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践行生态文明思想】探索两山转换路径:面向生态修复的自然资源资产评估与规划应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如何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实现“可量化、可比较、可操作”的生态修复规划方法,如何做好生态受损、功能退化地区的辨识并因地施策,已经成为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生态修复重大工程的优先任务。

我院低碳生态规划研究中心总结广州经验,在《生态学报》2022年第3期发表《面向生态修复的自然资源资产评估与应用研究——以广州市为例》一文,探索提出一种基于生态资产评估方法的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应用路径,以期为科学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工作提供参考。


【践行生态文明思想】探索两山转换路径:面向生态修复的自然资源资产评估与规划应用



 本文源自:

李晓晖,萧敬豪,王建军,吴婕,龙闹.面向生态修复的自然资源资产评估与应用研究——以广州市为例[J].生态学报,2022,42(03):1192-1202.


 作者简介:

李晓晖,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低碳生态规划研究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注册城乡规划师

萧敬豪,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低碳生态规划研究中心主创规划师、工程师、注册城乡规划师

王建军,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规划研究中心/海洋发展规划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注册城乡规划师

吴婕,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低碳生态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注册城乡规划师

龙闹,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规划研究中心/海洋发展规划研究中心主创规划师、工程师


1.

面向生态修复的自然资源资产评估技术路线


生态修复是生态治理和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内容,关键是要做好生态受损、功能退化地区的辨识并因地施策。对此,本文将生态修复作为自然资源资产评估的重要应用场景,提出基于网格化比对的自然资源服务价值量时空分析方法,通过服务价值量的总量对比、价值构成分析、价值演变分析,形成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应用路径:




结合广州市生态资源禀赋特点,构建实物价值核算、服务价值评估的分析框架;



核算广州市2009年、2019年两个年度自然资源资产价值总量变化,分析资产总值、实物价值、服务价值的构成和变化情况,识别总体特征;



以服务价值为研究对象,基于网格化分析(按照1km×1km的方格网)对其进行空间汇总统计;



通过服务价值总量对比、价值构成分析、价值演变分析,识别生态重要性地区,提出生态空间主导功能分区,研判生态治理重点。



2.

基于服务价值量的生态重要性地区识别与分级保护


自然资源服务高价值区作为生态重要性地区,是科学构建国土空间生态格局的重要依据。参考自然断点法对网格价值的分段结果,将网格价值排序前20%的识别为生态高价值空间,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空间规划的重要参考;排序20%-40%的网格,作为农业空间、城镇开发边界中的特别用途区划分的重要参考。

分析结果显示,广州供应服务高价值地区主要分布在市域北部山林集中分布地区、增江下游、白云区东北部农业集中区,以及番禺东南部、南沙西南部、花都西部等农业集中地区。调节与支出服务高价值地区主要分布在广州北部山林地区。文化服务高价值地区基本覆盖供应服务、调节与支出服务高价值地区,反映出文化服务在生态服务系统中的从属性。


【践行生态文明思想】探索两山转换路径:面向生态修复的自然资源资产评估与规划应用

供应服务价值分布图


【践行生态文明思想】探索两山转换路径:面向生态修复的自然资源资产评估与规划应用

调节与支持服务价值分布图


【践行生态文明思想】探索两山转换路径:面向生态修复的自然资源资产评估与规划应用

文化服务价值分布图



3.

基于服务价值构成的生态空间主导功能分区


基于不同地区服务价值的构成情况,识别地区主导服务价值,为明确生态空间功能定位以及差异化地进行保护利用、改善提升提供指导。考虑到调节与支持服务价值在维护整体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基础性与支撑性,同一网格按照调节与支持服务>供应服务>文化服务的优先级进行判定,确定网格的主导服务功能,提出分区引导策略。


【践行生态文明思想】探索两山转换路径:面向生态修复的自然资源资产评估与规划应用

主导功能分类图


调节与支持服务作为主导服务功能的网格,主要是分布于广州中部、北部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发挥着重要的固碳释氧、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等功能,是广州最重要的生态源地和生态屏障区。该类地区应结合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自然保护地优化调整等工作,固化生态空间保护,严格实施开发建设管控。

供应服务作为主导功能的网格,分布于广州珠江、流溪河、增江等主要流域沿线,南部河网区及西北部山地平原,是水系、耕地、林园地集中的农业生产集中区。该类地区对应的服务功能主要就是水资源供给与食物生产,应从水安全出发重点协调流域保护与城镇布局的关系,在划定城镇开发边界中合理协调此类地区的避让保留;针对农业空间和耕地保护,结合此类地区规划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储备区,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综合整治等工作。

文化服务作为主导功能的网格,与广州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远郊村落以及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分布关联性较强。该类地区是发展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的重要载体,可通过建设美丽乡村、实施乡村振兴,延伸以绿道为代表的城乡休闲游憩网络,实现生态价值的多元化转化,同时也需防止为提升文化服务功能过度“透支”其他服务功能,导致整体服务价值下降。



4.

基于服务价值演变的生态治理重点研判与生态修复


围绕生态治理与生态修复,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演变出发,通过对服务价值时空变化研判,明确生态治理与生态修复的目标与重点。

对网格化的不同时期服务价值量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识别服务价值快速下降地区。分析结果显示,供应服务主要受耕地减少影响,其价值下降网格占全部分析网格的3%;调节与支持服务受林地、湿地减少影响,价值实际下降的网格为11%。两者空间布局与城镇重点发展区相匹配,主要与受城镇开发建设活动影响较大有关。文化服务价值下降网格为16%,多位于与城镇建成区相距较远的郊野地区。


【践行生态文明思想】探索两山转换路径:面向生态修复的自然资源资产评估与规划应用

供应服务价值变化


【践行生态文明思想】探索两山转换路径:面向生态修复的自然资源资产评估与规划应用

调节与支持服务价值变化


【践行生态文明思想】探索两山转换路径:面向生态修复的自然资源资产评估与规划应用

文化服务价值变化


在此基础上,基于服务价值总量与变化进行矩阵判断,明确生态治理的重点方向,尤其关注生态受损地区的生态修复行动。


【践行生态文明思想】探索两山转换路径:面向生态修复的自然资源资产评估与规划应用

基于服务价值演变识别生态保护与修复重点




服务价值高且呈增值趋势的区域可界定为生态优质区,重点是强化生态保护与维育,以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为关键,进一步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服务价值低但呈增值趋势的区域可界定为生态改善区,重点是生态品质提升与价值转化,可通过农业公园、郊野公园、绿道碧道等游憩空间体系建设推动生态环境改善与复合利用。



服务价值低且呈减值趋势的区域可界定为生态退化(转化)区,通常为已发生用途转化的城乡开发建设地区,一方面是合理评估和保障生态安全,避免地质、洪涝、水土流失等风险,一方面还需保留保护必要的蓝绿空间、公园绿地,形成与生产、生活相融合的生态空间。



服务价值高且呈减值趋势的区域可界定为生态受损区,是生态治理的重中之重,应基于生态系统类型、生态受损程度,相应制定生态修复导向和重点措施,指导专项规划、详细规划以及生态修复工程的具体设计实施。


如对山地型生态受损区,需具体开展因开山采石、违法建设导致的受损山体修复,防治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充分利用岭南地带性乡土植被开展山体复绿,加强山体周边违法建设管控,实施拆违建绿;乡村型生态受损区可结合土地综合整治,推动乡村建设用地复垦复耕,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保护维育乡村生态空间;海域受损区可开展岸线和海岛修复治理,推进生态功能退化岸段整治修复,实施红树林栽植工程和生物多样性提升工程等。



【参考文献】

[1]颜文涛,萧敬豪,胡海,邹锦.城市空间结构的环境绩效:进展与思考.城市规划学刊,2012,(05):50-59.

[2]陈新闯,李小倩,吕一河,刘红晓,郭建英.区域尺度生态修复空间辨识研究进展.生态学报,2019,39(23):8717-8724.

[3]Daily G C. The value of nature and the nature of value. Science, 2000, 289(5478): 395-396.

[4]Egoh B, Rouget M, Reyers B, et al. Integrating ecosystem services into conservation assessment: A review. Ecological Economics, 2007, 63(4): 714-721.

[5]Lautenbach S, Kugel C, Lausch A, et al. Analysis of historic changes in regional ecosystem service provisioning using land use data. Ecological Indicators, 2011, 11(2): 676-687.

[6]Wainger L A, King D M, Mack R N, et al. Can the concept of ecosystem services be practically applied to improve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decisions [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10, 69(5): 978-987.

[7]吴健生,黄乔,曹祺文.深圳市基本生态控制线划定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生态学报,2018,38(11):3756-3765.

[8]黄心怡,赵小敏,郭熙,江叶枫,赖夏华.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生态敏感性的自然生态空间管制分区研究.生态学报,2020,40(03):1065-1076.

[9]周可法,陈曦,张海波,李静,张清.干旱区生态资产遥感定量评估模型研究.干旱区地理,2004,(04):492-497.

[10]朱文泉,高清竹,段敏捷,郭亚齐,李玉娥,万运帆,边多,韦兰亭.藏西北高寒草原生态资产价值评估.自然资源学报,2011,26(03):419-428.

[11]潘耀忠,史培军,朱文泉,顾晓鹤,范一大,李京.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生态资产遥感定量测量.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4,(04):375-384.

[12]于德永,潘耀忠,龙中华,王艳艳,刘鑫.基于遥感技术的云南省生态系统水土保持价值测量.水土保持学报,2006,(02):174-178.

[13]胡聃,张艳萍,文秋霞,陈超,刘天星,王震,许开鹏.北京城市生态系统总体资产动态及其与城市发展关系.生态学报,2006,(07):2207-2218.

[14]黄兴文,陈百明.中国生态资产区划的理论与应用.生态学报,1999,(05):14-18.

[15]黄桂林等. 青海省生态资产评估.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6:1-26.

[16]Costanza R, d’Arge R, de Groot R S, et al. 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 Nature,1997, 387: 253-260.

[17]谢高地,鲁春霞,成升魁.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进展.资源科学,2001,(06):5-9.

[18]谢高地,张钇锂,鲁春霞,郑度,成升魁.中国自然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自然资源学报,2001,(01):47-53.

[19]杨琼,陈章和,沈鸿标.白云山森林生态系统间接经济价值评估.生态科学,2002,(01):72-75.

[20]谢高地, 鲁春霞, 冷允法, 等. 青藏高原生态资源的价值评估. 自然资源学报, 2003, 18(2): 189-196

[21]谢高地,肖玉,甄霖,鲁春霞.我国粮食生产的生态服务价值研究.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5,(03):10-13.

[22]谢高地, 甄霖, 鲁春霞, 等. 一个基于专家知识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化方法. 自然资源学报, 2008, 23(5): 911-919

[23]于谦龙.乌鲁木齐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生态资产定量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07,(22):6710-6712.

[24]郝慧梅,郝永利,田党生.基于RS与GIS的LUCC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动态核算.国土资源遥感,2011,(04):115-120.

[25]谢高地,张彩霞,张昌顺,肖玉,鲁春霞.中国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资源科学,2015,37(09):1740-1746.

[26]吴婕,李晓晖,龙闹,萧敬豪.城市密集地区生态廊道网络规划研究——以广州都会区为例.现代城市研究,2017,(01):61-67.

[27]吴志峰,黄银华,姜春.广州市土壤与植被碳蓄积及其空间格局分析.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3(03):73-79+2.

[28]谢高地,张彩霞,张雷明,陈文辉,李士美.基于单位面积价值当量因子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化方法改进.自然资源学报,2015,30(08):1243-1254.

[29]吴艳艳. 城市化过程广州土地覆盖变化对净初级生产力格局的影响[D].广州:中山大学,2016

[30]朱文泉,潘耀忠,龙中华,陈云浩,李京,扈海波.基于GIS和RS的区域陆地植被NPP估算——以中国内蒙古为例.遥感学报,2005,(03):300-307.

[31]萧敬豪,陈惠斐. 试谈规划环境目标制定的程序性及实体性问题 //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贵阳市人民政府.新常态:传承与变革——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城市生态规划).北京市: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5:10.

[32]萧敬豪. 城乡规划过程的环境绩效分析及优化途径[D].重庆:重庆大学,2014.



【践行生态文明思想】探索两山转换路径:面向生态修复的自然资源资产评估与规划应用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广州市规划院):【践行生态文明思想】探索两山转换路径:面向生态修复的自然资源资产评估与规划应用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