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广州真正的底牌在这里!



一个优秀的城市,一定会有自己的底牌。



我认为,现代城市本质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做平台的,一种是做内容的。


平台型城市正如阿里巴巴与腾讯,他们主要不是生产内容,而是做内容的搬运工与集散地。内容型城市正如制造型企业,他们负责生产商品,然后摆到商场或者网店上去卖。


平台型城市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纽约上海广州等传统中心城市,这些城市地理位置优越,均为国家大型交通枢纽、对外贸易桥头堡,堪称天之骄子,即便什么都不用做,也能把周边地区最好的东西给吸附过来,他们永远都不差人气、物流与资金流。


内容型城市的典型代表是深圳、西雅图、班加罗尔等新兴城市,这些城市往往地理位置欠佳,不是国家重要交通枢纽,但生产能力强大,盛产高新科技明星企业。例如,深圳一直处在华南地区干线交通的末梢位置,西雅图偏居美国西北一隅,班加罗尔既非印度的传统中心城市也非港口城市,但这类城市都是所在国家重要的科技产业中心。



今天我们要聊的广州,就是一座典型的平台型城市,其成为一个重要城市的筹码千年未变,那就是“国家重要的客流、物流与对外贸易中心”。问题是,这个“筹码”的潜能还远远没有释放出来,其应用还停留在很基础的阶段。


世界上几乎所有的金融中心、贸易中心,都是由物流中心衍生而来的,但不是每个物流中心都有机会成为金融中心、贸易中心。作为国家重要的物流中心,历史上的广州曾经把这项禀赋发挥到极致,但今天的广州显然还没有充分地利用好这个条件。


比如南沙,这里是华南地区最大的港口物流中心之一,但至今仍然没有发展出几个有竞争力的临港产业。要知道,港口周边往往会成为金融、商贸与临港工业的聚集地,但南沙除了有一点船舶与汽车产业的基础,其他都还是一片白纸。当然,广州现在也醒悟了,通过南沙大力打造融资租赁产业,这是一个不错的开始。


再比如,广州城内最大的物流中心当属白云区,这里雄踞广州城北大门,扼守广州交通要冲,南邻华南地区最大的客流与物流中心——广州火车站、省市客运站,北接亚洲最大的空港客流与物流中心之一——白云机场。


依托这些国家级的交通基础设施,白云区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物流中转基地,各类物流园区、货运市场云集。但问题是,白云区主流业态仍然停留在各类专业市场,以及依托于专业市场的物流业、轻工业与淘宝村,缺乏与其功能定位相匹配的高端产业群。


要知道,国际上很多机场周边往往会带动高端峰会与会展业务的发展,深圳正在依托宝安机场打造国际会展中心,白云机场周边有什么?


再有,同为空港物流中心的美国孟菲斯,已经是全球空港经济区的典范。数据显示,依托联邦快递形成的孟菲斯航空城,极大地带动了航空与货运两个产业,每年为当地贡献近300亿美元的产值,当地每三个人就有一个人的职业与航空城相关。


不仅如此,在航空城的辐射下,与它相关联的物流业、制造业、医疗服务业、计算机维修、旅游业等产业也蓬勃发展。例如,依托航空城超高的货运效率,孟菲斯成为一个重要的计算机维修中心,也是全美最大的医疗器械制造中心、美国中南部最大的医疗中心。



与孟菲斯等国际上的空港经济区相比,白云区既能看到自己的差距,也能激发其想像力,那就是在航空总部经济聚集区、高端峰会、高端会展以及飞机与计算机的维修、制造、医疗器械制造等领域巨大的发展机会,这应当是白云区转型升级的方向。


城市的禀赋不同,玩法也不同作为一个平台型城市,广州要继续提升城市竞争力,不能人云亦云、自乱阵脚,而是要继续做强自己的特长——加强其对客流、物流的集散能力——这才是广州真正的底牌,也可能是最后的底牌,有这个底牌在手,世界在变,广州可以不慌。


广州市政府近来屡屡强调的“三个枢纽”战略、“三中心一体系”思想,以及大力发展南沙新区,大力倡导白云空港经济区,都可以看成是对这个“底牌”的深刻认知。


这其中“三个枢纽”最为关键,指的就是国际航运枢纽、国际航空枢纽、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可以分别对应南沙、白云,以及新黄埔+琶洲互联网创新聚集区。这是一个全新的三足鼎立之势,有望成为广州经济最新锐的三个增长极。


现在,琶洲互联网创新聚集区正当红,新黄埔拥有科学城、知识城等重要平台,南沙的发展也已纳入广州的“一号工程”,白云区前年申报自贸区被落选,算是一个小挫折,但白云空港经济区的申报已经正式提上议事日程,对接一带一路的“广州市航空产业三年行动计划”也于去年正式发布,白云区的区域价值将获得一次质的提升。




要知道白云区人口稠密、经济活跃,紧邻越秀、天河,又是一个超过200万人口的大区,只要有好的政策因势利导,在产业培育上要比郊区新城容易得多,也比越秀、荔湾等老城区更具可塑性。


就区位价值来说,白云区应该重点发展三个价值区域,一个是白云新城,在规划上这里是仅次于珠江新城的城市副中心,现在日趋成熟,可以承担商务、会务与办公的功能;另一个是白云空港经济区,这里寄托着白云区乃至广州在临空产业上的想像力。


第三个平台当推嘉禾望岗片区,这还是一个不太被人熟知的区位,但有望成为广州中心城区北端一个新的大型交通枢纽。


嘉禾望岗是白云区内唯一一个地铁三线(2号线、3号线、14号线)交汇站,可以直通广州南站与白云机场,且位于广州火车站、珠江新城与白云机场三个点的中心位置,到天河、越秀、机场的时间都在20分钟以内。


在广州的十三五规划里,嘉禾望岗也与广州站、广州南站、白云机场一起被列为广州市大型轨道交通综合枢纽。随着广州中心城区的不断北扩,这个交通枢纽地位会越来越突出。


根据白云区的规划,嘉禾望岗显然不会满足于做一个单纯的大型换乘车站,其真实目标是依托交通优势打造为广州北一个重要的商业综合体。有关嘉禾望岗的多份政府文件中,不约而同地提及了一个新鲜的词汇——TOD模式。


所谓TOD模式?简单来说,就是以一种车站为中心的紧凑型城市发展理念。比如,以某个公共交通枢纽为中心画圆,在半径约600—800米(10分钟徒步圈)范围内,打造一个城市中心,实现集办公、购物、文化、教育、娱乐、居住等于一体的综合用途。


TOD模式在人口稠密的香港与东京被广泛运用,最典型的有东京的卫星城——多摩地区、香港各大地铁商圈。TOD模式一方面可以实现土地的集约化利用,另一方面也能减少市民的徒步距离,极大地促进商业繁荣与街区活力。


在广州,一个大型交通枢纽带动一个商圈,也是有例可循的,比如公园前地铁站之于北京路商圈,体育西地铁站之于天河商圈,客村地铁站之于客村商圈。


嘉禾望岗周边现有岭南新世界、凯云新世界等大型社区,对商业的需求十分旺盛。同时,作为白云区最大换乘车站,嘉禾望岗是主城区市民前往机场的必经站,也是广州北部居民前往广州南站的始发站,以后还会是广州北部居民(从化、花都)进入市区的重要闸口。嘉禾望岗的日均客流量将不断趋近体育西与公园前,甚至超过二者。


由此,一个依托嘉禾望岗而建设的城市副中心正在强势崛起,并有望成为广州北的体育西升级版。交通便利,商业繁荣,再凭借白云山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这里还将升级为广州北首屈一指的优质生活区,成为广州人置业白云山西麓的最优选择。



当代建筑艺术大师斯蒂芬·霍尔曾说过,“居住的价值,隐藏于其中最核心的,是其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只有那些既能享受自然资源,又有城市繁华背景的区域,才是最具有价值的居所。”


城市的伟大,和她独特的自然形态息息相关。历史总是跟随智者的脚步,一个多世纪以来,广州的豪宅沿着云山珠水由西向东、由南向北漫溯,历经西关大屋、白鹅潭、沙面别墅及东山官邸,再到二沙岛、滨江东、天河北、珠江新城,直至今天的白云山麓豪宅聚居区。


云山豪宅首选——凯云新世界:


“凯云新世界”是新世界中国地产优选白云山西麓、白云新城北部、嘉禾望岗核心区,秉承珠江新城“凯旋新世界”在豪宅品质上的执着追求,在城市副中心打造的一个以生态为特色的山景豪宅。


在生态上:白云山麓的温度常年比市区低5℃左右,空气负离子含量也比老城区高出许多。


在产品上:凯云新世界拥有广州罕见的一梯一户设计,全南北对流,纯板式结构,能360度全方位采光纳景。主力户型为130~240平方米三房至五房纯大户型设计。


在教育资源上:凯云新世界拥有华师附中、华师附幼、华师附中实验小学等众多百年名校,打造了广州首个2~18岁全龄华师教育体系。


在交通设施上:凯云新世界所在的嘉禾望岗片区,是白云区内唯一一个地铁三线(2号线、3号线、14号线)交汇站,可以直通广州南站与白云机场。


由此,白云山给凯云新世界赋予了灵气,后者也给前者带来了生活气息。由此。“云山”与“珠水”在广州人的置业选择中,有机会相提并论。




凯云新世界样板房


凯云新世界实景图


城市战争相关阅读:

奢侈品消费力排行榜:广州到底有多弱、成都有多强?

房价收入比排行榜:谁是中国“房痛指数”最高的城市?

地铁拥挤度排行榜:广州地铁为什么“挤”冠全国?

主要城市财力排行榜:广州为什么那么穷、穷、穷?

省会城市的首位度排行榜——谁是中国最强势的省城?

从国务院对城市总规的批复,看中国城市的真实排名


十三五规划中的广州将往何处去?谁会成为广州最有价值的城市副中心?当代豪宅的新标准是什么?


如果你对这些问题感兴趣,可以报名参加由广州日报主办的《2016广州高端人居发展战略高峰论坛》,论坛将于5月17日在白云山西麓的岭南新世界举行,点击阅读原文报名。


点击报名参加论坛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