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6号台风“烟花”预计26日夜间移入江苏境内。“烟花”来临前夕,南京与它“赛跑”,提前排查完251处地质灾害隐患点,撤离29处共计163名居民。此外居民还可“自检”家附近的地质灾害隐患,一旦发现疑似情况,及时向社区报告。


24小时监控,尽可能降低损失
为应对台风“烟花”,7月25日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成立抗击台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专班。26日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戴着口罩、对着电脑屏幕,密切关注“南京市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的实时动态。
从该系统中可以看到南京各个区的地质灾害情况,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地点都“插着”起到警示作用的红色标记。
“指挥中心就像是大脑”,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地质矿产处四级调研员吴澄宇告诉记者,系统建设12个自动化监测点,一旦监测数据达到预警值,这个系统将立刻发出预警信息。工作专班就可以马上发布调度信息,即刻指挥相关人员赶赴现场,地图上每个点都有工作人员24小时待命,随时准备打好防汛抗台“配合战”。
南京提前撤离29处163名居民
防汛抗台谋划在先!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主要以预防为主,提前能够预测到的危险早就被“扼杀”在摇篮中。
7月23日至25日,南京投入约2400人次,排查完251处地质灾害隐患点,撤离29处可能直接威胁安全的隐患点附近的163名居民。

“排查可以尽可能降低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吴澄宇介绍,汛期结束后,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还会对上述29处隐患点进行梳理,根据危害程度列入消险或工程治理计划。去年南京投入5200万元治理修复了12个地质灾害隐患点。
“我家附近有地质灾害隐患吗?”
“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数量是动态变化的。”吴澄宇告诉记者,去年南京有地质灾害隐患点237个,今年这个数据是251。
今年隐患点的数据为何会增长?原来是“专业排查”加“居民上报”相结合的结果。

居民如果发现房子附近的山体出现土石掉落、裂缝,或者下雨有土流淌下来等疑似隐患点的表象,都需要及时报给街道社区。
“一般情况下,接到社区反馈24小时内就会有专业人员赶到现场鉴定。”吴澄宇说,汛期专业人员抵达现场的时间会缩短到2小时以内。
与此同时,每年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都会安排专门的技术地质灾害调查队进行摸排。经技术单位认定的滑坡、崩塌、地面塌陷等将被纳入地质灾害隐患点名单进行统一管理。(刘春)

7月25日12时,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南京市应急管理局、南京市气象局联合发布2021年度第1号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黄色预警:受台风“烟花”降雨影响,预计7月25日12时-7月30日12时,南京江宁、栖霞、浦口、溧水、高淳、六合北部以及市区等低山丘岗地区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等级较高(III级预警),易发生滑坡和崩塌等地质灾害。


-
通报提醒
各责任单位、责任人和群测群防员应加强驻点值守,保持通信联络畅通;加大对突发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再排查和巡查监测力度;涉及到人员安全的隐患点,必须做好受威胁群众的撤离避险等防范工作、注意安全。
在当日上午,根据《南京市防台风应急预案》,南京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决定,自7月25日11时起,提升全市防台风应急响应至Ⅱ级(橙色)。受台风“烟花”影响,预计25日-29日,南京市风力将增强至8-9级、阵风10-11级,大部分地区会出现大雨、局部暴雨,南部会出现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耿志超)



来源:交汇点
审核:陶乐
审稿:朱佳
发布人:潘昕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南京规划资源):“烟花”来之前,居民如何“自检”家附近的地质灾害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