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山大学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与乡村建设研究院成立于2019年,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中山大学共建的跨学科研究平台。围绕国家、区域重大需求和国际前沿,针对区域协调发展与乡村振兴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应用性研究;同时重视地方实践,为国家和地方政府提供政策建议和咨询意见。

成立至今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完成住建部委托研究项目6项,其中被用于住建部文件采纳的有4项;完成省级研究课题8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相关研究50余篇。

研究院注重实践,全国各地都留下了我们调研的足迹。我们用双脚丈量乡村,用双手开展建设,用卫星俯瞰大地。研究院在广东省内以云浮、梅州为实践基地开展乡村建设与发展相关的调研与实践;长期走访珠三角多个企业,跟踪产业空间布局变化、企业发展、劳动力技能、工业棚改等相关话题。

研究工作涉及地理学、城乡规划、社会学、人口学、经济学、计算机等多学科,研究院成员来自不同学科背景。无论是人文地理、城乡规划、建筑学、旅游管理、经济学、数学系,乃至中文系的人,都能在这里发光发热(详情可见下文团队介绍)。

中山大学南校区(广州)332栋惠师礼屋



研究院坐落于中山大学南校区东北区332栋惠师礼屋,目前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惠师礼屋由英格兰惠师礼循道会捐建,落成于1924~1925年间,百年的小红楼期待你为它注入新的活力。

现因课题组发展需要,研究院现拟招聘博士后3名,以下研究方向各1名:
乡村建设与乡村地理理论
包括乡村建设理论研究、乡村建设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乡村治理与共同缔造等理论体系研究。

乡村遥感影像智能解译
基于无人机、卫星影像等数据对乡村地区不同地物进行动态检测与数据建模。

大数据分析
对大数据,特别是时空大数据挖掘与分析有深入研究,将参与建设城乡发展数据平台。

研究院拥有良好的数据库基础和监测点。已构建人口、建设、经济、交通、生态、社会等大数据、卫星影像图、区域基础设施数据等为主体的城乡发展数据库,建设了一批乡村数据收集试点及乡村建设实践基地。

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拥护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遵守法律法规;热爱农村事业,熟悉农业农村相关的理论及国家政策;
2.基本准入标准:海内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优秀博士,获得博士学位三年内,年龄不超过35周岁,达到以下基本条件:具有发表英文学术论文或者高水平中文学术论文的能力;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英文文章或在我院《中文一级学术刊物名录》所列刊物上发表1篇以上学术论文;
3.博士阶段研究课题与乡村相关,具有人文地理学、地理信息科学、城乡规划、社会学、经济学、计算机(图像识别)等相关专业研究背景;有跨学科、国外留学或相关工作经历优先;
4.具备田野调查和定性研究能力,熟悉社会科学定量分析方法;
5.热爱科研,工作勤奋,善于沟通,主动合作。
能实现以下目标:
成为研究院的中坚力量
在合作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分配的课题研究任务;参与研究院团队其他科研项目,撰写研究进展报告、结题报告等;协助指导研究生。
成为独立的科研人
独立开展研究工作;独立申报科研项目;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
成为团队的一分子
协助研究院开展政产学研等相关外联交流工作,协助研究院品牌建设与宣传工作。

1.本研究院为中山大学直属的跨学科研究机构,依托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管理,博士后待遇按学校博士后管理办法(点击查看)执行,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
2.另根据项目执行情况,由研究院发放额外项目绩效及补贴(具体金额面议);
3.鼓励并推荐博士后申报各类博士后自主项目,支持符合条件者申请“广东省博士后人才引进计划”等项目;获批者享受项目资助经费;
4.博士后出站后,根据个人意向推荐竞聘更高级别岗位(教师和专职科研岗位)或者推荐国内外高校工作机会。

有意申请者,请将简历、学历学位证书、研究成果简介和代表性论文等材料合并为一份PDF发送至以下邮箱,邮件标题注明应聘博士后+姓名。
wuxh77@mail.sysu.edu.cn

合作导师 李郇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与乡村建设研究院院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农房与村镇建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期从事农村城市化、乡村建设、城乡社区治理、村庄规划等领域的研究。
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包括《新常态下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的增长与收缩研究》、《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珠江三角洲农村城市化转型》等。省部级项目包括住建部《县域乡村建设和共同缔造评估体系及工作信息平台研究》、住建部《县域新型城镇化试点技术支持研究》、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建设精美农村专题研究》等。
陈婷婷
香港理工大学哲学博士,现任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地理学研究生联合会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居民时空行为,社区规划与活力,健康城市等方面的研究。
郎嵬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注册规划师。本硕博分别毕业于哈工大、米兰理工、香港理工城乡规划专业。主要从事城乡规划、城市群与区域协调发展、城市形态与空间结构、乡村规划与建设、社区规划与公众参与等工作与研究等。
钟嘉伟
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系,香港理工大学精算及投资科学硕士,城镇经济学博士,现为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博士后。主要研究领域为城镇经济学,住房市场定价、居民职住平衡、旧城重建、城市群边界效应等。
吴昕晖
本科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英国埃克塞特大学人文地理学博士,现为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博士后。主要研究领域为乡村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研究方向为全球乡村、日常生活空间、乡村性等。
李敏胜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博士研究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社区建设专业委员会委员,城乡规划高级工程师,注册规划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产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参与式社区规划、大数据研究等。
黄耀福
城市与区域规划硕士,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人文地理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领域为乡村地理、共同缔造、城乡发展等。
秦小珍
人文地理学硕士,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人文地理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领域为劳动力技能、城乡劳动力流动、城市创新和区域发展。
城市与区域规划硕士,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领域为农村遥感、聚落形态、城乡规划等。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研究院成立以来,邀请多位专家、教授及年轻学者莅临,定期举办区域协调发展、城市空间、乡村建设等多个主题的论坛讲座,共同讨论学术热点议题。
研究院在中山大学南校区惠师礼屋小花园举办以《碰撞与融合——粤港澳大湾区专题展》、《趣村·港头国际青年设计师竞赛成果展》、《云吟村共同缔造工作坊成果展》等为主题的多场专题成果展,反响热烈。




美食、图书与猫
研究院距离中大最好吃的饭堂松涛园仅50米,此外周边美食丰富多样;背靠中大图书馆之余,惠师礼屋的地下图书室等待你的探秘;在“魔法小楼”里工作,我们被猫猫环绕和守护。欢迎前来,享受美食、图书与猫的陪伴!



我们在线上
欲知详情,请关注研究院官网rrlab.sysu.edu.cn,及公众号“城市化研究”(urban-sysu),更多精彩等你发掘!
初审:李郇
审核:刘晔
终审:邓孺孺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化研究):Join Us|中山大学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与乡村建设研究院博士后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