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如何在现实世界践行规划理想

如何在现实世界践行规划理想


理想不是梦想,不是空中楼阁,必须根植于大地。专业理想的实现,必须要顺天时、就地利、求人和,顺应社会进步的潮流,契合社会发展的需求。不了解这一点,仅凭理想的情怀,难免会在现实世界碰壁。当我们感慨“向权力讲述真理”的困难时,必须要同时自问的是:我们的规划是否能够针对社会现实问题对症下药?我们提供的专业解决方案,是否科学合理、同时务实可操作?……而要得到这些问题的肯定答案,就要求规划师平素能够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不断发展完善自己的专业“六能”,“心、手、眼、口、脑、足”并用,不断了解社会、发现问题、探究答案,结合实践完善思维,在“理想—实践—理想—实践”的过程中,持续渐进地推动规划引导下的人居环境现实改善。


如何在现实世界践行规划理想▲ 规划师需要不断提升的六种专业能力

如何在现实世界践行规划理想


如何在现实世界践行规划理想
如何在现实世界践行规划理想

心:心存规划理想


城市规划是关于人居理想的科学,蕴含着科学的精神和对科学的信仰。梁鹤年教授认为,规划师的信仰与理想包含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相信未来的存在;第二层次是相信未来可以比现在好;第三层次是人类的主观能动性能创造更好的未来;第四层次是通过规划师的主观能动性创造的未来会更好。规划师应始终相信,人类永远在寻找理想环境和实际环境之间的吻合,而城市规划正是指引城市走向理想的现实阶梯。无论社会如何变迁,正是城市规划的理想精神,驱使我们不断向前,致力推动城市向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


如何在现实世界践行规划理想
如何在现实世界践行规划理想

手:掌握专业技能


英国皇家规划学会(RTPI)将专业技能作为规划师职业操守的首项要求。基于技术和艺术的空间规划方案编制,是规划师传统的核心技能。但在城市发展更加复杂多元的当下,城市规划已经成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交集,正如吴志强指出的,“规划师如果过分关注物质性规划,而忽略了政治、经济、社会、生态等相关学科的影响,那么他就是聋子;但如果他只关注相关学科的研究而忽视规划的空间本体特征,那么他就是瞎子”。泰勒提出,“规划师要适应规划转型发展的需要,促进自身角色从创意设计师向科学分析和理性决策者转变、从技术专家向规划管理和交流协调者转变,从现代主义思潮到后现代主义思潮践行者转变”。凯文·林奇认为,“规划师要扮演好信息员、倡导者、设计模式制造者、利益团体代言人、公共规划师等多元化的角色”。面对不断变化发展的时代和社会,规划师必须潜心学习,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以更好地应对技术变化迅捷、社会需求多元的当代城市发展挑战。


如何在现实世界践行规划理想▲当代城市规划的专业视野拓展


如何在现实世界践行规划理想
如何在现实世界践行规划理想

眼:善于社会观察


如果说心中的规划理想和手上的专业技能,已经在大学阶段初步练成的话,那么学会用眼观察社会的能力,则更多是要在实践中不断练就。城市规划的解决方案,往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要求规划师能够开拓视野,通过不断观察学习,逐步提高综合能力。一方面,要善于观察学习其他城市的实践经验,因为城市发展的规律存在着一定的共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观察、学习、反思他人的实践,可以帮助自身不断完善;另一方面,更要善于观察规划城市的百姓需求,城市既存在共性,更有在地性和个性需求,所以规划师一定眼中要有社会、心中要有百姓,要经常深入城乡基层调查研究、观察了解民之所需和民之关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百姓的需要为根本出发点,精心规划以人为本的城市。


如何在现实世界践行规划理想
如何在现实世界践行规划理想

口:能够有效沟通


城市规划理想的实现必须基于社会共识,因此保罗·达维多夫提出“规划是多元化的,应该结合不同群体的意见设计”,约翰·福雷斯特则认为“规划通常伴随着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冲突,而规划师必须掌握解决冲突的技能”。因此规划师需要有效沟通、协商、谈判,让多种利益相关人参与规划过程,通过求教于民、问计于民,努力使城市规划可以反映不同群体的声音,保证市民可以相对公平地分享城镇化得益,不受城乡户籍、收入、教育水平等差别化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规划师也要提升“向权力讲述真理”的水平,努力推动公共决策更加科学理性。要做到这一点,规划师需要具备维护公共利益的理想精神,运用规划的专业知识和综合技能,甄别社会各方需求、平衡多方利益、提出合理方案、作出理性解释。只有这样才能向政府、公众准确清晰地阐释城市规划的目标与内容,将城市规划的专业主张变成社会共识,进而转化为公共政策。


如何在现实世界践行规划理想
如何在现实世界践行规划理想

脑:审时度势推动社会实践


上述4种专业能力的提升,需要规划师坚持不懈的积累,但是规划作用的有效发挥,还有待一定社会环境的支撑。当社会环境具有推动实践改善的可能时,规划师如何把握住机遇,需要审时度势的综合研判能力。因此,规划师需要关注经济社会变迁的时代背景,探求彼时彼地的社会需求,顺天时、就地利,提出针对性的规划手段和措施。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笔者认为,虽然传统规划发展面临挑战,但同时也面临新的机遇,在中国城镇化的中后期,更需要发挥城市规划的作用,着力解决好城镇化前半程出现的交通、环境、社区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市民化等城市问题,同时引导推动城镇化品质的提升。通过将“存量空间规划作为新重点、绿色生态规划作为新类型、行动规划作为新领域、乡村规划作为新天地、互联网+作为新课题”,不断拓展城市规划的新空间,实现新形势下城市规划的创新再发展。 


如何在现实世界践行规划理想


如何在现实世界践行规划理想
如何在现实世界践行规划理想

足:抓住实践机遇践行理想


城市规划作为一门应用科学,实践性是它的本质要求。城市规划需要很多现实智慧,甚至比科学知识更为丰富。因此,彼得·霍尔认为规划师所获得的综合能力主要源自实践。从国际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历程看,田园城市、广亩城市、城市美化运动、现代主义运动、新城规划、新城市主义、生态城市……规划理论的探索发展,无不结合实践来推动。明代理学家王阳明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当代规划师,能够在中国新型城镇化推进的关键时期,深度参与并规划引导中国特色城镇化模式的形成,机遇难得,失不再来,应抓住一切可能推动中国城镇化改善的实践机遇,在仰望天空的同时脚踏实地,知行合一,积极推动中国特色城镇化模式的形成和人居环境理想的实现。

如何在现实世界践行规划理想

    文章来源    

城市规划

作者 | 蔡玉梅 高延利 邓红蒂


 CONTACT US 

合作/投稿/转载请联系

xjxtd@126.com

如何在现实世界践行规划理想
如何在现实世界践行规划理想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新土地规划人):如何在现实世界践行规划理想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