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城市规划建议


1

推进组织创新,建议增设突发事件委员会,加强政府各部门的横向协调和纵向信息的传递。


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城市规划建议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备医疗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应急突发事件等多重属性,根据我国政府的治理体系,分属于卫生健康部门、公共安全部门、应急管理部门。建议在城市健康促进委员会的基础上增设一个突发事件委员会,加强政府横向各部门的协调和纵向信息的传递。


2

加强专项规划的编制。


1)鼓励各城市组织编制“健康城市专项规划”。


根据我国目前“五级三类”的规划编制体系,建议增加“健康城市专项规划”。不同于以往的医疗卫生设施专项规划,健康城市专项规划将纵向梳理医疗卫生、应急管理、环境治理、健康设施等体系,横向加强政府各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并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协调机制。


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城市规划建议


2)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 打造分级诊疗体系。


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城市规划建议


3)体育设施布局规划:分级配置,分类细化。


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城市规划建议


3

推广智慧医疗。


面对突发疫情和大流行病等公共卫生事件,医疗设施水平是考验城市应对能力的硬核指标。虽然分级诊疗体系可以适当分流病患并减轻中心医院的压力,然而,面对大流行病的时候公共医疗设施总是相对紧缺的。智慧医疗的优势在于突破了空间的限制,让人们随时随地的获取医疗资源。智慧医疗结合分级诊疗的模式可以有效的实现对传染病患者的分类诊治、就近就医、有效阻隔和避免集聚感染。


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城市规划建议


4

改善环境卫生。


19世纪40年代,英国政府就认识到糟糕的城市环境是疾病流行的根源。整洁的街道、干净的水、新鲜的空气和未被污染的土壤是健康城市应有之义。


1)整洁的街道

街道是城市生活的重要载体,整洁的街道环境有利于减少疫情流行的载体,从而有效阻隔疫情的扩散。打造整洁的街道需要从规划设计、管理及行为引导等方面开展。


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城市规划建议


2)干净的水


城市规划中可以通过构建河湖防护绿带、严禁城市废水排放、禁止放生垂钓活动等保护河湖水系生态。此外,我国施行的河长制、湖长制有利于对河流水系的管控、检测和清洁。水系的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治理和维护进行系统的管理。

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城市规划建议


3)新鲜的空气


空气是病毒传播的主要载体之一。高密度的城市开发会改变局部气候尤其是风环境。规划设计中可以通过对通风廊道设计改善城市通风条件。通过对水系、风向的分析,结合河道梳理预留通风廊道,将清凉的风输送到千家万户。


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城市规划建议


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城市规划建议


4)未被污染的土壤


被污染的土壤会将致病物质输送到人类的食物链。错误的使用农药、化学工业生产和存储等会造成土壤污染。在城市开发过程中应注重棕地的修复,并在开发过程中加强土壤环境的评价。


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城市规划建议


5

预先空间干预。


面对新冠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城市规划工作从疫情的发生、防治、应急三个环节进行预先空间干预。


1)发生阶段:

病毒来源于自然界并整个生物圈长期共存,病毒入侵人类是打破了自然生态平衡的结果。从生态保护的角度,城市规划应进一步加强对自然生境的保护,严格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并约束人类活动,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城市规划建议


2)防治阶段:


从传染性疾病防治环节出发,城市规划可以城市规划可从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3个方面明确空间干预的方式。


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城市规划建议


3)应急阶段:

从城市规划过程中建议增加弹性用地和战备用地等特殊用地类型,属于城市建设用地但仅在紧急、战时和临时征用等特殊条件下启用。此外,城市大型公共空间应具备应急响应的条件,比如将学校体育场地相对独立开放设置,大型体育中心、展览中心等常备应急救援物资等。


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城市规划建议


6

完善健康设施。


健康设施包含了体育运动设施、健身设施、休闲运动设施、康养设施等,为居民提供便捷、多元、专业的健康设施空间。通过完善健康设施,提高居民工作和生活中的运动积极性,从而预防和改善慢性病的发生。

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城市规划建议


7

编制社区规划。


社区规划应该是社区层面的综合性实施规划,包含了社区发展目标、发展计划、社区治理结构、社区居民公约、社区环境维护与更新,以及健康、教育、医疗、市政、交通、绿地等各项设施布局。


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城市规划建议


8

优化建筑空间。


城市规划设计可以通过控制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绿地率和绿强度等指标来优化建筑空间组合,为城市提供更多的绿地等开放空间。


此外,建议在建筑设计中加强研究办公建筑中央空调系统的分区通风的问题、住宅建筑的自然通风和洁污分离、干湿分离的研究。


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城市规划建议

图 青岛港城CBD片区绿廊控制


作者信息


刘波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


本文为第十六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分论坛——“后疫情时代的绿色生态城市建设——绿色生态城区”演讲稿摘录。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同济规划TJUPDI):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城市规划建议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