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明云谷,位于光明科学城东北片区,横跨科学城科教融合集群与光明中心区。北邻中山大学,东接深圳理工大学,靠近中心城区,6大科学装置环绕周边,一连串的创新资源给予光明云谷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一流高校,稀缺装置,让这里毫无疑问成为科研与知识成果大量涌现的源头,成为为科教融合服务的“第一空间”,也是促进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 光明云谷三期区位图
成果转化的关键点在于搭建研发成果对接市场的桥梁,找到成果商业化的路径。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企业面临突破“死亡谷”的挑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没有找到创新的“痛点”。由此,FTA在挖掘科学城未来发展需求和企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在光明云谷三期的规划中提出“让联系无处不在,让创新显而易见”的规划设计策略,我们希望为科创企业构建一个能够带来活力的生态集群,实现产业与生活的融合,通过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激发创意灵感的诞生。
1/用地理临近性强化企业创新交流密度


“高山云谷”的空间聚落



2/用社区营造培育创新开放氛围
与封闭式的科技园区不同,项目通过类似城市社区的创新环境营造,激发创意人群的灵感与创造力。社区依托周边知名高校与科学装置而存在,既是提供居住、休闲的热闹街区,也为来自周边高校与社会的创意人才提供广阔的创业空间与多种创意场景。


3/用层级化结构搭建创新服务单元
针对创新人才对于品质化、个性化生活方式的追求,打造“5分钟创新生活圈”,并以此为单位形成创新单元-创新街坊-创新社区的组织结构。
创新单元

创新街坊

创新社区

在5分钟创新生活圈中,配备创意人才生活所需的核心服务功能和小型公共场所,在15分钟创新生活圈中,配备创意人才生活所需的各类定制化服务功能与主要公共活动场所,共同构成舒适、便捷的社区基本生活空间。
4/用特色空间塑造创新多维场景
针对创意人才工作、休闲等空间逐渐合为一体的趋势,以及基于共同爱好形成社群聚落的圈层特征,设计打造三大功能混合、业态多元的交往空间,希望让社区成为承载工作与生活的“部落”。

中央活力公园



创新活力环


云端创新体


项目名称:深圳光明云谷三期概念规划设计
项目时间:2019年
项目规模:40公顷用地面积、120万方建筑量
设计公司:孚提埃(上海)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
设计团队:张亮、田景海、金苏、李莹、张立晖、李萍、张杰、王文晗
项目联系:黄先生 13524066343
本文来自 FTA 的投稿,城市设计期待更多优秀的稿件。投稿邮箱:mr.city@whatscity.net
点击图片,阅读城市设计原创文章 ▼
* * *
欢迎关注我们的原创内容号 “什么是城市” Whatscity
了解更多城市设计的报道资料,请在后台回复“搜索”,调取城市设计号内搜索页面。了解更多城市设计提供的设计企业合作服务,后台回复关键词“设计企业服务”。
城市设计,以专业的立场,前沿的视角,洞察社会文化的建筑现象;用及时的评论,深度的解析,搜罗来自各个领域的设计原料。致力于成为泛行业的城市文化与设计知识杂志。后台回复关键词“媒体合作”联系我们。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设计):为“源头创新”注入源力——解析光明云谷如何助力深圳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