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近期,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未来乡村建设的指导意见》,推进未来乡村建设。在指导意见中,提出了务实和创新相结合的指导思路:“本着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建什么的原则,打造未来产业、风貌、文化、邻里、健康、低碳、交通、智慧、治理等场景”。
“缺什么补什么”是很朴实的表述,而“场景”则是顺应了互联网的一些产品经理的语言,从创新的构想出发,来构思未来乡村的真实场景。这里面有这些关键词:
1、“三化”建设方向
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
2、“三类”建设主体
原乡人,归乡人,新乡人
3、“三条”建设途径
造场景,造邻里,造产业
4、“三有”建设定位
有人来,有活干,有钱赚
5、“三味”建设特色
乡土味,乡亲味,乡愁味
最终构想和打造的场景包括“九大场景”,分别是:
(一)打造未来产业场景。
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行动,培育提升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创客和农业服务组织等经营主体,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全面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推进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更新升级农田灌溉泵站机埠、堰坝水闸,推进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体验农业。推广强村公司做法。
支持符合条件的项目村建设特色产业园、小微创业园,利用闲置厂房、农房等建设共享办公、共享创业空间,吸引年轻人回来、城里人进来。
加快三产融合、产村融合,做优做强农家乐民宿,壮大电子商务、养生养老、文化创意、运动健康、乡村旅游等业态。
做强村庄品牌、农产品品牌、活动品牌,提倡市场化举办农事节庆、体育赛事和音乐、美食等活动。(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省自然资源厅、省水利厅、省文化和旅游厅。列第一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二)打造未来风貌场景。
健全“县域乡村建设规划+村庄布点规划、村庄规划、村庄设计、农房设计+农村特色风貌规划”乡村规划建设体系,加强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管理。
尊重乡土风貌和地域特色,保留村庄原有纹理,以“绣花”功夫推进乡村微改造、精提升。加强对新建农房式样、体量、色彩、高度等的引导,迭代优化农房设计通用图集。
着力打造美丽河湖、美丽水站、美丽山塘、绿色水电站,持续推进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抓实美丽庭院、杆线序化等工作。(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建设厅、省水利厅)
(三)打造未来文化场景。
开展文明村、文明家庭、身边好人等选树活动,积极参与“浙江有礼”省域品牌培育。全面提升农村文化礼堂,配置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乡贤馆、百姓戏台等,推动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在乡村设立服务点。
建好乡村文艺传承队伍,培育好乡村文化产业,打响“我们的村晚”“我们的村歌”“我们的村运”等乡村文化品牌。推进历史文化(传统)村落和二十四节气等农耕文化保护利用。鼓励高校、艺术团体在乡村设立实践基地。高水平建设等级幼儿园、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依托乡镇成人学校(社区学校)建设农民学校、老年学校(学堂)、家长学校等。(责任单位:省文明办、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文化和旅游厅)
(四)打造未来邻里场景。
利用公共空间和场所,改造提升配套设施,建好村民茶余饭后互动交流的“乡村会客厅”。弘扬邻里团结、守望相助的传统美德,加强对优抚对象、困难家庭、独居老人、残疾人等的帮扶。
完善购物、餐饮、金融、电信等生活配套,打造15分钟幸福生活圈。依法完善村规民约和自治章程,推广邻里贡献积分等机制,让有德者有所得。(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省民政厅、省商务厅)
(五)打造未来健康场景。
健全农村疫情常态化防控机制,高水平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科学防制病媒生物,保障饮用水与食品安全,提高农民群众健康素养。
加强政府办村卫生室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全面落实乡村一体化管理,打造20分钟医疗圈,高质量供给公共卫生服务和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完善体育健身设施配置,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建成15分钟健身圈。实施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提供紧急呼叫等智能化服务,扩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覆盖面,打造15分钟养老圈。(责任单位:省卫生健康委、省民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省体育局)
(六)打造未来低碳场景。
全面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使绿水青山成为未来乡村最显著的标志。推广“一村万树”做法,发展乡土树、珍贵树、彩色树、经济树,建设森林村庄。
夯实农村供水县级统管机制,健全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全面普及生活垃圾分类,深入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强基增效双提标”行动和厕所革命。加快农业绿色发展,深化“肥药两制”改革,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控。
扎实做好农业农村领域节能减排工作,大力提倡节约用水,积极发展太阳能、天然气、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优化电网、气网等基础设施布局,提高乡村生产生活的电气化、清洁化水平。
弘扬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化基地和生态文化村。倡导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低碳理念。(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建设厅)
(七)打造未来交通场景。
高水平建设“四好农村路”,建制村公路原则上达到双向车道以上。加密城乡公交班次,推广公交数字化服务应用,提升城乡公交一体化水平。
重视村内支路建设,科学布设停车场(位),户均车位达到1个以上,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设立快递综合服务点,收寄快递不出村。(责任单位: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农村厅、省邮政管理局)
(八)打造未来智慧场景。
加快推进乡村新基建,实现千兆光纤网络、5G移动网全覆盖。推动更多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监管等多跨场景落地应用,形成“乡村大脑+产业地图+数字农业工厂(基地)”发展格局。
完善农村电子商务配套设施,壮大社交电子商务、直播电子商务等新业态。迭代乡村教育、健康、养老、文化、旅游、住房、供水、灌溉等数字化应用场景,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同质化,基本实现村民办事不出村。
建设乡村气象、水文、地质、山洪、旱情等数据实时发布和预警应用,实现农村应急广播和“雪亮工程”全覆盖。(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省公安厅、省水利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通信管理局)
(九)打造未来治理场景。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顺应基层治理体系变革,全面实施阳光治理工程,深入开展平安乡村建设和省级善治示范村创建,规范提升全科网格建设,推动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融合。
广泛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发挥好各类社会组织作用,强化农村集体“三资”(资金、资产、资源)云监管、“三务”(党务、村务、财务)云公开。
大力推进移风易俗,有效革除陈规陋习。引导乡贤在党组织领导下依法依规参与乡村治理,促进项目回归、人才回乡、资金回流、技术回援、文化回润、公益回扶。加快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加快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省民政厅)
(点击查看:浙江省发布未来乡村建设指导意见,明确责任单位进行落实)
以上在浙江省的文件中是作为责任单位任务进行落实推进的,但是这个框架对于我们参考设计未来乡村也是很有指导意义。
目前关于“未来乡村”还没有统一的示范案例,我们可以通过产业、风貌、文化、邻里、健康、低碳、交通、智慧、治理等场景的策划,将新的技术与应用,以及新的社会关系,新的空间形态,应用到这九大场景中。
所以如果要真正进行未来乡村的设计,满足接地气和有创新,需要我们补充大量的相关知识。尤其是农业产业、社会组织、创新技术等领域。
例如产业方面,需要了解“精准农业”:精准农业(Precision agriculture) 是通过观察、测量和回应农作物生长以进行农业管理,在保护资源的同时优化投入的回报率。精准农业也是第三波现代农业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次农业革命,机械化农业增加了农业的效率和量级,1960年代新的基因改造技术引发了绿色革命,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而依赖信息技术、传感器、GPS、控制系统、自动化设施及机器人、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云端运算等数字技术,将进一步让农作物或畜牧业变得更加精确和可控。(点击查看文章:精准农业:数据怎么帮助农业规划?)
在邻里方面,需要了解“乡村社区生活圈”。例如上海近期发布的《上海乡村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自然资源部发布的图示中,也构建了八大生活场景,未来乡村或许真的能够把很多年轻人重新拉回到社区,形成新的生活模式。
以上为部分截图,全图点击查看自然资源部:一图读懂《上海乡村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
目前关于“未来乡村”只是开了个头,浙江省的目标是有农村区域的县(市、区)每年开展1-3个未来乡村建设。自2022年开始,全省每年建设200个以上未来乡村。到2025年,全省建设1000个以上未来乡村。
总之,希望这个目标能实现,希望未来乡村建设能取得真正成效,吸引更多人加入,形成城乡共同繁荣的局面。
欢迎下载知识星球APP,加入“规划师成长学社”共同讨论相关话题,及时接收相关资讯。(下载后可打开通知提醒功能,重要信息不错过)
学社话题:你认为未来乡村是怎样的,你愿意居住在未来的乡村么?

1、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入国匠城知识星球
2、在各大应用商店可下载知识星球APP
3、在知识星球APP中搜索规划相关内容
4、进入知识星球填写置顶帖加入交流群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国匠城):未来乡村怎样建?欢迎大家共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