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内容播报】2022年第 1 期目录

【内容播报】2022年第 1 期目录






国土空间规划

基于“双评价”和主体功能区优化的国土空间规划探索

罗彦  蒋国翔  陈少杰  刘菁

【摘要】随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即“双评价”)、主体功能区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重要地位已基本形成共识。本文提出“双评价+”概念,探索“双评价”在统筹三线划定、生态系统修复、全域防灾减灾等领域的拓展性应用,有效发挥其对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支撑作用。同时,提出发挥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引领作用,加强其与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协同实施,强化其对空间格局优化、资源要素配置、配套政策制定等方面的引领作用。通过对“双评价”和主体功能区开展认知评判并提出优化应用建议,为国土空间规划的有效编制实施提供借鉴。


国土空间规划中蓝绿空间模式与指标体系研究

黄铎  易芳蓉  汪思哲  韦慧杰  王世福

【摘要】在国土空间规划中,蓝绿空间是生态优先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重要议题,其规划和设计策略指向了生态结构与格局的合理建构,也是城市水灾害治理与生态保护等技术性议题的重要基础。本文首先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体系提出了蓝绿空间耦合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相对应的多尺度蓝绿空间规划设计体系与空间模式:宏观尺度上重点关注全域蓝绿空间格局的构建,中观尺度上着重城镇集中建设区蓝绿空间网络构建并指向城市生态空间品质提升,微观尺度上重点关注详细设计层面对水体及水岸蓝绿空间的设计引导。同时,基于蓝绿空间规划与建设管控的目标,对蓝绿空间包括水面率控制、蓝线控制和连通度指标控制在内的控制体系进行了梳理与构建。





年会学术对话


空间规划基础理论大讨论

孙施文  张勤  武廷海  王世福  吕传廷  张松  王富海  孙安军  石楠


新时代规划教育趋势与未来

孙施文  吴唯佳  彭震伟  李和平  翟国方  毕凌岚  林坚


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实践

刘磊  石楠  何艳玲  杨菡  潘裕娟  余炜楷  沈瑶  于一凡  杨一帆  魏立华




规划研究


城市诊断的概念、思想基础和发展思考

叶锺楠  吴志强

【摘要】基于当前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编制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城市诊断是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之间的重要桥梁。结合医学等学科诊断工作发展经验和城市规划自身特点,对城市诊断的概念、思想基础和未来发展进行了思考,指出:城市诊断是城市发展规律在城市认知和问题分析中的演绎,是城市规划编制和政策制定的必要前提;在思想基础层面,城市诊断一方面需要吸收医学诊断中的临床思维、循证思想、病史分析等思想理念,另一方面更要植根现代城市规划既有的理性思想、城市生命体理论和对城市形流关系的关注,回归城市规划对于城市的本质认识;从未来发展来看,城市诊断发展的主要方向包括新技术的深入融合、诊断工作独立性的强化以及城市诊断学的系统构建。


面向创新型经济需求的控规编制方法探索

王逸然  张京祥  耿磊

【摘要】创新作为新一轮城市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带来了新的经济发展逻辑与产业空间需求,激发城市空间的迭代升级,也对城市空间管控提出了新的要求,现行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管控体系已无法充分响应创新型经济的发展需求。面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管控与城市空间的全新逻辑关系,在解析创新型经济发展导向下城市空间新特征的基础上,本文聚焦创新需求与管控的具体矛盾,指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治理导向变革,进而针对功能、指标与空间三个空间管控的主要对象,总结典型的地方实践经验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为创新发展背景下未来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与管理提供借鉴与参考。





乡村研究


转型期乡村空间内卷化机理研究

王  勇  李广斌

【摘要】在简要阐释“内卷化”演绎和内涵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乡村空间内卷化”概念,分别将农业空间、农村居住空间和农村工业空间嵌入到历史变迁的场景之中,阐释乡村空间内卷化机理。指出,附着在土地上的社会保障和财产功能以及耕地流转和整理成本,阻碍了农业空间“去内卷化”进程,而宅基地制度安排造成了村庄建设用地扩展和村庄空心化并存。在“以地办企”的农村工业化之后,“以地谋租”的农村工业发展延续了乡村工业的分散性。


改革开放后乡村人居环境发展历程、逻辑与展望

王凯平  冯悦  张云路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乡村人居环境发展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对乡村人居环境的发展特征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揭示我国乡村人居环境演变的内在规律,为未来乡村人居环境建设提供参考与依据。本文在“自(他)组织理论”的视角下,厘清了改革开放以来乡村人居环境的发展趋势,并依据相关政策和时代特征,将改革开放以来乡村人居环境的发展分为失衡、模糊、转变、升华四个阶段。通过对自组织、他组织演变路径的分析,探讨了乡村人居环境的内部主体之间、内部主体与外部主体之间的互动,并进一步探析了“自上而下”的他组织和“自下而上”的自组织作用逻辑。最后在逻辑框架的指导下,对三大驱动因子提出了优化路径和发展引导的建议,以期实现新时代乡村人居环境的优化。






继承与创新  [主持]王树声


收揽风物  吐纳江山:一种统揽山水的风景营造观
王树声  张瑶  李小龙  蔡臻






 遗珠拾粹 [主持]阮仪三  彩页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岩下村——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袁菲  葛亮






儿童友好城市研究


山地城市社区儿童活动行为与空间关联性研究——以重庆渝中区上大田湾社区为例

黄瓴  尹雪梅

【摘要】选取典型实证案例,基于真实的在地性观察,采用叠加分析与行为场景分析方法,从社区整体与典型节点两个层面,深入探析山地城市老旧社区儿童户外活动行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因地制宜地提出适宜山地城市老旧社区儿童友好的更新思路。研究发现,山地城市老旧社区儿童户外活动行为与空间环境存在相互适应的强关联性,即空间有限但充满趣味、设施不足却留有弹性的原生空间,给与儿童更多自我创造与发现的可能性。由此,本文提出对山地城市老旧社区儿童友好的新认知——“有限的友好”;进而从三个方面提出在地性的儿童友好更新思路:更新原则上,强刚性、补软件、促弹性;更新方式上,轻介入、轻规则、重差异;更新理念上,半规划、伴设计、伴成长。






规划历史研究


清末台中省城与台北府城所见传统城市规划理念与方法

孙诗萌
【摘要】台中省城(台湾府城)是中国清代最后一座全新选址、规划、建设的省城,台北府城是中国清代晚期一座全新创建的府城。这两座城市的选址规划反映出当时的城市规划制度与通法,展现出中国传统城市规划体系的最后面貌。本文梳理两座城市的规划建设历程,从选址、规模、塑形、择向、配置、实施六个方面总结其反映的传统城市规划理念与方法,并在横向比较和纵向梳理中解读这两个案例的代表性与特殊性。





规划教育


先驱、开拓者和领路人——沈玉麟先生的教育及学术思想探析

曾坚
【摘要】沈玉麟先生(1921—2013)是新中国城市规划事业的先驱、开拓者、领路人和教学名师,他离开我们已经整整八年了。每当经过他曾经教学和工作过的场所,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他指导我们学习、教学和工作的情景。在他百年诞辰之际,追思跟随他求学的桩桩往事,更深刻地体会到他那执着认真的教学态度与甘为人梯的名师品格;回忆他为新中国40多个城市做城市规划的业绩,可以发现他博采众长、西学中用的学术思想;而通过学习他撰写的教材及论著,可以发现他多元并蓄的科学精神与跨越时空的理论视野,也更加敬佩他豁达谦逊的长者风度、渊博的学识及高尚的师德。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请在后台留言


微信改版后

好多人说不能很方便找到我了

其实把咱们“城市规划”置顶就可以啦

只需要5秒钟哟~

【内容播报】2022年第 1 期目录








官方投稿网址:http://www.planning.com.cn

微博:http://weibo.com/cityplanningreview
微信号:chengshiguihuazazhi
电子期刊:App Store搜索“城市规划”(支持iPad下载)
国内统一刊号:CN 11-2378/TU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1329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推文目的在于信息交流与共享。若有来源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内容播报】2022年第 1 期目录

关注、分享、在看与点赞,至少我要拥有一个吧~【内容播报】2022年第 1 期目录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规划):【内容播报】2022年第 1 期目录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