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本届“城垣杯”竞赛结合大赛主题继续加大百度地图慧眼、联通智慧足迹两大数据运营商的赋能。由数据供应方根据议题内容提供稳定数据源,对符合要求的数据申请参赛团队提供数据服务,旨在围绕今年城市规划领域热点议题、重点议题加大行业关注力度与创新实践能力,持续提升城市研究领域对于新兴数据的使用水平与专业技术人员的应用能力。
爱好规划决策支持模型与城市大数据的你千万不要错过!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联通智慧足迹大数据研究团队近年来成立大数据联合创新实验室。整合社会大数据资源,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能力,形成稳定的团队,持续发力开展首都规划建设治理研究和实践工作。在新版总体规划实施、分区规划、街区控规、城市体检、轨道交通等领域建立了常态化联合研究模式。2021年度,持续加大与联通智慧足迹的合作力度,尤其是在近期开展商圈设施专项规划研究、重点地区专项规划等领域进一步拓展了规划创新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升全时空全要素全链条大数据分析技术能力和水平,在“北京市专项治理工作”、“前门大栅栏地区提升专项研究”、“北京市城市商圈划定与研究”、“城市生活圈及服务范围研究与认定”等专题研究中发挥了较好的技术和智力支撑。
大数据联合创新实验室依托“城垣杯”竞赛,搭建数据、技术、模型的共享共建平台,按照当年热点议题向选手提供共享数据,旨在扩充数字化城市决策支持的领域和方向,与更大范围的技术创新团队建立持续合作关系。在城垣杯大赛中具有创新性研究的团队有机会纳入大数据联合创新实验室持续合作伙伴,开展更深层次地数据共享与技术交流合作。
联通智慧足迹数据注重在各级各类应用场景中的实践和具体作用发挥。
在全国层面,全国集中的数据能力,实现空间地理上人群分布与流动的唯一性识别。比如2018年春运迁徙,能够发现焕庸线以东南人口占比高达94.7%。
在都市圈层面,采用人口流动等时圈+POI等多因素判定,相对于传统以核心城市中心为圆心,固定距离为半径的圈层,维度更丰富,更与都市圈形态吻合。
在省级层面,跨城通勤迁徙,能够反应同城化、交通廊道的影响等。比如苏州各区县到上海通勤的人口中,74.3%来自于昆山市。
在省内层面,流动人群能够反映区域内不同城市的腹地分析。比如广州VS深圳,在中心城层面广州的人流联系高于深圳,在市域和都会区层面却恰恰相反。
在市域层面,职住分布能够反映城市人口的空间结构,及对交通、教育等公共设施的需求覆盖。比如识别的广州市域居住人口1212.9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4万人,通过网格进行街道划分,可以看到密度排名最大到最小的地块。
在县域、街道和网格层面,手机信令在人口分布、结构、属性、迁徙、职住上有很多应用。比如,识别中关村拥堵来源,就通过OD来具体研判,并识别职住分离对通勤压力的影响。
智慧足迹主要提供两类分析,一类是针对空间的结构,即位置,一类是空间的流动,即人口迁移、跨域、出行OD等分析,从而评价规划效果、发现隐藏问题、勾画空间未来演进状态。人口静态数据的精细空间分布与人口动态联系(通勤行为、游憩行为等)的结合符合流空间视角下城市研究者对于城市的认知观念和研究方法。
当前的数据可分析整个城市居民的出行链,从宏观来判断城和城之间,省和省之间,跨城跨省之间的出行效率,通过人的趋势,以整体视角看待整个城市人流动的大方向趋势。
本次大赛旨在秉持持续发展、深入研究的整体思路,构建“数据基础——分析方法——技术模型“的转化路径,构建”研究机构——高校——科创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助力城市高效率、精细化、长时序跟踪研究。


1、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入国匠城知识星球
2、在各大应用商店可下载知识星球APP
3、在知识星球APP中搜索规划相关内容
4、进入知识星球填写置顶帖加入交流群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国匠城):第六届“城垣杯”规划决策支持模型设计大赛新亮点——联通智慧足迹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