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鲜”头条|四川:为了山长青林长绿

“鲜”头条|四川:为了山长青林长绿

“鲜”头条|四川:为了山长青林长绿

今年6月,四川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意见》,明确设立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构建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长效机制,实施共管共护共治,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四川建设,着力实现生态改善、绿色发展、安全稳定,切实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近半年时间过去了,四川林长制推行成效如何?开展了哪些有益探索?记者日前来到巴中、成都、泸州等地进行了探访。

“鲜”头条|四川:为了山长青林长绿
古蔺县国有林场护林员开展巡山护林。
强化责任 严格考核
穿上迷彩服,带上水和干粮,11月21日,巴中市巴州区水宁寺镇枇杷村党支部书记夏时忠,带领村里的护林员陈佑贵、监管员金光成,开始了一天的巡山护林。与以往不同的是,夏时忠的衣袖上多了一个“林长”袖章。同时拥有袖章的,还有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和一名村委会委员。他们都是枇杷村的副林长,与护林员、监管员们一起组成村里的林长制工作小组。
“虽然以前也开展护林工作,但佩戴了‘林长’袖章后,责任感更强烈了。”夏时忠说,目前他的主要任务是开展日常巡护和宣传工作,并采取一些网格化管理措施。工作中遇到小问题就自己解决,大一点的问题就及时上报乡镇。作为枇杷村林长制工作小组组长,夏时忠要带领大家制定一年的工作任务清单,并在重要时段充当“一线兵力”。“这段时间来赏红叶的游客多,我们几乎每天都要去察看森林防火、生态保护等情况。”夏时忠说。
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四川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是长江黄河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林长制的实施意义重大。因此,当地建立了一套严格的林长考核机制,内容包括:林长制组织架构搭建与运行情况,各级林长到岗到位履职尽责情况,森林、草原、湿地和野生动植物等保护类指标,沙化土地治理、退化湿地修复、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等发展类指标,森林草原火灾、松材线虫病和草原鼠兔害防控等安全类指标等。同时,考核内容并非一成不变,将根据各地保护发展的实际情况,分类制定差异化、可量化的目标任务。
群防群治 探索创新
“我们单位认真执行相关规定,将工区1.2万亩林地的管护责任落实到人,划分给每一个网格员,强化日常管理、巡护、病虫防治和防火宣传等工作。”剑门关国家森林公园事务中心网格员肖大超告诉记者,广元市剑阁县全面启动林长制工作,构建林长制+网格员体系,在剑门关镇设置镇级林长2名、副林长10名,设置村级林长19名、网格员172名。
如今,四川省各市州都因地制宜出台了林长制实施方案。成都出台的《关于全面推行建立林长制的实施意见》明确,在全面推行林长制中突出生态共治、工作共推、形态共融、参与共建等关键环节。“突出生态共治,体现了林园一体管护的新特点。”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引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在严格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要求的基础上,明确成都林长制实施范围涵盖森林、湿地、公园绿地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通过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实现城乡林业园林资源保护全覆盖。
在都江堰市、蒲江县等地开展先期试点之后,成都获得了经验——林长制要落地落实,关键在基层群防群治。为此,成都推动以村(社区)林长、监管员、管护员组成的“一长两员”为基础,村(社区)网格员为补充,社会公众(志愿者)广泛参与的林业园林资源管护制度,实行网格化管理,打通林业园林资源管护“最后一公里”。下一步,成都将建立市场化、专业化、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推行林长制实施情况第三方评估,探索“市民林长”“村民(居民)自治+林长制”等新模式,激励社会主体参与共治,形成绿色发展新风尚。
巴中市则针对当地森林面积广、林地资源丰富、国有林场多等特点,在乡镇(街道)推行“林长+警长”模式,由县(区)公安局为每个乡镇(街道)指派至少一名民警任林区警长,和当地林长一起开展反盗猎、查办违规采伐等行动。在村一级,巴中将林长、护林员、监管员联结起来,分片区划分职责范围,实行网格化责任管理。
精准防控 科技赋能
在泸州市古蔺县箭竹苗族乡,记者看到一张“三色”分级防控图。“冬季是森林防火的关键时段,而防火靠的是精准。”箭竹苗族乡副总林长项录宇介绍,古蔺县针对管控重点不突出、大火防范不精准等问题,责成林长牵头开展调查绘制,将500亩~1000亩、1000亩~5000亩、5000亩以上的重点林区,分别标注为黄、橙、红“三色”,进行分级防控。“三色”图上标注了林区面积、树种构成、重点设施、取水点、防火通道、进出路线、隔离带位置等信息。
“绘制‘三色’图,就是为了做到精准。”古蔺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何继端说,古蔺还在全县基层张贴公示了林长制基本情况、专项管理责任体系等内容,把管护责任落实到每个人和每个山头地块。古蔺县各乡镇向林区周边群众发放了扑火工具,建立了义务扑火队,由各级林长分片区负责,组织村民签订责任书,将森林防火责任写进村规民约。同时,层层传导压力,要求县级林长每季度、镇级林长每月、村级林长每周开展森林防火巡查。
在成都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的机房中,记者看到一块大屏幕上显示着全市各类林长制管理核心指标、监管事件等信息。“这是今年10月建成的林长制综合监管平台,目前处于最后调试阶段,即将投用。”该研究院林业研究所资源监测室主任廖兴勇介绍,平台将以遥感卫星、生态监测设备、无人机、虫情测报器、红外相机等多种监测设备为基础,结合林长、护林员巡护和群众监督等,构建起“天、空、地、物、人”一体化多感知网络,实现对森林资源消涨、环境监测、人员管理等数据的动态采集和可视化展示。
“这里不集中存储数据,而是对接入数据进行集中调用。”廖兴勇介绍,将公园绿地、绿道等地图数据矢量化后接入平台,形成管护网格,为乡镇(街道)、村(社区)林长和监管员、管护员等划定“责任田”和“施工图”,实现网格化、精细化管理,未来还可对接生态修复管理系统、古树名木管理系统、有害生物监测系统、森林防火监测系统等。平台还将面向公众,提供宣传展示、扫码查询、在线搜索、点评监督等林业园林信息服务,以实现与公众的信息交互,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并监督全市林业园林资源管护。

喜欢本文,就点击右下角“在看”

“鲜”头条|四川:为了山长青林长绿


本文由中国自然资源报社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独家编辑。未经授权,谢绝媒体(包括公众号)转载。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i自然投稿邮箱:izrqmt@126.com。电话:010-68024627。

i自然全媒体


首席记者:赵蕾
图片:朱蔺

编辑:王中建 刘斐

审核:兰圣伟

审签:赵晓涛

“鲜”头条|四川:为了山长青林长绿
“鲜”头条|四川:为了山长青林长绿
“鲜”头条|四川:为了山长青林长绿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鲜”头条|四川:为了山长青林长绿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