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庆胡玉美酱园
项目位置:安徽省安庆市大观区、迎江区
核心物项:温酿房,通风池,晒酱场,传统晒酱瓦缸,酱油生产线,职工之家(员工宿舍),清朝建筑石箍门一扇,胡玉美坤大门市部
申报单位:安庆市胡玉美酿造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胡玉美酱园大门
“胡玉美”由胡兆祥创办于清道光十年(1830年),是以蚕豆辣酱为特色的百年金字招牌酱园。从1910年到1929年,胡玉美“振风古塔”牌商标蚕豆辣酱先后参加南洋劝业会、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等赛会,荣获金、银奖章共九枚,商品畅销国内外。

1910-1929年所获国际国内奖项
(南洋劝业会优等奖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安徽物产会特等奖章、工商部中华国货展览会优等奖章、西湖博览会一等奖章、上海总商会商品陈列所奖章)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徽商逐步由盛转衰。胡氏家族敏锐地察觉到,传统的儒家文化已经无法适应企业的发展,改革迫在眉睫——创新企业管理模式,推行家族企业股份制。在管理上采取家、店分开,建立严格的经济管理制度,聘请外姓担任大管事(相当于今天的总经理一职)。推行家族企业股份制,是“胡玉美”一次大胆而有效的创新,“利在当代,功在千秋”。民国十八年(1929年),胡玉美家族企业,由从东京高师生物系毕业的胡子穆,与大房胡国荣共同掌管。家族股东会公推胡子穆为总经理,实质就是家族股份企业,向股份有限公司转化。


从早期人工剥咬蚕豆到50年代初研制剥壳机
从1930年起,除了聘请国内著名技师研制剥壳机外,还将蚕豆样品寄往英、法等国,请外国专家帮助试制此项设备。但研制出来的机器都不太理想,使用时豆壳无法清理干净,蚕豆破碎严重,原料损耗很大。公私合营后,解决了这个难题,生产工效大幅度提高。

石箍门建于1838年

胡玉美坤大门市部旧址
建于1838年的四牌楼老店以及建于1910年的胡玉美坤大门市部、晒酱场、温酿房、通风池、酱油生产线等工业遗迹,是胡玉美诞生、发展变迁的忠实记录,在新的历史阶段绽放出光芒。

福建船政
项目位置: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
核心物项:轮机厂,铁肋厂,绘事院,铁水坪,一号船坞,钟楼,船政衙门遗址,官厅池
申报单位:福建省船政文化保护开发有限公司
福建船政创办于1866年,主要由船厂和学堂两部分组成,它的发展和壮大过程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发展史的缩影,其中以工业和教育尤为突出。

福建船政布局图
福建船政是中国第一个向海外派遣留学生,并成为东西方科技文化融合与进一步合作的机构;成为借助国外先进科技和教育体系,与近代中国船政建设实际相结合,快速培养本国实用人才的地方,在国近代海军史、工业史、教育史、思想文化史等方面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严复、詹天佑等中国近代杰出人才均曾在这里学习。

1877年英国皇家海军学院船政留学生

留美幼童在哈德福城组成东方人棒球队
(后排左起第四人为詹天佑)
船政采用了从欧洲引进技术、设备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建厂方式,高薪聘请法、英等国人,到1874年建成了一座以造船为中心的大型机器工厂。船政辉煌时期,拥有各类工种工人3000余人,是我国早期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官办专业造船厂,船政拥有完备的造修船设施和众多设备,是一家完全意义上的船舶制造厂,在远东地区首屈一指,也是晚清时期中国最主要的造船基地。

轮机车间旧照


“万年清”号舰船下水
在船政,1869年诞生我国第一艘以蒸汽为动力的千吨级木壳暗轮;1871年诞生了我国第一台实用蒸汽机;1882年制造了我国最大吨位铁胁木壳兵船;1889年,制造出我国第一艘钢甲军舰。船政从1866年到1907年41年间共制造轮船40余艘,占当时中国造船总量的80%。1919年开始,船政附设飞机制造工程处,共制造了17架飞机,直至1931年迁至上海。

铁胁厂生产旧照
福建船政的创办在军备上为中国海军提供有力保障,在对战上为中国海军输送强有力的良才将首,不仅仅是武力上的抵抗外侮,更在敌来我往间对海洋的认识有了质的进步,使我国在追逐海权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船政现存轮机厂、铁肋厂、绘事院等核心物项,是晚清仁人志士“自强”的见证。

绘事院现状

铁胁厂现状

轮机厂现状
编辑:塞北翁 / 审核:兰舟催发
©欢迎分享“工业文化遗产”的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抓取原创文章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工业文化遗产):【第四批国家工业遗产】安庆胡玉美酱园&福建船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