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期刊精粹 | 新加坡城市用地容积率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抢先版】

期刊精粹 | 新加坡城市用地容积率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抢先版】

【编者按】为了更好地推广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将不定期地推送一些尚未见刊的稿件的精华观点,以飨读者。本文为本刊已录用文章《新加坡城市用地容积率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的精华版,作品的发布已取得作者授权。欢迎读者指正、讨论。在此感谢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撰写精华版的作者,你们的努力让学术论文的阅读体验变得更好。 


新加坡是一个经济发达、人多地少的城市国家,因其土地高效利用、宜居城市建设等成功经验成为国内许多地方政府的对标城市。城市容积率空间分布是土地利用效率和城市形态的直观体现,分析新加坡容积率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我国各城市编制强度分区规划及有效实施容积率管控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新加坡的总体规划类似于我国的控规拼合。研究以新加坡《总体规划2019》(图1)地块容积率为基础,结合相关数据分析得到新加坡容积率空间分布的特征。 

                           

期刊精粹 | 新加坡城市用地容积率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抢先版】

图1  新加坡《总体规划2019》土地利用规划图

资料来源:新加坡《总体规划2019》

 

新加坡的概念规划和总体规划,均延续了1971年概念规划确定的“一环一带”的空间结构(图2),其容积率的空间分布形态也体现了该结构(图3)。城市净建设用地的平均净容积率约为2.16,属于较高的用地强度水平,但因为城市范围内存在着大量的开敞空间和绿色空间,城市总体容积率1.09,与国内一线城市基本相当。


期刊精粹 | 新加坡城市用地容积率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抢先版】

图2  新加坡城市发展结构图
资料来源:作者依据《总体规划2019》绘制

期刊精粹 | 新加坡城市用地容积率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抢先版】

图3  新加坡容积率分布三维模型图
 
在高强度用地的分布状态方面,新加坡形成了1个高强度用地高度集聚的市中心和8个容积率较高的次级中心。市中心高强度用地核密度值是第二等级中心的4.06倍,其中央商务区的商办建筑密度是上海陆家嘴的1.78倍。容积率空间分布上的疏密对比特征明显(图4,图5)。 

期刊精粹 | 新加坡城市用地容积率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抢先版】
图4  新加坡建设用地容积率分布核密度图 

期刊精粹 | 新加坡城市用地容积率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抢先版】
图5  新加坡建设用地强度集聚中心分布图
 
新加坡城市用地容积率空间分布特征的形成,受自然环境束缚和城市历史发展影响,更受到政府意志、中心体系、轨道交通等因素影响。
 
在自然环境约束方面,因为国土空间狭小,新加坡城市建设特别重视土地的集约化利用,另外积极向海洋要土地,建国以来通过填海增加了约34%(200.5k㎡)的国土面积。
 
在历史发展影响方面,新加坡市中心呈现了极高强度建设与中低强度历史街区并存的格局。随着城市用地距城市中心区增加,容积率平均值有所下降,城市用地建设年代趋于一致。
 
在政府意志方面,新加坡政府始终把效率作为公共管理的主要目标,更多地强调政府的意志而不是国民的选择[1],突出精英治国理念。具体到容积率的空间分布,通过产业用地与白地的高强度建设及住宅建设,满足相关空间需求,另外通过严格保护绿地与开敞空间,实现建设花园城市的目标。
 
在城市中心体系建构方面,中心体系规划中的商业中心和依据容积率分布形成的核密度中心在空间上具有较强的耦合性。为经济全球化服务的高层次金融、商务办公等高强度用地向市中心区高度集聚,形成了一个规模远超其他中心的中央商务区,而自分散商业中心战略实施30年来,在距中心15km左右形成了若干中高容积率的区域中心。
 
在轨道交通方面,新加坡在高密度开发过程中围绕轨道站点进行空间借用[2],以轨道交通线路为骨架,在轨道交通站点周边进行高强度开发建设,结合轻轨、公交、自行车与步行空间的建设,正努力实现总规中确定的“方便与可持续的移动性”的目标。
 
新加坡基于城市自身发展条件,将政府意志与客观规律有机结合,实现了建设用地高效利用,城市布局疏密有致,其容积率空间分布的特征及相关经验,可以被我国许多城市借鉴UP 
 

参考文献

[1] 唐子来.新加坡的城市规划体系[J]. 城市规划, 2000(1): 42-45.
[2]李道勇, 运迎霞, 董艳霞. 轨道交通导向的大都市区空间整合与新城发展——新加坡相关建设经验与启示[J]. 城市发展研究, 2013, 20(6): 148-151.
 

作者:刘作刚,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硕士

叶如海,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rhye76@163.com


延伸阅读

沿海城市洪涝高风险区土地利用管控——纽约市的经验与启示

国际视野下的可持续雨洪管理政策研究——基于美国、英国和中国的比较

基于综合效益最大化的绿色雨洪基础设施选址研究——以加拿大魁北克市博波尔区为例


编辑、排版 | 张祎娴


期刊精粹 | 新加坡城市用地容积率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抢先版】


本文为本订阅号原创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将自动受到“原创”保护


期刊精粹 | 新加坡城市用地容积率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抢先版】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国际城市规划):期刊精粹 | 新加坡城市用地容积率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抢先版】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