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碳达峰瓶颈期 | 城镇高效迈向碳中和初步探索

碳达峰瓶颈期 | 城镇高效迈向碳中和初步探索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了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目标与愿景,力争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由此中国低碳城镇建设开始大力推展。相关研究表明:城镇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呈现倒“U”型关系,当人均GDP处于10-18万时会进入低碳发展拐点,即进入碳达峰时期,城镇低碳发展会陷入发展瓶颈,城镇碳排波动变化,难以继续下降。


顺德自2015年后人均GDP迈入10万大关,其城镇发展进入碳达峰初期阶段。为顺利突破瓶颈期,相较于碳排总量控制方法,以碳效率为衡量标准更能准确把控低碳建设进程,高效推进城市低碳建设。因此本文从碳排总量和碳排放效率双重视域构建了城镇低碳发展技术路径,通过超效率SBM模型以及Tobit回归分析探究了顺德碳达峰初期城镇低碳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碳达峰初期城镇低碳提升策略,助力早日突破碳达峰瓶颈期,实现碳中和。



.01

城镇低碳发展影响要素  


社会要素、设施要素以及基质要素是影响城镇低碳发展的主导要素。社会要素强调人文活动因素在城镇低碳建设中的影响,其影响主要来自城镇产业结构、城镇居民人口以及居民生活消费结构。设施要素主要包括基础设施、交通设施以及市政设施等。基质要素主要指城镇抵抗碳干扰能力的强弱,强调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特别是碳汇能力提升。


基于城镇低碳发展影响要素,本文构建“1+3+7”的三级城镇低碳发展体系。目标层为碳中和,系统层为社会要素、设施要素以及基质要素3大类,准则层为城镇产业体系、城镇人口体系、居民生活体系、基础设施体系、路网交通体系、市政设施体系、生态固碳体系7项。


碳达峰瓶颈期 | 城镇高效迈向碳中和初步探索

△ 城镇低碳发展体系



.02

城镇低碳发展研究路径


技术路径分为3步:首先利用IPCC碳排放系数法和超效率SBM评估模型对城镇碳排放量和碳效率进行评估,分析城镇低碳发展规律;其次运用Tobit回归分析法对低碳发展体系进行回归分析,确定城镇低碳提升体系中各因素层与目前城镇低碳发展的作用关系及影响程度,从而明确主导影响因素并根据分析结果进行定量控制;最后在低碳建设路径上确定城镇低碳建设的管控体系、建设时序与开发模式。


碳达峰瓶颈期 | 城镇高效迈向碳中和初步探索

△ 碳效率视域下城镇低碳研究技术路线图



.03 

碳达峰初期顺德低碳发展现状

碳达峰瓶颈期 | 城镇高效迈向碳中和初步探索


 . 顺德低碳建设发展规律  

以2009-2019年间数据为研究对象,计算出顺德的碳排放,并将碳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利用超效率SBM模型进行碳效率分析,将碳效率值与1进行比较,大于等于1说明决策有效,小于1说明决策无效,且值越大说明效率越高。


碳达峰瓶颈期 | 城镇高效迈向碳中和初步探索

△ 顺德2009-2019年间碳排放与碳效率计算结果


对碳效率结果分析发现,碳效率均值为1.006大于1,表明近些年顺德城镇低碳建设是有效的,十年间顺德碳效率整体上呈现先波动下降再波动上升趋势。但通过对数分析发现,顺德碳效率虽是有效状态却呈现向下发展态势,因此近年来顺德低碳发展建设仍需提高,低碳发展建设不够“精细化”,有针对性的城镇低碳引导与规划十分必要。


碳达峰瓶颈期 | 城镇高效迈向碳中和初步探索

△ 顺德2009-2019年间碳效率变化情况


 . 顺德低碳发展主导因素  

利用Eviews10.0软件对2009-2019年间顺德低碳发展体系进行Tobit回归分析,显著值(Prob.)用以解释变量之间的显著水平,回归结果中系数(Coefficient)的正负值能够判断是正向影响还是负向影响,同时其绝对值越高说明影响影响程度越大。以碳效率为被解释变量,低碳发展体系内的7大准则层为解释变量,计算及分析结果如下:


碳达峰瓶颈期 | 城镇高效迈向碳中和初步探索

顺德2009-2019碳效率主要影响因素Tobit回归分析结果


Tobit回归结果显示,城镇人口体系、居民生活体系、市政设施体系这3个因素对顺德碳效率影响并不显著,城镇产业体系、基础设施体系、路网交通体系、生态固碳体系这4个因素显著影响着顺德低碳建设,其中基础设施体系、路网交通体系、生态固碳体系对低碳建设影响是积极的,城镇产业体系对低碳建设影响是消极的。从影响程度看,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基础设施体系、生态固碳体系、城镇产业体系以及路网交通体系。


综上,可以发现自2015年来,顺德逐步推进城镇低碳发展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实际城市更新过程中,仍存在急躁冒进、导向不明等问题,确需明确开发时序,有针对性、循序渐进引导城镇低碳建设有序发展,着重加强对基础设施体系、生态固碳体系、城镇产业体系以及路网交通体系这4项主导要素的管控。



.04 

碳达峰初期顺德低碳发展路径

碳达峰瓶颈期 | 城镇高效迈向碳中和初步探索


 . 落实“重点+一般”国土空间管控体系 

在国土空间规划中落实低碳指标管控,借助其全方位一体化规划管控的特点,结合智慧城市信息系统管控技术,落实“重点管控+一般发展”的分层级管控体系,构建动态双管控体系,实现定量评价,方便监督管理。


 . 坚持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加速产城融合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当前对顺德碳效率影响最大的是基础设施体系。要坚持以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为导向,规划绿色基础设施、提升基础设施覆盖度和功能复合度。顺德应改变原有产居混杂现状,转型为城镇产城融合。以技术创新要素为驱动,提供绿色基础设施配套,强化产学研一体化链条。


 . 推行TOD4.0站-城-人一体发展模式 

碳达峰初期的顺德进行低碳发展建设应优先考虑的因素有城镇产业体系、基础设施体系、路网交通体系、生态固碳体系4项,要将4项要素统筹考虑,取得“1+1>2”的效果。顺德地处大湾区,是广佛同城一体化建设中重要一部分,在大湾区一体化趋势的作用下,要充分利用轨道交通对区域融合带动作用,打造绿色低碳交通体系。



.05 

碳达峰初期城镇低碳发展展望

碳达峰瓶颈期 | 城镇高效迈向碳中和初步探索


 . 以效率为导向落实国土低碳管控体系 

在国土空间层面纳入“1+2+2”低碳定量监控体系,“1”指以效率为导向落实一张统筹管控蓝图,实现城镇产业体系、城镇人口体系、居民生活体系、基础设施体系、路网交通体系、市政设施体系及生态固碳体系一体化管控,进行碳排放碳效率动态监控;“2”指管控体系分为重点调控与一般发展两大类,实现差别化监管,目的性更强;“2” 又指国土空间层面要落实“GDP+GEP”双重指标核算体系,在利用GDP核算城镇发展水平的基础上,GEP用以补充GDP未能衡量的生态系统价值,突出低碳建设价值,实现可持续发展。


 . 以主导要素为靶向引导城镇建设时序 

通过量化分析发掘低碳发展存在主要问题及主导影响因素,基于问题导向确定开发建设时序,明确行动方向,制定分期实施计划,包括管控周期、引导方向、风险管理、实施细则等内容,及时修正下一步行动计划及实施方案,进行靶向引导,实现全生命周期监督。


 . 以区域特征为抓手决策城市开发模式 

充分考虑城镇在地本土特征,依据城镇区位特征、宏观政策、山水格局、气候特征、特色文化、社会人文等,与定量分析后推导出的主要低碳减排要素结合考虑,整合定制城镇低碳发展模式。



结语 


中国要早日迈入碳达峰实现碳中和,不仅要降低碳排放,更需要提高碳效率,避免盲目降低碳排导致城镇发展失衡,要整合各类影响要素进行统筹推进,在国土空间层面落实对规划管控体系、建设开发时序、城镇开发模式三方向上的低碳指引,引导城市高效率低碳化建设,早日达到碳达峰,尽快突破碳达峰瓶颈,最终实现碳中和。


碳达峰瓶颈期 | 城镇高效迈向碳中和初步探索


作者

张东洋,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师

张媛媛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师

唐朝阳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创规划师


编辑、排版 | 连炜婷

校对 | 何瑜

2021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墙报论文

部分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碳达峰瓶颈期 | 城镇高效迈向碳中和初步探索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UPDIS共同城市):碳达峰瓶颈期 | 城镇高效迈向碳中和初步探索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