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西安:城市体检提升市民幸福感
2020年,西安市纳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体检样本城市。根据2020年城市体检工作的要求,西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开展了《西安市城市体检评估工作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西安市城市体检工作实施方案》。
西安市查找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按照“指标体系、数据获取、分析评估、对策分析、政策制定”的思路,通过城市体检,达到修复城市肌体、恢复城市活力的目标,提升城市人居环境品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结合城市特色 细化指标体系
西安市积极组织相关部门召开专题会推进研究,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第三方体检团队对接,邀请权威专家咨询沟通,对西安城市体检工作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结合城市发展要求,依据城市体检基本指标体系,西安市主要围绕生态宜居、健康舒适、安全韧性、交通便捷、风貌特色、整洁有序、多元包容、创新活力8大类,制定55项有导向、能预警、易收集、可定量体检指标评价体系。55项指标数据由各市级部门专项负责对应小项,分工更加明确、精准,数据获取更加具体、细化。
坚持数据说话 做到空间落位
西安市针对8大类、55项指标基础数据,对照城市现状,结合国土调查、遥感影像、规划审批、土地供应、拆违腾退等空间数据一一校验,尤其是对重点数据开展实地专题调研。
体检范围内蓝绿空间示意图/西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供图
通过实地调研、遥感影像提取、网络爬取、协调运营商、沟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第三方技术团队等方式收集手机信令数据、POI数据、交通IC卡数据、企业信息、交通流量、市民服务热线等城市运行大数据资料,西安市对各项指标数据进行补充、调整、完善。能够空间落位的指标,坚持空间落位、立体分析,为城市体检评估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城市体检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
2020年,西安市通过开展城市体检,发现了污水管网方面的短板,梳理出179条雨污分流新建管道项目清单,印发《西安市雨污管网分流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有力补齐城市管网短板。
西安市新建雨污水管道项目月调度会/西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供图
城市体检“交通便捷”自检结果显示,西安市民通勤工具以公共交通为主,地铁备受青睐。2020年,西安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215公里,线网日均客运量预计达到350万人次,城市公共交通分担率超过50%。
西安地铁线路图/西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供图
西安城市体检指标中“风貌特色”专题针对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存完整率、游客吸引力等,结合城市更新项目,更有针对性、更科学地提升西安市的历史风貌。
西安市钟楼夜景图/西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供图
2020年,西安市计划改造老旧小区1100个,截至2020年年底,西安市已开工改造老旧小区达到1861个。在陕师大家属区,刚改造好的院子焕然一新,古朴又时尚,令人眼前一亮。黄蓝相间的步道、错落有致的绿化、喷涂一新的墙体、安全美观的门禁系统、垃圾分类的宣传……老旧小区改造,进一步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老旧小区改造后/西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供图
以迎接“十四运”为契机,西安市掀起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热潮。2020年累计打通断头路57条,新建次支道路56条,完成背街小巷改造提升454条,新建绿道366.78公里,打开封闭大院32个,路网密度和通达程度明显提升。
“十四运”场馆效果图/西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供图
通过城市体检,西安市城市承载力显著提高,城市人居环境更加宜居,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2
武汉:全力打造特色健康之城
武汉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署,市区街道上下联动、政府部门协同发力,全面完成了2020年城市体检工作,向宜居、高效、高品质的健康之城持续迈进。

武汉市两江四岸城市风光/武汉市规划研究院供图
围绕8个方面给城市“体检治病”
完成万份满意度调研样本
武汉市城市体检以2019年为数据基准年,以江岸、江汉等7个中心城区和东湖风景区为体检范围,结合社会满意度调查,围绕生态宜居、健康舒适、安全韧性、交通便捷、风貌特色、整洁有序、多元包容、创新活力等8大方面,设置“50+4”项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完成全市年度自体检报告,找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短板,有针对性地制订城区更新改造计划。

城市体检一级指标综合结论/武汉市规划研究院供图
多层对比检出5大短板
“对症下药”形成“监测—诊断—治疗”闭环
经过满意度调研及多层对比,武汉共找出“生态环境质量有待优化”“社区现代化建设相对滞后”“城市韧性能力有待提高”“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存在短板”“房价收入比偏高”5项城市短板。

市直部门工作协调会/武汉市城乡建设局供图

武汉城市体检工作相关负责人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第三方体检团队对接座谈/武汉市城乡建设局供图
针对以上问题,武汉组织专家开出“药方”,决定围绕以下5个方面进行治理:
一是重塑健康标准,促进健康城市发展。注重生态建设,锚固长江、汉江及东西山系构成的“十字”型山水生态轴;主动保护六大绿楔,打造高品质郊野公园;营造宜居城市环境,强化社区绿道覆盖,为城市居民提供绿色游憩空间。
二是改善人居环境,营造宜居城市。提升老旧社区环境品质、配套水平和治理水平,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三是推动“轨道+慢行”的绿色交通建设,提升“行人友好”的交通系统功能。建设停车设施供给体系,营造“内高外低”的停车收费标准体系。
四是建立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完善租赁型保障为主、产权式保障为辅的住房保障体系,提高保障性住房供应覆盖率,推进安居工程建设。
五是加强公共卫生和韧性设施建设,完善安全城市保障。牢固公共卫生防护网,开展公共卫生安全相关应用场景特征分析和疫情追踪,加快大型公共建筑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平战结合改造和医疗卫生设施新建工作。


武汉市城市体检信息平台导航页面与生态宜居指标页面/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供图
“平战结合”补全医疗设施短板
讲好武汉疫后重振故事
为支撑武汉疫后重振,武汉市迅速启动四所平战结合综合医院选址建设工作。遵循“三镇均衡、平战结合、防护安全、交通便捷”的思路,确定了医院“1000+1000”和“800+500”两类“常备+拓展”的床位规模标准,以及配套的“建设+预控”的空间布局方案。同时,结合本次疫情中武汉积累的重要经验,提出综合医院选址方案与建设和配套标准,既能保障应急救治能力,又能兼顾新城区日常综合诊疗服务,系统优化了城市医疗卫生资源分布。
下一步,武汉市将继续以城市体检为契机,深入查找“城市病”问题根源,提出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探索建立“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常态化工作机制。武汉市正在探索构建“监测—诊断—治疗”的城市体检闭环工作体系,建设武汉城市体检信息系统,实现数据实时更新,形成一套体现武汉特色、有推广意义的城市体检技术思路和方法。
3
成都:以城市体检为城市高质量发展 “问诊把脉”
成都市作为2019年城市体检试点城市、2020年样本城市,将体检工作与全市发展的中心工作、重点工作深度融合,充分运用城市体检结果“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推动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成都天府熊猫绿道/成都日报“锦观”供图
强化高位统筹 建立工作机制
成都市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城市体检工作领导小组,由29个市级部门、15个区政府(管委会)为成员单位,统筹推进城市体检的相关工作,将城市体检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内容。
成都市城市体检工作组织架构/成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供图
按照“市级统筹、属地落实、市区联动、共同推进”的原则,成都市在2020年度城市体检中,采取市区两级同步体检、整治与体检同步开展的“双同步”工作模式,将城市体检工作由市级层面扩大至中心城区,市区两级同步建立工作机制。
突出地方特色 构建指标体系
2020年,成都市参照国际通用标准、行业标准规范、部委省市政策文件等,因地制宜,差异化构建了市区两级指标体系,开展全链条、全系统、全生命周期、全流程的深度体检。
成都市地铁线路图/成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供图
市级指标以50项基础指标为基础,从“人、城、境、业”四个方面,结合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和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建设,设置了人均生态绿地面积、轨道交通出行占公交出行的比例等13项特色指标,通过“50+13”体检指标体系,总结公园城市建设取得的成效以及发展中存在的弱项和短板。
区级指标以市级指标为基础,结合各辖区的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以“必检指标+自选指标+特色指标”的形式建立了“10+20+N”的指标体系。同时,结合防疫,开展疫情防控基础工作“大体检”,筑牢疫情防控基础。
强化结果应用 建立长效机制
针对体检发现的问题,成都市以结果为导向,立行立改,开列出治疗“药方”,按照“一题一策”落实主责部门,实施“靶向治疗”,切实回应群众期盼。
金融城/成都日报“锦观”供图
2019年,成都市体检发现问题21项,梳理67项整治任务,截至2020年年底,已完成52项,15项长期推进;2020年,成都市围绕生态宜居、健康舒适、安全韧性、交通便捷、风貌特色、整洁有序、多元包容7个方面形成30项城市治理主要任务,92项可检验成果,建立“7-30-92”的问题整治体系。
成都天府立交桥/成都日报“锦观”供图
成都将城市体检工作纳入“十四五”规划和政府年度工作报告,将结果作为实施民生实事项目、制定城建工作计划、开展城市有机更新的重要依据。2020年,聚焦城市体检在人民群众“生活的小巷子、出行的车轮子、居住的新房子”等方面发现的问题,成都市委、市政府提出“十四五”时期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将高品质公共服务建设、提升城市通勤效率、提升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等三项工程纳入其中。
科学开展治理 搭建信息平台
成都市采用超算、人工智能、遥感等高新技术,围绕城市体检的8个方面、63项指标及社会满意度调查结果初步搭建城市体检信息平台。同时,结合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都市逐步探索建立集数据采集、指标计算、指标分析、问题诊断、整治预案、集成展示等功能于一体城市体检信息化平台,并与城市信息模型(CIM)、建筑信息模型(BIM)进行充分融合,深度挖掘“城市体检+场景”应用。
成都城市体检平台/成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供图
成都坚持“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坚持以城市体检为路径,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下一步,成都将把城市体检工作进一步向社区、街道延伸,提升体检的颗粒度,建立和完善城市体检年度评估机制和五年评估体系,将城市体检工作纳入党校领导干部培训教育内容,进一步拓展思维视野,推动建设宜居、绿色、韧性、智慧、人文城市,让新发展理念惠泽广大市民群众,承载起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
来源:中国建设报.
城市体检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规划中国):城市体检 人民检验 | 西安、武汉、成都各自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