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组织创新,建议增设突发事件委员会,加强政府各部门的横向协调和纵向信息的传递。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备医疗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应急突发事件等多重属性,根据我国政府的治理体系,分属于卫生健康部门、公共安全部门、应急管理部门。建议在城市健康促进委员会的基础上增设一个突发事件委员会,加强政府横向各部门的协调和纵向信息的传递。
加强专项规划的编制。
1)鼓励各城市组织编制“健康城市专项规划”。
根据我国目前“五级三类”的规划编制体系,建议增加“健康城市专项规划”。不同于以往的医疗卫生设施专项规划,健康城市专项规划将纵向梳理医疗卫生、应急管理、环境治理、健康设施等体系,横向加强政府各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并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协调机制。
2)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 打造分级诊疗体系。
3)体育设施布局规划:分级配置,分类细化。
推广智慧医疗。
面对突发疫情和大流行病等公共卫生事件,医疗设施水平是考验城市应对能力的硬核指标。虽然分级诊疗体系可以适当分流病患并减轻中心医院的压力,然而,面对大流行病的时候公共医疗设施总是相对紧缺的。智慧医疗的优势在于突破了空间的限制,让人们随时随地的获取医疗资源。智慧医疗结合分级诊疗的模式可以有效的实现对传染病患者的分类诊治、就近就医、有效阻隔和避免集聚感染。
改善环境卫生。
19世纪40年代,英国政府就认识到糟糕的城市环境是疾病流行的根源。整洁的街道、干净的水、新鲜的空气和未被污染的土壤是健康城市应有之义。
1)整洁的街道
街道是城市生活的重要载体,整洁的街道环境有利于减少疫情流行的载体,从而有效阻隔疫情的扩散。打造整洁的街道需要从规划设计、管理及行为引导等方面开展。
2)干净的水
3)新鲜的空气
4)未被污染的土壤
被污染的土壤会将致病物质输送到人类的食物链。错误的使用农药、化学工业生产和存储等会造成土壤污染。在城市开发过程中应注重棕地的修复,并在开发过程中加强土壤环境的评价。
预先空间干预。
面对新冠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城市规划工作从疫情的发生、防治、应急三个环节进行预先空间干预。
从传染性疾病防治环节出发,城市规划可以城市规划可从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3个方面明确空间干预的方式。
完善健康设施。
编制社区规划。
优化建筑空间。
城市规划设计可以通过控制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绿地率和绿强度等指标来优化建筑空间组合,为城市提供更多的绿地等开放空间。
此外,建议在建筑设计中加强研究办公建筑中央空调系统的分区通风的问题、住宅建筑的自然通风和洁污分离、干湿分离的研究。
图 青岛港城CBD片区绿廊控制
作者信息
刘波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
本文为第十六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分论坛——“后疫情时代的绿色生态城市建设——绿色生态城区”演讲稿摘录。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同济规划TJUPDI):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城市规划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