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北京杭州城市湿地规划保护实践及对广州的启示

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作为集合多种生态要素的生态资源,湿地的保护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可持续发展中的重点问题。

广州市地处岭南水乡,水系发达、河网密布,拥有众多类型的湿地。这些湿地的健康发展对维系广州市生态安全、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城市持续发展,湿地面临着数量减少、面积下降、生态服务功能退化等问题,湿地保护的压力与日俱增。因此,亟需建立广州市湿地生态系统,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湿地公园实行生态保护与生态修复。


北京杭州城市湿地规划保护实践及对广州的启示

北京杭州城市湿地规划保护实践及对广州的启示

北京杭州城市湿地规划保护实践及对广州的启示

▲北京永兴河湿地公园


北京市建立国家和市级湿地公园12个,总面积2800余公顷,组织开展10个湿地保护小区建设,总面积1300余公顷,基本形成了以自然保护区为基础,湿地公园为主体,湿地保护小区为补充的具有首都特色的湿地保护体系。

北京杭州城市湿地规划保护实践及对广州的启示

北京市围绕“一核、三横、四纵”的湿地总体布局,遵循宜林则林、宜湿则湿、林水相依的高质量发展理念,结合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行动计划,在平原地区建设大尺度森林湿地和生态景观廊道,通过填空造林、连接连通原有林地绿地,营造近自然森林生态空间,促进形成大尺度、完整的生态系统。


以生态修复和自然恢复为基础,建设浅山第一道绿色屏障。通过拆迁腾退地、宜林荒山造林绿化,实施生态修复,持续增加森林资源总量。结合河流流域生态综合治理、中小河道生态治理以及海绵城市建设,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结合集水区建设小微湿地,在怀柔区结合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和景观提升,开展小微湿地试点建设。

北京杭州城市湿地规划保护实践及对广州的启示

北京基本形成较为健全的湿地保护技术标准体系,陆续出台了《湿地恢复与建设技术规程》、《湿地生态质量评估规范》、《湿地监测技术规程》、《北京市级湿地公园评估标准》、《北京市级湿地公园建设规范》5部北京市地方标准。起草《北京市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建设技术导则》、《小微湿地建设技术规程》,有效指导湿地保护建设。

北京杭州城市湿地规划保护实践及对广州的启示

对第一批市级湿地实施监管,建立基于空间遥感监测技术的湿地资源监管模式和工作机制,通过对比图斑变化,及时发现、制止、处置涉及侵占湿地、违规违章建设等违法行为。


北京杭州城市湿地规划保护实践及对广州的启示

北京杭州城市湿地规划保护实践及对广州的启示北京杭州城市湿地规划保护实践及对广州的启示

▲杭州西溪湿地公园


作为首个国家湿地公园,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确立了“积极保护”的思路,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适度利用。

北京杭州城市湿地规划保护实践及对广州的启示

针对江南水乡本地资源,西溪湿地采用分类保护和分级保护两种保护手段制定保护措施。分类保护将西溪湿地分为生态保护区、自然景观保护区、史迹保护区、湿地景观恢复区、发展控制区,基于分级保护原则又分为特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三级保护区,并对不同类型、不同级别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和要求。

北京杭州城市湿地规划保护实践及对广州的启示

西溪湿地综合整治期间实行“撤村建居”,村民基本从湿地范围内迁出,原宅基地等旧村用地经过更新改造,就地建设一批文旅、接待、科教、特色商业项目,在保留建设用地基础上,注入新的江南水乡文化内涵,实现湿地内存量更新。

北京杭州城市湿地规划保护实践及对广州的启示

西溪湿地作为杭州生态旅游“金名片”,成功吸引阿里巴巴总部、未来科技城、梦想小镇、之江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落户,已成为浙江乃至中国最吸引人的科技高地。随后周边依托湿地逐渐增多衍生业态,如不同规模的购物广场、写字楼、酒店、民宿等,形成了以湿地为中心的大西溪经济圈、文化圈和生活圈,成为杭州一个新的增长极。


北京杭州城市湿地规划保护实践及对广州的启示

北京杭州城市湿地规划保护实践及对广州的启示

北京杭州城市湿地规划保护实践及对广州的启示

▲广州大鱼公园


结合广州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了城市湿地保护规划建设的若干建议如

北京杭州城市湿地规划保护实践及对广州的启示

保护北部湿地生态屏障,保护流域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以及湿地生态功能。结合中部河涌水系治污治水,修复湿地水环境。建设近海与海岸湿地,维护沿海地区的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利用现有河、湖、塘等资源建设城市小微湿地,结合湿地公园、退耕还湿、河道治理、黑臭水体治理等,推进小微湿地生态治理与恢复。建立连接不同湿地的生态走廊,推动湿地公园从散点式逐步网络化。

北京杭州城市湿地规划保护实践及对广州的启示

参照北京市湿地保护技术标准体系,探索和建立具有岭南水乡特色的广州市湿地保护技术标准体系。衔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在片区规划层面重点落实空间规划提出的管控底线,细化管控要求。以湿地水域为核心,框定城市湿地影响范围,构建管控单元,保证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实现“宏观控制—管控单元—湿地管理”三级体系的有效传导。同时,构建分区、分层的管控指标体系,根据不同功能区划的营建模式,选择指标要素,提出相应的指标体系。

北京杭州城市湿地规划保护实践及对广州的启示湿地公园及其周边地区的规划管理应以湿地资源为核心,将周边区域作为湿地公园功能属性的补充。对湿地及其周边地区的开发严格管控,禁止大规模开发,通过城市更新逐步清退低端产业,最终在城市湿地周边形成能承受优质环境资源高溢价的科研创新产业环。此外,通过建立生态缓冲地带,引导湿地功能与城市功能对接,将湿地优质环境、价值引入城市区域,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发挥湿地的生态效益。

北京杭州城市湿地规划保护实践及对广州的启示

建立统一的城市湿地数据库,运用“3S”技术实时、准确、便捷地获取各个湿地的监测数据,及时分析其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等,为政府的湿地治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优化管理工具,制定完备的配套政策进行引导。探索湿地周边地区开发权转移机制,允许原有的土地开发权转移至在指定范围内适宜开发的地区,并给予一定建筑高度或容积率奖励。因地制宜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引导建立资源有偿使用、生态补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相关制度,促进“两山”转化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北京杭州城市湿地规划保护实践及对广州的启示


北京杭州城市湿地规划保护实践及对广州的启示

文图|杨冬琳、滕熙、林晨薇(GZPI规划设计三所)
版式|GZPI办公室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广州市规划院):北京杭州城市湿地规划保护实践及对广州的启示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