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两国高度关注文化遗产和考古工作。中国政府强调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并持续聚焦流域环境,出台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长江经济带等重大国家战略。为积极响应“推进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就流域文化遗产,开展城乡规划、考古学等学科交叉的国际学术交流,因此召开“北京大学–剑桥大学流域文化遗产研讨会”。本次研讨会得到2021年度“北京大学国际战略合作伙伴基金”项目资助。
会议时间
北京时间:2021年11月9日16:00-20:00
伦敦时间:2021年11月9日08:00-12:00
会议形式
bilibili直播链接:
https://live.bilibili.com/23450335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剑桥大学考古系
联合主办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流域空间规划学术委员会(筹)
承办单位
NSFC-DFG城镇化与地方性合作小组(北京大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北京)
报告专家
◉ Marie Louise Stig Sørensen 教授,剑桥大学考古系
报告题目: The roles ofrivers in prehistory (河流在史前的作用)
◉ 霍 巍 教授、院长,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赵宾福 教授、院长,吉林大学考古学院
特邀嘉宾
石 楠,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秘书长/常务副理事长、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赵中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原副总规划师
Dacia Viejo Rose,剑桥大学考古系副教授、剑桥遗产研究中心副主任
李 昀,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副部长
沈睿文,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教授
吕 斌,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
冯长春,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会议负责人
汪 芳,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德中心NSFC-DFG“城镇化与地方性合作小组”组长;故宫研究院客座研究员;3个SSCI/SCI期刊的编委、副主编。从“城乡文化遗产的地方性与适应性”角度,开展遗产保护与更新,旨在推动文化遗产价值传承与城乡协同可持续发展。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住建部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
张剑葳,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助理教授,副院长,文化遗产学系主任、北京大学考古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副主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北京)中心常务副主任、山西省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副院长(挂职)。研究方向为建筑考古、建筑历史与理论、文化遗产保护。获得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青年成果奖。
联合主办单位
承办单位信息
NSFC-DFG城镇化与地方性合作小组(北京大学),是经中德科学中心批准、由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德国科学基金会共同资助,研究中国黄河-德国莱茵河流域的基础平台。由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汪芳教授担任中方组长。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北京),是在发展中国家建立的第一个遗产保护领域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二类机构,由北京、上海、苏州三个分中心组成。北京分中心现任主任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沈睿文教授。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建筑遗产学刊):【直播预告】北京大学-剑桥大学:流域文化遗产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