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武汉市社区“微改造”规划怎么做?

社区作为城市社会最基本的单元,其运行状况与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息息相关。社区规划是城市规划最接近群众、让群众安居乐业的“最后一公里”,也实现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道路上最重要的一环。


面对城市进入存量发展时代的需求以及武汉市新老社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全周期规划管理为核心理念,围绕社区空间规划与治理,结合武汉市社区“微改造”规划试点以及疫后重振完整社区规划治理工作,研究制定了“全主体参与”、“全进程互动”、“全要素提升”的《武汉市社区“微改造”规划导则》。


《导则》希望从“居民的美好生活”角度出发,强调以参与式规划理念为指导,重点围绕提升空间品质、彰显文化价值、推动创新集聚、营造空间活力四个领域开展规划研究和共同规划、共同参与、共同营造,提升社区基层治理效能。


武汉市社区“微改造”规划怎么做?



一、武汉市社区微改造的理念和内涵


“社区”在不同领域往往包含着不同的含义,《导则》所研究的社区是指建立在地域基础上的,处于社会交往中的具有共同利益的和认同感的社会群体,即人类生活共同体。


社区“微改造”规划是一种在不破坏社区原生态前提下的持续微更新过程。规划内容既包括传统的物质空间改善设计,更包括帮助社区建立共同目标、激发社区活力、组织规则和共同行动,是一种过程规划。


武汉市社区“微改造”规划怎么做?

适用对象:参与武汉市社区微改造的各相关部门、居民、服务企业、机构组织及个人。

适用范围:武汉市建成区范围内的各项社区微改造内容,在遵循各专项相关规划法规要求的基础上,可参照《导则》开展规划组织和编制工作。

工作重点:以提升社区服务功能为主旋律,以社区“微改造”为平台,以品质提升为重点,着力解决居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不断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规划过程则以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多方参与、共建共享为原则,以社会治理为突破口推进老旧社区更新,避免传统的精英式规划。

以“循序渐进、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为规划要求。

  武汉市社区微改造工作目标  
武汉市社区“微改造”规划怎么做?




二、 基础研究和准备工作

老旧社区分类:为充分梳理武汉市社区的空间肌理特征,首先对武汉市从建国前——改革开发前——城市住区起步阶段——城市住区大发展阶段以及多元引导发展阶段进行空间布局和特征肌理方面的梳理,将武汉市的老旧社区分为老城风貌型社区、单位大院型社区以及老旧商品房三类。

 武汉市老旧社区分类 
武汉市社区“微改造”规划怎么做?

现状评估体系:


/Step1/ 

以“空间属性+社会属性”为主题,明确了“5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35个三级指标”的多层级评价指标,形成具有可度量性,便于统计、计算和分析的评价指标体系。


/Step2/ 

为了保证权重评价的客观性和权威性,选择行业专家、社区管理者和社区居民的多元评价主体体系的权重评估主体选择。


/Step3/ 

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的综合排序向量,运用模糊评价法计算各绩效评价指标评价值。


 武汉市社区微改造评价指标体系 
武汉市社区“微改造”规划怎么做?

基于以上评估体系,对武汉市社区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该体系中高关注——低评价的因子是社区微改造中需优先考虑的范畴,此类因子的改善对提高社区宜居水平起到关键作用,而武汉市这类因子主要包括市政基础设施,内部车行通达性、社区公共空间环境、停车配套设施、违建危房、物业全覆盖等。

在进一步的实地调研和考察后,得出了以“老、堵、少、密”为主的四大武汉市老旧社区特征,为下一步武汉市全面启动老旧社区试点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武汉市社区“微改造”规划怎么做?



三、导则主要内容框架

从总则、工作机制及方法导引、规划准则和建设导引等几大方面,全流程、全要素地开展《武汉市社区“微改造”规划导则》的编制工作。

 武汉市社区“微改造”规划导则编制体系 
武汉市社区“微改造”规划怎么做?

总则:明确了社区“微改造”规划的基本概念、指导思想、适用对象、工作目标等基本内容。

以共同组织、共同规划、共同建设、共同管理为指导思想,明确了以搭建共同规划工作坊、发现社区、培育社区力量、共同设计、形成项目包以及形成长效管理机制为核心的武汉市社区“微改造”工作机制及规划方法指引。

 武汉市社区“微改造”规划工作机制 
 及规划方法导引 
武汉市社区“微改造”规划怎么做?

以“发现社区”为例,首先明确了该阶段的具体工作流程,然后给出了空间要素评价加居民行为意愿评价,理性评估加感性调查的社区评估体系,并对操作方法和技术工具给出了建议。最终建议形成社区问题地图、资源地图和意愿地图,为社区“微改造”规划后续工作的有序推进打好基础。

 发现社区阶段社区空间评价机制 
武汉市社区“微改造”规划怎么做?

通过“要素设计指引及特色规划导引”为主要结构,明确了“宜居、宜行、宜游、宜享、宜业”5个方面的规划准则和建设导引。

 武汉市社区“微改造”规划规划准则 
 和技术指引体系 
武汉市社区“微改造”规划怎么做?

以宜游为例,导则以打造绿色健康、活力开发的公共空间为原则,以改造目标、规划要点加实践案例指引的模式,从社区形象提升、社区客厅打造、公共空间拓展、康体设施规划、社区家具布置等方面都给出相应的布局指引,为社区微改造的具体开展和实施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指引。

 宜游部分导则示例 
武汉市社区“微改造”规划怎么做?

想获得导则的完整版么,请扫描下方二维码获取。

武汉市社区“微改造”规划怎么做?


下一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充分对接市政府相关要求,组织开展武汉市社区/责任规划师试点工作,培育包括社区组织、社区规划师等多种角色的社区“微改造”规划专业团队和志愿者团队,形成社区共筑力量,共同策划社区活动促进社区“微改造”规划的有序推进,激发社区共建、共治活力。

有兴趣参与的小伙伴们也请持续关注众规武汉,我们将适时推出招募启事,等待大家的揭榜!


文字 / 李丹哲

校审 / 刘媛

武汉市社区“微改造”规划怎么做?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众规武汉):武汉市社区“微改造”规划怎么做?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