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推荐 | 遗产年度观察:危机与生机并存的2021年(二)

序言

2021年是全球极不平凡的一年。面临着新冠疫情和气候变化等重重危机,世界各地在遗产保护和利用等方面展开了丰富多元的思考与实践,在谋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各显神通,呈现出一幅在激变的世界中图存求变的画卷。2022年伊始,让我们以管中窥豹的方式,从遗产界的里程碑、气候变化与新冠疫情的危机、多样化的创新实践三个角度,对过去一年中遗产界的理论反思和实践创新进行一次回顾,并展望遗产界生机不绝的未来。(本系列分三期推送,本文为第二篇)


作者:尚晋


第一期链接:遗产届的里程碑


气候变化与新冠疫情的危机

2021年3月,ICOMOS在2020年报中指出:当今世界遗产保护面临着无数挑战。在新冠疫情肆虐的2020年,遗产保护在诸多领域进行了反思,包括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等严峻问题。[1]无疑,气候变化和新冠疫情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危机,也给遗产界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期将围绕这两大主题回顾遗产领域一年来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


01

气候变化:全球共同的威胁


█ 危机严峻:国际呼声


推荐 | 遗产年度观察:危机与生机并存的2021年(二)


作为全球遗产界的标志性刊物,UNESCO《世界遗产》第100期以“气候变化”为主题,并强调气候变化是今天文化和自然遗产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是当代具有决定意义的问题。全球1/3的自然遗产和1/6的文化遗产正处在气候变化的威胁之下。面对严峻的危机,UNESCO表示将致力于为各国加强能力建设,并发挥文化在气候行动中的巨大潜力。[2]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其他组织的呼应。如史密森尼学会在气候变化下保护文化遗产的全球策略研讨会中也强调: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文化遗产发展最快的威胁之一,而文化遗产地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韧性的宝贵资源。[3]


具体来看,UNESCO在其报告《世界遗产森林:压力下的碳汇》中指出:从2001到2020年,世界遗产地的森林每年消除约1.9亿吨CO2。全球10处遗产地承担了世界遗产总碳汇的一半。但在过去的20年间,世界遗产地失去了350万公顷森林。世界遗产地森林面临的一大威胁就是气候变化(极端天气)。报告呼吁实施快速有效的反应,防止气候相关的破坏;最大限度保护森林完整性;并将世界遗产地与气候、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可持续发展议程结合起来。[4]


█ 战略思考:顶层设计


推荐 | 遗产年度观察:危机与生机并存的2021年(二)


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严峻挑战,各地适时展开了战略性思考,为应对危机进行顶层设计。3月,ICOMOS与气候遗产网络等组织联合发布了《欧洲文化遗产绿皮书》。《绿皮书》指出:应对气候变化是时代的决定性任务。文化遗产是解决全球变暖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并可以成为欧洲新冠疫情后复苏的强大驱动力。同时文化遗产在未来低碳建设、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具有无限潜力。[5]


11月COP26大会之际,英国历史环境论坛(HEF)发布报告《遗产的响应:采取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行动》,并指出气候变化是需要全世界更加紧密合作应对的一大问题。报告突出了遗产组织的讨论对气候变化问题做出的积极贡献,以及适应世界不断变化所需的行动。报告同时汇总了遗产界应对气候变化的多种手段,包括对传统低碳建造技艺的投入,基于自然的缓解方案,延长遗产寿命的新尝试,保留可能在拆除、新建设和维护不当中损失的隐含碳等。[6]

推荐 | 遗产年度观察:危机与生机并存的2021年(二)


同月,面对7月爱丁堡世界遗产遭受的洪灾,以及日益加剧的气候变化及其对文化遗产地的威胁,苏格兰历史环境管理局(HES)发布首个应对气候变化的规划,作为《气候行动规划2020-2025》的旗舰项目。规划列出了五类(遗产本体、自然资本、日常运维、人员安全、转变风险)共28项与气候变化相关的风险,并制定了一系列进行评估和应对的措施。[7]


博物馆方面,英国10月发布报告《博物馆助力气候行动:利用博物馆推动气候行动的工具、框架和机遇》。报告指出:博物馆必须意识到气候变化需要各行各业的快速行动。博物馆应采用符合《巴黎协定》的政策和程序,保证全体员工具备所需的意识和技能;通过降低能耗减少藏品保管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力争到2030年在全价值链和活动中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通过教育和参与活动支持社区应对气候变化;在地方、国家和国际性气候变化行动中发挥积极作用。[8]


█ 有效应对:技术措施


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呼声下,各国各地积极行动,并制定了形式多样的技术路线。英格兰遗产委员会3月发布的研究指出:建筑是目前英国碳排放的第三大来源,仅住宅就占13%,其中有五分之一的住宅有上百年历史。对这些历史住宅进行“绿色”改造有望减少84%的碳排放。为达到2050年碳中和的目标,应避免拆旧建新,而是提倡对历史建筑进行改造。研究同时指出了良好维护、改变小习惯、建筑回收等在减少碳排放方面的价值。[9]

推荐 | 遗产年度观察:危机与生机并存的2021年(二)


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洪灾等严重影响,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于6月发布了《历史建筑防洪改造指南》。《指南》旨在为历史建筑应对飓风、海平面上升、洪涝等风险提供技术支撑,以保护其历史价值。改造措施的目标是尽可能降低洪涝的破坏,同时不损害历史建筑的重要材料、特征和空间,在有效应对灾害的基础上,实现遗产更快速的恢复与更长久的保护。《指南》同时注意到技术的经济与可操作性,并提供了不同防灾措施的评估方法。[10]


7月,针对郑州特大洪水给文化遗产造成的重大破坏,ICCROM组织了一套保护技术工具,包括灾后现场破坏和风险评估工具(洪灾)、文物保护与加固建议、不可移动文物灾后评估、可移动文物灾后评估、非物质文化遗产灾后评估等工具,提供了有效应对洪灾的具体措施。[11] 


注释(上下滑动查看):

[1]https://www.icomos.org/en/about-icomos/2016-11-17-13-14-08/annual-reports/93326-the-annual-report-2020-is-available

[2]https://whc.unesco.org/en/review/100/

[3]https://scholarlypress.si.edu/store/new-releases/stemming-tide-global-strategies-sustaining-cultura/

[4]https://whc.unesco.org/en/news/2344

[5]https://www.europanostra.org/our-work/policy/european-cultural-heritage-green-paper/

[6]https://historicenvironmentforum.org.uk/hef-activities/archive-and-resources/heritage-responds/

[7]https://www.historicenvironment.scot/archives-and-research/publications/publication/?publicationid=ff08ad2c-0046-43d5-89a3-ade200e2cdee

[8]https://www.museumsforclimateaction.org/mobilise/toolkit

[9]https://historicengland.org.uk/research/heritage-counts/2020-know-your-carbon/reducing-carbon-emissions-in-traditional-homes/

[10]https://www.nps.gov/articles/000/guidelines-on-flood-adaptation-for-rehabilitating-historic-buildings.htm#:~:text=The%20goal%20of%20the%20Guidelines%20on%20Flood%20Adaptation,The%20Secretary%20of%20the%20Interior%E2%80%99s%20Standards%20for%20Rehabilitation.

[11]https://www.iccrom.org/news/floods-central-china


02

新冠疫情:“危”与“机”的共生


遗产界的严峻形势


在应对气候变化危机的同时,新冠疫情成为2021年最突出的威胁之一。其影响范围之大、影响力之深刻,各大组织都有明确的认识,并围绕疫情的影响展开了持续的关注和研究。

推荐 | 遗产年度观察:危机与生机并存的2021年(二)


作为遗产界的代表性组织,UNESCO对全球世界遗产地的使用状况进行了持续多年的跟踪,并发布了《新冠疫情下的世界遗产》[12]和《新冠疫情下全球博物馆跟踪报告》[13]。报告对遗产地及管理者展开了调查,并显示直至2021年2月仍有71%的世界遗产地处于关闭状态;2021年第一季度43%的博物馆仍在闭馆,给遗产地及周边社区造成了严重影响。调查意见认为:新冠疫情使就业岗位、经营收入大幅降低,且影响仍将持续较长时间。部分地区由于管理力量削弱,甚至出现盗掘、偷猎和破坏文物的现象。


这一问题也体现在文物领域。国际刑警组织在10月发布的首个《文物犯罪状况报告》中指出:从对全球72个国家的调查看,新冠疫情期间文物犯罪不减反增。亚洲和南太平洋地区文物盗掘案件的数量比2019年增长38倍。报告认为,疫情期间的限制措施降低了公共领域文物失窃的可能性,也迫使犯罪分子寻求新的偷盗途径。另一方面,由于警力部署在抗疫方面,也出现了梵高名作失窃的案件。报告由此强调了专门从事打击文物犯罪的警察力量的必要性。[14]


█ 数字化的应对之路


为有效应对这一系列危机,新的技术手段也应运而生,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即是数字化。国际刑警组织于11月发布了举报文物盗窃的移动应用 ID-Art。该应用与 Interpol 失窃艺术品数据库中134个成员国的5.2万件艺术品数据实现连通,可供警察、海关、收藏者、艺术商等使用,协助识别被盗文物,打击非法倒卖,提高文物追索的成功率,成为利用数字手段打击文物犯罪的利器。

推荐 | 遗产年度观察:危机与生机并存的2021年(二)

图片来源:https://www.interpol.int/Crimes/Cultural-heritage-crime/ID-Art-mobile-app


数字化应用的需求也得到了博物馆界的呼应。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在7月发布的第三轮全球疫情调查报告中指出:从840份意见调查看,博物馆线上活动持续开展,并在封闭期间开辟了新的数字传播渠道。2020-2021年期间,建设或升级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博物馆比例大大增加。可以肯定都是,新冠疫情彻底改变了博物馆对数字化工作的认识。近六成博物馆表示在危机期间需要数字内容;半数表示需要建立数字化策略。[15]可见,全球疫情在迫使博物馆关闭的同时,也进一步拓宽了遗产数字化的道路。


欧洲博物馆组织网络(NEMO)在新冠疫情对欧洲博物馆影响的后续调查中指出,新冠疫情成为检验博物馆职能、体制和运营情况的放大镜,并加剧了现有缺口和不足的影响,暴露出技能和知识的不足。报告显示近半数博物馆表示缺乏数字化技能,而78%的博物馆在增加数字化服务和策略。[16]瑞典国家遗产委员会在《新冠疫情对博物馆业的冲击》中强调,面对疫情给博物馆造成的严重影响,政府应立即加大投入,鼓励博物馆数字化工作,以应对现代数字化社会的需求。数字化是博物馆的未来,是持续创造价值、让人人欣赏文化遗产的历史性机遇。[17]


█ 疫情下的创新实践


在数字化手段之外,疫情期间进行创新的遗产地也不在少数。其中一个代表性的案例是比萨斜塔。斜塔在4月迎来了一场特殊的“蜘蛛人”体检。在不对游人开放期间,工地没有搭设脚手架,而采用更快、更便捷、更灵活的吊索方式,使文物保护工作者就位。在经过攀岩教练培训后,他们即成为“蜘蛛人”,从空中检查文物保护状况,成为开创性的方法。


疫情期间,许多遗产地进行了改造升级工作,并向公众开放。比如巴塞罗那的世界遗产巴特罗之家。经建筑师隈研吾的创新性改造后,提供了全新的10 D沉浸式体验,以独特的光影技术手段诠释了巴特罗之家的遗产价值。同时,遗产地将卫生防疫措施结合起来,建立了世界遗产的防疫体系,以有效适应疫情下开放的“新常态”。


03

“以人为中心”和应对变化的能力


从过去的一年来看,遗产界的理论和实践在2022年仍将面对很大的不确定性,并延续很长一段时间。未来,气候变化仍将对全球产生深刻的影响,需要遗产界与更多的领域合作。新冠疫情迫使全球建立的“新常态”使人们将更多的力量投入到被疫情加剧的矛盾和凸显的问题上。而作为应对危机措施之一的数字化工作,不仅是解决短期问题的一个手段,也会成为长期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从遗产界近些年来的实践看,推动这一切变化的核心依然是“以人为中心”的能力建设,特别是创新的能力。事实上,即使在疫情期间,世界各地都在开展多样化的探索,而这将在下一期中集中展示。


注释(上下滑动查看):

[12]https://whc.unesco.org/en/news/2298

[13]https://en.unesco.org/news/launch-unesco-report-museums-around-world-face-covid-19

[14]https://www.interpol.int/News-and-Events/News/2021/Cultural-property-crime-thrives-throughout-pandemic-says-new-INTERPOL-survey

[15]https://icom.museum/en/news/museums-and-covid-19-third-icom-report/

[16]https://culture360.asef.org/resources/nemo-final-report-impact-covid-19-pandemic-museums-europe/

[17]https://www.mynewsdesk.com/se/riksantikvarieambetet/pressreleases/digitaliseringen-har-blivit-en-oedesfraaga-foer-museerna-3111967


推荐 | 遗产年度观察:危机与生机并存的2021年(二)


关注文化遗产管理研究

推荐 | 遗产年度观察:危机与生机并存的2021年(二)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及时获取

专委会信息,遗产保护管理理念、知识、案例,保护管理学术成果和实践经验,行业最新资讯。


*本期编辑胡玥,校对蔡晓萌,排版廷廷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请留言联系清源或邮件bjchcc@126.com。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清源文化遗产
我们是一群工作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第一线的青年,跟您分享实践思考、学术成果、思想碰撞,以及深入遗产地带来的好吃好玩。
*有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话题或疑问,直接微信回复公众号。

推荐 | 遗产年度观察:危机与生机并存的2021年(二)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清源文化遗产):推荐 | 遗产年度观察:危机与生机并存的2021年(二)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