规划的挑战与应对 城市更新专题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