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省昆明市在城市体检评估工作中,围绕生态、文化、健康三个导向构建多维度特色指标体系——
昆明城市体检评估技术路线
立足资源禀赋与文化底蕴搭建多维度特色指标体系
昆明地处长江、珠江、红河三大河流分水岭,生态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16摄氏度,鲜花常年开放,草木四季常青,有着“冬暖夏凉,四季如春”的气候资源。
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昆明数千年的文化积淀构建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网络。其中尤为突出的是,依托历史交通要道形成的丝绸之路南亚廊道文化带和近代史上技术成就辉煌、历史意义显著的滇越铁路文化带,以及兼具自然与人文要素的环滇池文化圈。
昆明也是联合国人文宜居城市、中国大健康产业示范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8%,具有很高的环境舒适度。
昆明市立足上述关乎该市三大城市品牌建设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禀赋,在城市体检评估工作中搭建起多维度特色指标体系。
生态导向聚焦生态本底、高原湖泊治理和蓝绿空间
这次城市体检评估聚焦生态本底,对昆明市域森林、湿地、水等自然资源进行摸底。评估显示,昆明市生态本底优良,森林覆盖率稳步提升,新增生态修复面积近190平方千米,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高于85%。
高原湖泊治理使滇池水质持续提升,2018年由劣五类转为五类(草海水质达到四类);滇池流域“五采区”修复有序推进,累计完成修复任务80%以上。同时,陆续推进海埂、海东、宝象河、宝丰、捞鱼河、东大河等环滇湿地公园建设,近10年年均增长湖滨生态湿地5000公顷。阳宗海通过一系列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湖体水质稳步向好,砷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入湖污染负荷削减量不断提升,流域农村农业面源污染得到一定控制,湖体水质持续稳定在Ⅲ类水及以上。
为了打造蓝绿空间,昆明中心城区通过“美丽河道”整治和“增绿补绿”,基本形成“生态基质—绿色廊道—绿地斑块”网络化绿地系统结构,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基本满足国家园林城市要求,但主城区缺乏较大面积绿地,且存在分布不均衡问题。
文化导向聚焦历史文化保护开发、市民文化休闲和人文交流
城市体检评估分析结果表明,昆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开发强化了历史城区内景观风貌和空间格局的保护工作,对翠湖片区、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南强街历史文化街区、东西寺塔片区开展了修缮、整治工作。但由于历史原因,昆明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存完整率及城市历史建筑平均密度均偏低,后续还需要进行系统、多层次普查,拓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内容,完善历史文化保护要素体系,增加保护对象数量与规模,落实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紫线管理要求。
为了丰富市民文化休闲生活,昆明市加快博物馆、艺术馆等建设,新建成的云南省博物馆、云南省大剧院、云南文学艺术馆不仅是昆明市新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云南历史文化和文学艺术的展示窗口。一批特色咖啡馆、茶馆、书店等文化消费场所的布局,营造了“慢生活”的城市氛围。
此外,昆明持续在多个领域推进区域性国际人文交流中心建设,国际事务平台体系初步建立,对全球51个国家和地区入境人员实行72小时过境免签。同时,成功举办第三届昆明国际友城研讨会、昆明国际友城旅游合作大会、海外昆明周暨2018年利物浦国际商务节、慕尼黑啤酒节、昆明高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等活动,对外文化、科技、医疗、教育合作持续推进。
健康导向聚焦生活品质、城市安全韧性和空间效率
昆明城市体检评估聚焦生活品质,从人均设施用地指标、设施服务半径覆盖率、社会满意度等多方面构建评估框架。评估结果显示,昆明市教育、医疗、体育等公共设施服务能力持续提升,社区15分钟生活圈基本建立。轨道交通、公交专用道逐步成网,45分钟通勤时间内的居民占比超过80%且持续提升,职住分离度适宜,轨道交通站点与客运枢纽一体化换乘系统还需进一步加强。
从城市安全与韧性来看,伴随昆明市开展海绵城市建设、排水系统整改及重要淹没点整治工作,城市内涝得到有效控制和改善。淹积水发生程度和范围明显下降且内涝点密度达到近三年最低,应对极端天气与自然灾害抵御能力有所提高。
为了提高空间效率,昆明市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加大存量土地、闲置地块盘活利用,对批而未供地块加大新产业、新业态项目引进;对供而未用地块统筹调整,重新安排利用;对用而未尽地块实施“闲”地开发,提高利用效率。
优化生态与人文环境,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这次评估成果已应用于现阶段昆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中。昆明市将从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和高水平治理出发,持续优化生态环境,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促进人文繁荣自信。
一方面,推进滇池流域环境综合治理,继续实施环湖截污东岸、南岸配套收集系统完善项目,全面提升环湖截污系统效能,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增强环滇耕地生态功能。同时,构建以自然生态背景为基质,以滇池水域及昆明城市建成区为斑块,以环山郊野公园绿道、环水湿地公园绿道及城市绿道为廊道串联生态林、水系及城市公园绿地的绿色网络。此外,继续加快推进滇池流域地区“五采区”生态修复。
另一方面,结合空间结构、人口分布情况和公共交通条件,加快构建“市级主中心—市级次中心—地区级公共服务中心—重要公共服务中心节点”多层级公共服务中心体系。立足从数量、分布、服务质量方面补齐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养老设施等方面的短板,同时,结合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定位加快配置高等级国际化城市公共服务设施。
此外,强化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加强环滇池地区历史文化景观风貌的控制引导及工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强化对7片文化遗产聚集区的保护与引导。以环滇池地区为核心,打造丝绸之路南亚廊道、滇越铁路、郑和文化等主题性文化品牌,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文化高地。
喜欢本文,就点击右下角“在看”

i自然全媒体
作者:昆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规划小课|云南昆明:对标高质量发展 推动高水平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