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城市更新 规划先行丨首届全国大学生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竞赛奖项揭晓(附一等奖作品解读)





























































城市更新 规划先行丨首届全国大学生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竞赛奖项揭晓(附一等奖作品解读)



2021年未来规划师—“南京国图杯”首届全国大学生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竞赛在南京顺利举办。竞赛活动以“更新让居住更美好”为主题,由自然资源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主办,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承办,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秦淮分局、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协办。

本次竞赛以南京老城两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城市地段——南京市秦淮区钓鱼台、淮海路地块的城市更新为选题,与当下国土空间发展中的重点难点密切结合,体现了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规划设计教学探索的方向。共吸引了全国57所高校、95组队伍、609人报名参加。

城市更新 规划先行丨首届全国大学生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竞赛奖项揭晓(附一等奖作品解读)
城市更新 规划先行丨首届全国大学生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竞赛奖项揭晓(附一等奖作品解读)
城市更新 规划先行丨首届全国大学生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竞赛奖项揭晓(附一等奖作品解读)
城市更新 规划先行丨首届全国大学生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竞赛奖项揭晓(附一等奖作品解读)

东南大学《根脉城南·一甲子——基于多阶段策略的南京城南历史城区保护更新设计》

城市更新 规划先行丨首届全国大学生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竞赛奖项揭晓(附一等奖作品解读)
城市更新 规划先行丨首届全国大学生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竞赛奖项揭晓(附一等奖作品解读)
城市更新 规划先行丨首届全国大学生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竞赛奖项揭晓(附一等奖作品解读)
城市更新 规划先行丨首届全国大学生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竞赛奖项揭晓(附一等奖作品解读)

北京大学《破茧——后双减时代南京淮海路地段学习型社区的更新设计》

段进院士领衔,高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共同组成评审委员会,最终,评审会评选出一等奖2件,二等奖5件,三等奖11件,佳作奖(含并列项)24件,专项奖5件。其中,东南大学《根脉城南·一甲子——基于多阶段策略的南京城南历史城区保护更新设计》北京大学《破茧——后双减时代南京淮海路地段学习型社区的更新设计》获评一等奖。清华大学《淮海路片区内生长计划——“权—地—人”视角下的特大商圈周边住区有机更新》、南京大学《时空链合城心再叙——基于空间叙事理论的南京淮海路地块更新设计》、湖南大学《画入城池,旧梦新绎——基于空间基因理论的历史街区设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生活的味道——时光碎影中的南京日常空间更新策略》、同济大学《烟火街口,情怀家园——以整体关联性为导向的南京秦淮区淮海路地段城市更新》获评二等奖。昆明理工大学《更新、改造与转型——城南旧事·十里秦淮,基于多维空间下的高密度历史城区更新》等作品获评三等奖(含并列项)。


城市更新 规划先行丨首届全国大学生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竞赛奖项揭晓(附一等奖作品解读)

通过竞赛,老师和同学们加深了国土空间规划改革背景下对城市更新的认识,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确定的功能定位、结构布局和空间管控要求是城市更新项目的框架和依据,国土空间规划要统筹城市更新领域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强城市设计研究有利于创造更高的城市空间品质和国土空间价值。

让我们一起走进一等奖设计作品——《破茧——后双减时代南京淮海路地段学习型社区的更新设计》北京大学参赛团队以及《根脉城南·一甲子——基于多阶段策略的南京城南历史城区保护更新设计》东南大学参赛团队的主创人员,听听他们的创作体会。

城市更新 规划先行丨首届全国大学生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竞赛奖项揭晓(附一等奖作品解读)



破茧——后双减时代

南京淮海路地段

学习型社区的更新设计





作品介绍



城市更新 规划先行丨首届全国大学生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竞赛奖项揭晓(附一等奖作品解读)



参赛团队



城市更新 规划先行丨首届全国大学生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竞赛奖项揭晓(附一等奖作品解读)

设计团队成员:陈雪琦、肖婉琛、李天舒、陆莹

指导教师团队:戴林琳、许立言



设计故事



城市更新 规划先行丨首届全国大学生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竞赛奖项揭晓(附一等奖作品解读)


Q

为何选择南京市淮海路地段作为规划对象?

北京大学:

今年7月,我们对竞赛指定的南京市淮海路、钓鱼台两个目标地段进行了实地调研。其中,淮海路地段的现状条件引起了我们的关注:一方面来源于场地内历史悠久的秦淮名校游府西街小学,另一方面来源于场地内历史文化资源的遗存,包括书店文化、印刷文化等。

城市更新 规划先行丨首届全国大学生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竞赛奖项揭晓(附一等奖作品解读)

南京市淮海路地段实景鸟瞰图

通过实地调研中与上述两类资源使用者的交流,我们发现,人们普遍对于场地内公共空间的学习氛围和现存历史文化资源缺乏关注;而“双减”政策背景下,学龄儿童放学后何去何从,也引发了家长们的普遍关注。

这些问题激发了我们的设计灵感,就像我们的参赛宣言所说:城市因规划而精彩,规划因设计而鲜活。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智慧,改善目标区段人民的生活品质,并尝试摸索出一套对老旧小区更新旧城改造这两大城市更新议题的普适性解决方案。



城市更新 规划先行丨首届全国大学生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竞赛奖项揭晓(附一等奖作品解读)

Q

《破茧》的主要设计思路是什么?

北京大学: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愈发认识到,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原有集中改造的规划形式已不再适合旧城更新与城市文脉传承,而渐进性规划理念下的有机更新可能成为一条有效路径。

城市更新 规划先行丨首届全国大学生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竞赛奖项揭晓(附一等奖作品解读)


在设计主题上

我们结合当前双减政策的时代背景和场地周边丰富的文化和教育资源,萌生出“学习+”的规划理念,即以学习为主线串联场地内的公共物质空间和社会关系网络,通过塑造“人人能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区,打造设施联通共享、社区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强烈的社区共同体。

城市更新 规划先行丨首届全国大学生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竞赛奖项揭晓(附一等奖作品解读)


在具体思路上

我们专注于构建文化、自然、体育三类学习场域空间,通过空间演绎和学习活动引入,引导场地内不同人群之间形成交互与知识共享,在场地内实现社会关系交叠,从而催生场地形成学习型社区的更新愿景。

城市更新 规划先行丨首届全国大学生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竞赛奖项揭晓(附一等奖作品解读)


在实施策略上

我们构建了“社区治理+社区学习+社区运营”的三位一体模式,对不同等级活动的利益相关者进行了分析说明。

城市更新 规划先行丨首届全国大学生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竞赛奖项揭晓(附一等奖作品解读)

同时,基于规划分期,对城市更新过程中的成本效益进行了核算。综合利用经济学和土地、房地产等相关知识,构建了多维效益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场地的设计和更新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价。



城市更新 规划先行丨首届全国大学生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竞赛奖项揭晓(附一等奖作品解读)

Q

在设计过程中,你们遇到了哪些困难?

北京大学:

我们认为,设计最大的难点在于解决场地本身的复杂性。场地内不仅存在公服设施差、私搭乱建严重、停车难等老旧小区的普遍问题,还存在因房改政策导致的多产权问题,以及多处不同时期遗留下来的小片低层棚户区。

城市更新 规划先行丨首届全国大学生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竞赛奖项揭晓(附一等奖作品解读)

南京市淮海路地段某小区实景

这些问题使场地在设计过程中存在极大的特殊性,表现在用地转换、拆迁重建、实施管理等方面,需要谨慎处理空间与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另外就是在设计过程中,还要注意场地内文保单位、公用设施、军事用地的控制范围,我们必须在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的前提下,精细处理用地控制范围周边的土地利用,充分利用小微空间实现学习型社区的最终营造。

城市更新 规划先行丨首届全国大学生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竞赛奖项揭晓(附一等奖作品解读)

设计团队对区域要素进行了精准把控



城市更新 规划先行丨首届全国大学生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竞赛奖项揭晓(附一等奖作品解读)

Q

你们认为《破茧》最大的设计亮点是什么?

北京大学:

最大的亮点应该是“学习+”的规划理念,一方面是对今年新出台的“双减”政策做出了回应,契合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另一方面,学龄儿童可以将场地内的各类人群联系起来,巧妙解决设计地块本身存在的物质空间和社会关系问题。我们认为,规划不仅仅需要通过设计或管理手段不断优化居民生活与城市运行状态,也需要具有时代特征,需要对各种时代需求做出回应。而时代需求也许恰恰就是解决问题的契机或者突破口。此外,以地理学为基础的多学科知识的运用,引导我们对于场地本身的问题有更为深刻的思考,从而在实际规划和设计中更加强调规划本身的公共政策属性。



城市更新 规划先行丨首届全国大学生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竞赛奖项揭晓(附一等奖作品解读)

Q

参加这次比赛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北京大学:

在这次比赛中,我们有两点收获:一是学会探求城市空间的复杂性和背后的差异性。二是学会如何理顺设计的思路、明晰设计的逻辑,讲好故事,而不是将头脑风暴的结果一股脑融入到设计中,面面俱到的结果就是影响主题的表达。

城市更新 规划先行丨首届全国大学生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竞赛奖项揭晓(附一等奖作品解读)

北京大学设计团队在实地调研

此外,也让我们意识和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在调研和设计的过程中,大家通过分工合作将一个大项目拆解为若干小任务,提高了团队协作的效率。我们有一个进度表,表里写了每周需要完成的任务,小组成员每周定时线上或线下见面讨论,汇报自己本周的工作并认领下一周的任务。小组里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更擅长做的事情,有的人善于做数据分析,有的人画图更快。正是因为将大家的技能有效组合、团队成员之间相互配合,我们才能顺利完成竞赛项目。

城市更新 规划先行丨首届全国大学生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竞赛奖项揭晓(附一等奖作品解读)

大数据时空轨迹分析图



城市更新 规划先行丨首届全国大学生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竞赛奖项揭晓(附一等奖作品解读)

Q

通过参加竞赛,你们对于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有了哪些新的理解或认识?

北京大学:

存量规划。规划已进入“存量时代”,城市更新以存量用地盘活和空间结构优化为主要内容,需要整体谋划、系统安排,要发挥国土空间规划在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中的作用,对城市更新进行整体谋划,加强城市设计研究有利于创造更高的城市空间品质和国土空间价值。规划编制过程中,要从总体规划确定的更新地区功能定位以及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条件出发,也要充分考虑各种现实因素的制约,平衡好各方利益。此外,考虑到落地和实施的可行性,我们的设计必须要足够“微”,不能搞大拆大建,“微”但又要出彩,使有限的土地和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这是很有难度的,对于未来规划师也是一个新的挑战。

人本转向。前期要做好社会调查,思考地块内的人“想要什么样的设计”,比规划师自己“想设计什么”更重要。要把回应人的需求、改善人的生活放在规划设计的首位。课程中我们很多设计都是“假题真做”,并不会真正落到实处,而这次的竞赛给了我们一个让方案落地的机会。在调研时我们通过对居民个体进行访谈,并用大数据补充群体行为特征等,对居民的生活进行深入了解,再结合设计思维,依托规划传导和政策推动,来创造更高的城市空间品质和国土空间价值。

综合性。新时代背景下的国土空间规划,要求我们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来分析、认识和解决具体问题,既要立足于已有的规划理论和技术,也要在继承中发展、发展中创新。具体在设计中,我们应用了在“建设项目可行性评价”“国土空间规划法规”等课程上学到的知识,尝试使用大数据对矛盾问题进行分析。

学科实践。通过参与此次竞赛,我们对国土空间规划改革进程和技术特征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得以更好领会国土空间规划的逻辑以及其公共政策的属性。规划是一门实践的科学,此次竞赛是国土空间规划教学活动与当前国土空间规划实践的一次很好结合,对于未来推进国土空间规划人才培养和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视   频:刘潇然、杜潇诣、赵志坤
文   案:陈雪琦(北京大学)、肖婉琛(北京大学)、杜潇诣


城市更新 规划先行丨首届全国大学生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竞赛奖项揭晓(附一等奖作品解读)



根脉城南·一甲子

——基于多阶段策略的

南京城南历史城区保护更新设计





作品介绍



城市更新 规划先行丨首届全国大学生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竞赛奖项揭晓(附一等奖作品解读)

毗邻中华门的南京钓鱼台地区有着浓厚的历史底蕴与市井气息,但在快速城市化和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下,该地区面临着物质性衰退、社群组织松散等问题。复杂的产权分布与人群属性,也为城市更新带来了巨大挑战。

城市更新 规划先行丨首届全国大学生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竞赛奖项揭晓(附一等奖作品解读)

南京钓鱼台地区航拍图

城市更新 规划先行丨首届全国大学生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竞赛奖项揭晓(附一等奖作品解读)

南京钓鱼台地区总平面图——“拆改留”评价

为应对这些问题,东南大学参赛团队提出分阶段、多维度的更新策略,通过“扎根”“理脉”“成林”三个阶段,从院落、街巷、节点多个尺度,层层递进地完成院落改造、公共空间规划、产业策划的任务,除去对物质空间的提升,更重在以“规划亭”为支撑的长期公众参与以及对历史资源的再度活化,由点及面,由静及动,最终形成一个保留乡愁、活力开放的历史街区;能借助社区组织进行文化和产业自我更新的可持续发展社区,使城南这棵古树恢复枝繁叶茂的生机。


参赛团队



城市更新 规划先行丨首届全国大学生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竞赛奖项揭晓(附一等奖作品解读)

设计团队成员:赵博韬、董炫旻、高翰、杨俊杰、于涵

指导教师团队:殷铭、葛天阳



设计故事



城市更新 规划先行丨首届全国大学生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竞赛奖项揭晓(附一等奖作品解读)


Q

为何选择南京市钓鱼台地区作为规划对象?

东南大学:

我们认为本次作品是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城市更新探索,是一个初次尝试解决“空间-社会”整体问题的实践机会。所以我们选择的场地是南京老城南历史地区中具有复杂社会空间问题的钓鱼台片区,希望基于该场地多要素复合的现状,通过细致的分析抽丝剥茧出场地内主要矛盾和核心价值,并且考察不同主体的参与方式和更新实施的可行性,从而形成设计的根本依据。

城市更新 规划先行丨首届全国大学生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竞赛奖项揭晓(附一等奖作品解读)

南京钓鱼台地区历史资源点分析

城市更新 规划先行丨首届全国大学生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竞赛奖项揭晓(附一等奖作品解读)

南京钓鱼台地区人群活动分析

在调研过程中,这个场地自发形成复杂脆弱的社群特征和有别于老门东等开发成熟片区的烟火气息成为我们设计的核心灵感来源。我们认为钓鱼台片区一方面要扎根地里,即保留现有的社群关系,成为居民安居乐业的居住地;另一方面要开枝散叶,联动老城南地区,成为老南京生活记忆的活载体。经过深思熟虑,我们最终提出多阶段有机更新的策略,期望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逐步解决居民的实际问题,进而焕发城南的历史活力,最后达到“片区自组织有机发展”的愿景。

城市更新 规划先行丨首届全国大学生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竞赛奖项揭晓(附一等奖作品解读)

《根脉城南 · 一甲子》方案结构分析图



城市更新 规划先行丨首届全国大学生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竞赛奖项揭晓(附一等奖作品解读)

Q

能否简单介绍“扎根”“理脉”“成林”的规划思路?

东南大学:

前期,我们通过大量开展实地和文献调研,详细梳理了场地当前的街巷格局、居民构成、产权边界、日常活动等重要信息。在此基础上,确定将规划进程划分为三个连续的阶段,形成多尺度、递进式改造的流程:


扎根

根据场地内不同街巷/院落空间的类型开展试点改造。过程中,不断纳入公众参与,推进全域改造。同时,关注城墙与秦淮河段历史建筑的修缮,对可以开放为文旅资源的部分进行功能植入。

城市更新 规划先行丨首届全国大学生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竞赛奖项揭晓(附一等奖作品解读)

扎根阶段:多元院落格局的差异化更新模式


理脉

开展公共空间街道、网络、节点的设计落实:以赋予了文旅功能的秦淮河沿岸、明城墙作为核心绿轴和历史轴,以古街巷脉络为互联网,以单位节点为社区服务中心,形成点线面、居民与游客的完整公共空间体系。

城市更新 规划先行丨首届全国大学生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竞赛奖项揭晓(附一等奖作品解读)

理脉阶段:以点、线、面勾勒公共空间


成林

在物质空间改造完成后,将场地的历史街巷和资源点有机整合、利用,支持原生群体于不同节点开发适当产业,实现资源的流通和循环。如:建立历史游览骑行路线,打造早餐街、夜宵街等,进一步推进社交网络的重构。

城市更新 规划先行丨首届全国大学生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竞赛奖项揭晓(附一等奖作品解读)

成林阶段:城南自组织计划激活原生群体活力



城市更新 规划先行丨首届全国大学生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竞赛奖项揭晓(附一等奖作品解读)

Q

“规划亭”在本次规划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东南大学:

在设计中,我们在场地中选择了几个点位布设规划亭(Plan Cube)。它们是一些能够快速搭建的、颜色鲜亮的小棚屋。在规划前期,规划亭既是居民改造建议的收集点,也是公示“拆改留”地图和未来规划节点的场所。

城市更新 规划先行丨首届全国大学生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竞赛奖项揭晓(附一等奖作品解读)

规划亭概念设计图

当我们完成了大部分环境改造任务,意味着规划进入第二阶段。此时的规划亭就会成为环境的一部分,一方面继续完成社区意见收集,定期派人管理;另一方面变成老年群体集聚活动的场所,也就是社区活动小站。

城市更新 规划先行丨首届全国大学生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竞赛奖项揭晓(附一等奖作品解读)

规划亭的工作机制

总体来说,规划亭的使命是将社区规划与居民智慧的双向影响分阶段地建立起来,前期更多用居民的智慧影响规划,后期演变为建成环境的一部分服务居民。同时,我们在设计中,将部分规划亭的选点靠近历史资源,使其在未来能发挥为游客提供服务的作用。



城市更新 规划先行丨首届全国大学生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竞赛奖项揭晓(附一等奖作品解读)

Q

能否从国土空间规划的角度,谈谈参赛的收获?

东南大学:

本次比赛中我们关于老城南渐进式更新的规划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思考,城市更新是一个缓慢的系统再生过程,它包括历史文保体系的再度活化,包括老旧建筑体系的“拆改留”,包括公共空间体系的开拓与设计,还包括社群团体的互利共荣。在整体规划过程中,我们感受到极大的挑战,也深刻认识到: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是五级三类的国土空间规划必须统筹考虑的重要因素。

城市更新 规划先行丨首届全国大学生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竞赛奖项揭晓(附一等奖作品解读)

东南大学设计团队

区别于以往“游客式”的观察,比赛将我们带入了南京城南几乎每条街巷、每个杂院和进落,和很多人——不管是老南京、“新南京”还是河南、安徽、浙江来的务工人——进行了充分的交流,真正了解了他们在想什么、要什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意识到,城市不仅是一个地理现象,也是一种社会有机体。为老城做“规划”,设计者不仅要克制对公共空间的过度着迷、对形式和美学的过度依赖,还要真正深入物质空间和社会空间,为人民做规划



文   案:东南大学团队、杜潇诣





城市更新 规划先行丨首届全国大学生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竞赛奖项揭晓(附一等奖作品解读)

城市更新 规划先行丨首届全国大学生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竞赛奖项揭晓(附一等奖作品解读)
未来规划师—“南京国图杯”首届全国大学生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竞赛对于搭建高校教学交流平台,促进和深化教学改革,推动国土空间规划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开拓意义。竞赛组委会希望获奖选手再接再厉、加强学习、主动创新,成为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的“未来规划师”;更希望有关院校在传承自身优势和特点基础上,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学科专业建设,深化国土空间规划产教融合,更好为国土空间规划新型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保障支撑。(方黎明)

城市更新 规划先行丨首届全国大学生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竞赛奖项揭晓(附一等奖作品解读)
城市更新 规划先行丨首届全国大学生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竞赛奖项揭晓(附一等奖作品解读)



城市更新 规划先行丨首届全国大学生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竞赛奖项揭晓(附一等奖作品解读)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审核:陶乐

审稿:朱佳

发布人:潘昕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南京规划资源):城市更新 规划先行丨首届全国大学生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竞赛奖项揭晓(附一等奖作品解读)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