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5日下午,第五期科研创新(数字规划技术)交流会在同济规划大厦408会议室以及线上同步举行。本次会议由同济规划院数字规划技术研究中心组织,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朱玮副教授主持;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周新刚助理教授、同济规划院城开分院张照主任规划师、同济大学建筑系孙澄宇副教授分别从国土空间规划、城市设计、城市规划管理三个视角,介绍了数字技术的新近应用研究和开发成果,并与现场听众进行了深入交流;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王德教授作了会议总结发言。
周新刚介绍了基于元胞自动机CA模型的城镇用地发展模拟。模型对城镇用地演变规律进行挖掘,结合对各类用地指标、限制因素、规划策略的考量,预测未来城镇用地规模和空间;并以嘉兴市多情景城镇发展模拟为例,展示了该方法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潜力。现场讨论聚焦于模型的改进、用地历史与未来需求的关系、驱动因子设置的科学性等问题。
张照梳理了近几年城市形态推演的软件,展示了机器学习等技术对规划方法提升的可能性。着重推出了其团队最新开发的机器学习城市设计平台——十方DEEPUD。该平台基于对大量城市形态数据的学习与分类,可用于辅助规划师的空间设计定位和决策,并自动、高效、大规模地生成相应的城市形态。最后展望了基于机器学习的城市形态智能生成系统可能给规划设计带来的变革。讨论聚焦于机器生成方案的个性化、面向微更新的应用,以及纳入规范和约束的问题。
孙澄宇从人工规划审批过程的问题出发,介绍了其团队开发的规划和设计方案自动审核系统。该系统对《上海市城市管理技术规定》中的可计算条款进行数字化转译,可据此自动核对规划和设计方案的规范性,显著提高审批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人为因素,提升结果客观性和准确率。讨论聚焦于该系统对不同地方标准的适用性、复杂设计的处理、审核文件的标准化等问题。
王德肯定了三位报告人在各自领域的多年坚守和创新成果,认为在技术方法一日千里,数字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规划研究和实践必须坚持技术创新探索;感到虽然目前人们对规划技术的关注有所降温,但却同时回归到更加深入充分的学术交流氛围。

图文:朱玮、陈珂苑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同济规划TJUPDI):第五期科研创新(数字规划技术)交流会成功举办 (内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