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小空间孕育大文化 微改造深挖新价值

小空间孕育大文化  微改造深挖新价值

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街道广源闸及龙王庙片区公共空间改造项目方案于9月29日在“京西小故宫”万寿寺——北京艺术博物馆亮相。在历经一年多时间打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下,改造方案终于在近期落定并开始实施,项目预计于2022年9月竣工。


历经多次公众参与调研、跨界专家研讨,设计单位反复修改方案,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街道广源闸及龙王庙片区公共空间改造项目方案于9月29日在“京西小故宫”万寿寺——北京艺术博物馆亮相。


“这个项目于2020年4月启动,城市营销研究所在9月开始组织调研和公众参与活动,先后邀请街道居民、辖区单位、历史文化专家、交通领域专家、园林领域专家、规划专家、设计机构、社会学专家、清华高校合伙人、街区责任规划师共同参与,广泛征求各方意见,最终确定了改造方案,预计将在2022年9月竣工。”清华同衡城市营销研究所所长康进“价值挖掘、共创共享——大运河文化传承与民生空间再造公众参与活动”现场表示,“本次活动以公众对外文化传播为主题,后续还将以文化挖掘和价值共造为主题举办系列活动,联结更多的居民和专家共同参与。

小空间孕育大文化  微改造深挖新价值

大运河文化传承与民生空间再造公众参与活动现场


本次活动由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紫竹院街道办事处主办,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营销研究所承办。来自公共空间提升、历史地理研究、规划设计、非遗传承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来自紫竹院街道辖区单位、相关职能部门、街道责任规划师、居民代表、媒体代表等70余人,共同探讨了广源闸及龙王庙片区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思考大运河历史文化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共融共生和发展。


而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源闸遗址素有“运河第一闸”的美誉,与海淀区文保单位龙王庙一起,是紫竹院街道拥有的独特历史文化资源,也是紫竹院街道文化记忆的重要载体,见证了广源闸运河文化、龙王庙民俗文化、长河市井文化的辉煌。

小空间孕育大文化  微改造深挖新价值

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街道党工委书记常增玉介绍街道情况


“历史赋予紫竹院街道深厚的文化积淀,长河水路成为进入三山五园的水上通道,这是我们肩负的历史文化保护责任。此外,紫竹院街道也在城市更新与提升城市空间品质上做出了不懈探索。近年来,完成了公众参与海淀实验小学苏州街校区门前城市更新、西三环北外地下通道改造、魏公村建设等项目。同时完成海淀区首个大规模棚改征收项目——魏公村小区棚户区改造工作,开创旧城征收改建‘魏北模式’。”紫竹院街道党工委书记常增玉如数家珍地表达了紫竹情怀。


国家图书馆党群工作办公室主任荣杰在致辞中表示,任何文化都不是凭空而来的,文化的产生和发展需要场域,文化植根于生活,需要匠心发掘,未来将充分发挥国家图书馆的文化力量,共建文化社区。


紫竹院公园党委书记、园长杨静坦言,大运河文化传承与民生空间再造因千年运河而聚首,为共赢未来而主张,希望借助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推动文化与旅游的交叉融合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万金红为现场听众详细讲述了北京运河遗产与运河文化的发展脉络。中建设计集团城市规划与村镇设计研究院院长助理刘璐则逐一介绍了广源闸及龙王庙片区公共空间改造项目方案。方案提取运河文化、皇家文化、广源闸文化等历史元素,用现代写意的手法,展示中式传统园林。同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展现历史与现代的传承和发展。

小空间孕育大文化  微改造深挖新价值

跨界专家学者共议广源闸及龙王庙片区潜在的大文化


围绕该方案,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学委会委员、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张险峰主持的多元对话环节成为本次活动的亮点。


在共同探讨大运河历史文化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共融共生和发展过程中,北京史地民俗学会秘书长梁欣立认为,民俗活动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建议适时恢复农历6月十三的龙王庙祭祀活动,恢复原汁原味的广源闸。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北京宏音斋民族文化发展中心董事长吴景馨强调,紫竹院街道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底蕴,作为笙管乐器的非遗传承人,希望通过长河产生一个雅集系列,体现生生(笙笙)不息的民族文化。


北京舞蹈学院教务处处长胡淮北表示,街区文化的辨识度非常重要,文化艺术传播和服务社会也是北舞的职责,未来将为紫竹院地区艺术交流提供更多可能性。


作为紫竹院街道责任规划师,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主任建筑师李西南坚信,只有让百姓了解规划,参与城市建设,才能化解矛盾、解决问题。


北京城市公共空间提升研究促进中心专家惠晓曦认为,把周边单位、员工与居民的意见纳入规划是非常好的决策,建议街道总结经验,实现多赢。

小空间孕育大文化  微改造深挖新价值

将城市空间改造与文化挖掘传承相结合成为城市营销研究所研究的重点


“长河万寿·如意紫竹”。从历史长河走来的紫竹院街道正在走向新的未来,汇聚各方资源参与的紫竹院街道城市更新工作,也必将在党建引领下,搭建起共建共享的多元参与平台,通过整合各类城市更新空间,导入全新改造理念,深入挖掘区域文化内涵,开创出紫竹院街道城市更新工作的特色路径。一个集“书香·乐舞·科创·紫竹”资源特色于一体的紫竹院街道,也必将实现“让城市在文化中呼吸,让文化在长河中延续”的发展目标。



编辑/排版 | 孙青

图片 | 供稿部门

供稿 | 清华同衡 城市营销研究所

小空间孕育大文化  微改造深挖新价值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清华同衡规划播报):小空间孕育大文化 微改造深挖新价值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