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图学兰州共识
地图是人类文明的成果,也是人类进步的推手。数千年来,在科学发现、技术进步以及文化传承中,地图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
随着新技术革命的进步,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地图学理论和方法发展和成熟的社会背景和技术条件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地图学面临空前的机遇和挑战。
近期,全国地图学未来发展研讨会在兰州召开。来自全国有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的50多名专家齐聚一堂,围绕地图学的科学认知、发展现状、挑战与机遇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形成以下共识:
1. 信息科学技术正在改变社会形态,重构社会范式,引发重大的社会变革。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社会经济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元,节奏更加快捷,信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趋重要。地图作为信息存储、表达、传播和利用的重要载体、工具和方法,必然需求更加旺盛,作用更加凸显。因此,需要更加重视地图和地图学的研究,推动地图学与信息社会的同频共振,同步发展。
2. 新的时代背景下,地图和地图学的内涵与外延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表现出显著的泛在化特征。数字和网络技术改变了地图的制作、存储、传播和应用方式,自动化技术降低了专业门槛、改变了行业生态,学科融合、新媒体技术丰富和拓展了研究内容与表现形式。地图学当前发展的主要动力是需求牵引和技术驱动,理论指引却相对滞后。缺乏理论的指引,学科的进步和繁荣将难以深化升华且不可持续,因此,需要发展以地图哲学为引领的地图学理论框架和知识体系。
3. 新的时代背景下,地图学发展应顺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社会发展趋势,融合多学科的发展成果,响应潜在的社会需求,秉持前瞻、包容、拓展和泛化理念,从哲学、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理论、方法、应用和智能等多维度开辟新的研究领域,构建新的理论框架,挖掘潜在的应用场景,形成新的技术体系。
4. 新的时代背景下,应该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和资源投入上加大力度。着力培养地图学创新人才,完善地图学研究基础设施,有计划推进地图学领域相关的国家、地方、部门和国际合作等多层次、多类型研究平台建设,将地图科学研究纳入国家科技计划体系,设立一批矗立学科前沿、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研究课题,力争在重大、共性、基础研究上取得实质性突破,在急需、关键、原创技术研发上取得一批战略性成果,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地图学支撑和动力。
在地图和地图学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曾经做出过重要贡献;在地图和地图学的未来发展中,我国地图学界应该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

i自然全媒体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地图学未来发展研讨会召开,达成“地图学兰州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