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运河在北京的历史发展进程中
扮演了重要角色,
见证了北京城的沧桑巨变,
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存,
承载了宝贵的文化记忆。
建设元大都后,开凿了直接连通北京和杭州的京杭大运河。此后,中国各地的粮食、布匹、瓷器等资源通过这条运河北上入京。
所以有人说,
北京城是从运河上“漂来”的。

在大运河北京段上
有很多地方
充满着历史的印迹
包含着文化的韵味
就跟小印沿着大运河
一起来看看吧!


01
颐和园
为了解决大运河的水源问题,元代科学家郭守敬从白浮泉引水南下。白浮泉的水先汇入城郊的瓮山泊,也就是后来的昆明湖,现在正静静地“躺”在颐和园里。

02
什刹海
元朝时,积水潭实际上是漕运的总码头,各地的货物到了这里才算到了终点。久而久之,积水潭发展成了当时北京城最重要的商业区。如今,当时的积水潭已变成了现在的什刹海。

03
万宁桥
万宁桥横跨于积水潭的咽喉部位,桥下曾设有水闸,能保证船只畅通无阻。因为紧靠着皇城北门,所以通过运河运来的货物都要从这里进入皇城。
点击这里,了解更多

04
紫禁城
元朝的开发和京杭大运河的开凿给北京带来了繁华,为明清两朝在此建都打下了基础。作为都城,帝王居住的宫殿是必须要有的,这便是紫禁城。紫禁城最早是在明成祖朱棣的主持下,仿照明朝南京故宫而建的。后来经过历代皇帝的修缮和重建,才得以保留至今。

05
永通桥
永通桥是明朝建造的,因为距离当时的通州政府有“八里”的路程,所以也被称为“八里桥”,是通惠河上一座著名的古桥。
点击这里,了解更多

06
燃灯塔(燃灯佛舍利塔)
明成祖重建北京城后,禁止漕船入城,这使漕运的终点站由积水潭移到了都城东侧,距离通惠河北岸的燃灯塔不远。古代漕船远远就能看到燃灯塔的塔尖,也就知道快到通州,即快到终点了,所以古代有“一枝塔影认通州”的说法。

07
大光楼
与燃灯塔紧邻的是古代官员验收漕粮的大光楼,运来的漕粮是否合格,都要在这里经过检验。

福利时间到!
这7个地点中,
您最想亲身走访哪一个?
又是什么样的原因使您钟情于它?
快快告诉小印吧!
小印也为您准备了一份礼物哦!

参与方式:
将本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并写上“7个地点中您最想探访的地点”
(e.g.:想去探访万宁桥),
然后将截图发送到
“北京印迹inBeijing”微信后台。
我们将抽取 5名
符合条件的参与者,
送上《忙忙碌碌的大运河》一书。
公布时间:
获奖名单将于12月3日(周五)
在“北京印迹 inBeijing”
微信公众号公布
敬请关注!
本文内容根据《忙忙碌碌的大运河》(米莱童书 著/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审)、北京市人民政府官方网站综合整理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作知识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阅读
北京印迹上线!北京老城历史文化信息一键可查!“图观北京”测绘地理信息展同期开展
古都北京的正确打开方式是……
钟鼓楼前:中轴线的北起点,老北京齐名东四的繁华商业街
规划科普丨原来,地安门外大街街区更新是这样做的
规划解读丨地安门外大街复兴计划,再现古都繁华商业街
您与京城,一“码”之隔!
”

关注“北京印迹”平台
体验解锁京城新方式
“北京印迹” 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发起主办,市测绘院和清华同衡规划院提供技术和推广支持,集合广泛的社会力量,打造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空间资源平台。
“北京印迹”是全面地向公众开放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资源的一次尝试,它系统梳理和采集了北京老城18大类、73小类历史文化资源3万余条。以北京印迹网站为基础,拓展建设北京印迹APP、新媒体矩阵以及线下文化活动,覆盖线上线下多种传播渠道,将成为北京开展名城保护和公众了解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北京印迹”力争将历史文化深度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发展之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北京、热爱北京、保护北京、发展北京,一起擦亮古都北京的金名片!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北京印迹 inBeijing):赠书福利 | 大运河北京段流经的地方,你钟情哪一个?【文末有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