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了更好地推广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将不定期地推送一些尚未见刊的稿件的精华观点,以飨读者。本文为本刊已录用文章《日本城市历史地区地下空间的适应性利用与借鉴》的精华版,作品的发布已取得作者授权。欢迎读者指正、讨论。在此感谢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撰写精华版的作者,你们的努力让学术论文的阅读体验变得更好。
-
集中式布局指历史地区地下空间大规模集中分布在单个或少数重要节点,形成集中成点、主次分明的空间体系(图1);
图1 集中式布局模式(左);名古屋历史中心区地下空间布局示意(右)
-
网络化布局指的是地下空间呈网状密集分布在历史地区,适用于面积较大、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图2);
-
围合式布局指地下空间围绕着历史地区的周边分布,适用于历史地区面积较小、历史遗产集中连片、地下埋藏丰富的地区(图3)。
-
单一功能具有系统化、规模化的特点,如日本首都高速公路在经过重要历史建筑、景观时采用地下建设;
-
多功能利用指以满足历史地区发展急需功能为主组织地下空间功能和流线,减少对地下埋藏物或分布较密的历史遗产的影响,如京都市御池地下街(图4);
-
一体化复合利用指部分经济发展要求极高的特殊历史地区地下空间采用的高度复合的开发形式,通过布置多种功能设施、增加建设深度、优化空间布局,形成地上地下一体化模式,如东京站周边地下空间(图5)。
注:文中未标注来源的图片均为作者绘制。
许熙巍(通信作者),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城乡规划系常务副系主任,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历史保护与发展研究所所长。xuxiwei@tju.edu.cn
【专家意见】文章介绍了日本城市历史街区地下空间发展变革的历程,重点在于如何在既保留历史文化空间又满足现代化发展需求下发展地下空间建设。文章归纳了四类地下空间组织模式的特点和适用类型,对典型案例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其多元复合的功能,灵活多样的建设更新方法,以及先进创新的地下开发技术。针对我国目前城市历史地区地下空间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地下空间发展建议。总体而言,本文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实践借鉴意义。
探索城市地下空间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以多伦多市地下步行系统为例
特大城市非正规地下居住空间合法化改造研究——以纽约实践为例【抢先版】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国际城市规划):期刊精粹 | 日本城市历史地区地下空间的适应性利用与借鉴【抢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