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5日,对于成立两年多的自然资源部南方石山地区矿山地质环境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在这一天,创新中心“1+4+N”首批合作单位签约仪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举行,该中心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西电力设计研究院、广西环保产业投资集团等10家行业龙头企业和专业机构缔结了战略合作关系。
南宁市隆安县宝塔新区点灯山生态修复取得良好效果
探索“1+4+N”合作共建模式
作为自然资源部36家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之一,南方石山地区矿山地质环境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于2019年筹建,定位于服务政府管理和生态修复行业需求,立足广西,辐射湘、黔、滇、粤等周边省份,承担石山地区矿山地质环境修复重大创新任务,促进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融通发展,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按照自然资源部对创新平台建设的工作要求,创新中心制定了建设方案,成立了组织领导机构。在建设管理上,创新中心逐步形成了“1+4+N”的合作共建模式,即以广西自然资源生态修复中心作为依托单位,以广西地质环境监测站、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桂林理工大学、广西博世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4家单位作为共建单位,以行业内外多家科研院校院所、央企、金融机构和投资平台等作为合作单位,共同推动创新中心建设,推进技术研发和自主创新。
目前,创新中心已组建由3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欧亚科学院院士领衔的技术委员会,通过“1+4+N”合作模式,建成了300余人的科研团队。其中拥有教授及正高级技术职称23人,研究生学历或高级工程师以上职称约100人,为创新中心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
打造区域性科技创新机构
在建设发展中,创新中心围绕治理修复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开展了一系列关键技术攻关研究、工程化研发、成果转化、应用示范及高层次人才培养。目前,通过发挥广西自然资源生态修复中心生态修复综合平台的作用和技术优势,正在开展研究课题20多项,已获得31项授权专利,4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科研奖项。
桂林市是典型的岩溶地区,降水充沛,但岩溶山体覆盖土层薄,储水条件差,山体陡峭坡度大,不利于植被的自然生长,这也是多数岩溶地区生态修复面对的共同难题。创新中心共建单位广西地质环境监测站针对破损山体的特点开展技术攻关,将南方石山地区的地形地貌、降雨、气温等因素综合考虑,在桂林市建立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试验场,为技术团队研发新技术提供试验场地的同时,采用当前国际国内石山生态环境修复技术进行试验,以验证现有技术是否适用于南方湿热、高温、多雨的环境,并对筛选出的技术进行必要的改良,使先进、适用的高新技术能更好地在石山地区推广应用。
试验场尽可能模拟自然条件下的状态,除第一个生长周期根据气候条件适当辅以人工养护手段外,不做任何人工干预。经过一年多的试验和改进,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后来,创新中心将试验改良成功的矿山地貌景观重塑恢复技术,应用到阳朔县船嵅采石场、柳州市杠山采石场、银花山采石场等破损山体修复工程,以及隆安县宝塔新区点灯山生态修复综合治理项目中,取得了良好的生态修复治理效果。
推进技术成果推广应用
在做好科研功课的基础上,创新中心在南宁、柳州、桂林等地开展了多个生态修复试点工作,为技术成果推广应用积累了宝贵经验。
南宁市隆安县宝塔新区点灯山是20世纪90年代开发的一座采石场,开采结束后成为历史遗留矿山。由于当时采用的是“一面坡”开采方式,形成了高陡边坡、基岩裸露、危岩体浮石较多的地形地貌,极易发生崩塌等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着与点灯山采石场一路之隔的宝塔新区震东扶贫生态移民安置区7.6万名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针对这一情况,创新中心技术团队运用矿山地貌景观重塑恢复技术,按照“尊重自然、大胆留白、确保安全、协同规划、改善环境、优化工程”的理念和“打造一个集休闲、娱乐、生态于一体的矿山公园”的规划思路,通过清除危岩体、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和加强园林景观协调设计等措施,收到了恢复植被、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效果。如今,点灯山已从一个废弃矿山变成了当地最大的生态休闲公园,为当地百姓带来了实惠。
为实施好桂林市阳朔县铅锌矿尾矿库环境综合治理与生态恢复工程,创新中心团队与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土壤修复专业技术机构合作,开展技术研发和工程应用研究,突破多项关键性技术,研发了4种原位优化改性技术,解决了传统土壤钝化修复效果不足和修复效果评估时效长等难题。同时,将优化制备的新材料封装为阻隔土壤污染的施工卷材,配套集成开发了生态拦截系统,防止目标重金属随雨水等进入周边土壤或河道,解决了钝化修复后污染物扩散的二次污染风险问题。
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创新中心形成了4个主要研究方向:有色金属矿山土地资源修复与利用工程技术、充水矿山矿井水高效利用与水资源修复技术、矿区水资源安全评价与预警技术,以及矿山地貌景观重塑恢复技术。相关技术成果不仅成功应用于广西,还应用到湖南、云南、贵州等省的20多个重金属污染矿山、选冶渣场工程项目中,实现收益超2.7亿元。目前,创新中心仍在实施广西钟山县同古镇平竹冶炼厂、广西德保内苗铅锌矿区、云南西畴恒鑫选矿厂等10多个遗留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预计可实现经济收益超亿元。
喜欢本文,就点击右下角“在看”

i自然全媒体
记者:黄尚宁
通讯员:植小敏 莫佳蓉
文字编辑:高慧丽
新媒体编辑:李卓聪
审核:兰圣伟
审签:赵晓涛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科创平台 |“1+4+N”合作共建,这个创新中心了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