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背景下,屋顶绿化在促进实现碳中和、缓解“热岛效应”、减少雨水径流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因而成为城市立体绿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屋顶空间的设计利用还与商业娱乐、都市农业、体育活动等功能紧密结合,屋顶空间逐渐成为城市公共生活的新载体。本文通过介绍屋顶空间改造利用的特色案例,分析其设计和建设策略,以期对我国的屋顶空间利用提供借鉴。
01 特色屋顶改造案例
植入生产性景观的可持续屋顶——纽约海军码头屋顶农场

图1 纽约海军码头屋顶农场实景照片
图源:网络
纽约的绿色屋顶有不少是融合都市农业、太阳能光伏系统、海绵设施等功能的“可持续屋顶”,位于布鲁克林区的海军码头屋顶农场则是其中的代表之一。面积6039平方米的农场整合了养殖设施、光伏发电设施和海绵设施。农场的肥料是由收集到的厨余垃圾和废弃木料转化得来。
自2010年创办开始,海军码头屋顶农场已经回收了几百吨废弃物,每年还收集利用超过3785立方米的雨水,产出超过23吨的新鲜农产品——为本地社区提供健康、美味农产品的同时,还为地区环境治理做出贡献,实现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共赢。

图2 纽约海军码头屋顶农场实景照片
图源:网络
有机融合、功能复合的新型公共空间——东京涩谷宫下公园屋顶城市花园

图3 宫下公园鸟瞰实景
图源:网络
在公共空间逐渐商业化、商业空间逐渐公共化的当下,东京涩谷宫下公园通过屋顶空间改造,为如何有机融合公共元素和商业元素作出示范。该公园是在原宫下公园的基础上进行改造,采用立体公园的模式,各个复合功能系统在立体空间互相穿插,有机融合。

图4 宫下公园商业综合体
图源:网络
公园下四层为停车楼和商业,顶层则是可漫步、运动的城市公园。阶梯、下沉广场等组成的步行系统穿过下四层直通顶层公园,串联起公共设施、商业和公共空间。屋顶公园与底层商业通过视线对望、户外空间连通等达成互动,形成自由流动、浑然一体的新型公共空间。

图5 屋顶与内部商业空间通过开放阶梯连通
图源:网络
利用屋顶半私密半开放属性植入娱乐社交功能——墨尔本凤凰屋顶花园

图6 墨尔本凤凰屋顶花园实景照片
图源:网络
屋顶区别于地面的各类公共空间,由于其高悬空中,且多属于私人物业,具有半私密半开放的空间特质。墨尔本市中心一座30层楼的屋顶上,设计师通过芬芳的花草,将屋顶空间分成截然不同却又紧密相连的三个部分。一边是可以随意站立的休闲空间,供人在此处举杯畅饮;另一边的就坐空间让人恣意享受日光的温暖;此外还有一处户外烧烤空间,供来访者尽情使用。该屋顶花园除具备如郊野风光中的小花园体验外,还提供眺望城市风光的绝佳视野,给予人们从郊区到城市的体验,保留户外生活的乐趣。

图7 屋顶花园一角交往空间
图源:网络
02 借鉴与启示
鼓励屋顶空间的功能混合利用
屋顶空间的改造利用不应局限于绿化,而应尽可能保留或拓展屋顶空间的公共属性,布局可体验、促交流、多元化的功能业态,提高城市空间功能的立体混合度,增强屋顶空间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引导屋顶空间与底层空间设计有机融合
重视屋顶与底层空间的联通性,为公众提供一个实用、怡人、可达性高的复合型公共空间。建议制定相关的城市设计导则对屋顶的空间形式、构筑物、植被等进行设计引导和规范。
制定可持续屋顶建设的政策和激励措施
纽约第92、94号地方法律要求,所有新建筑及屋顶翻新的建筑物要布置太阳能电池板或屋顶绿化。根据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要求,建议各城市可制定城市绿色建筑碳排放标准和细化屋顶绿化建设相关要求,并对实施屋顶绿化的建筑给予一定的资金和碳汇补贴。
|文图提供|
秦祈翔、王文文
(城市设计策划所)
|编辑版式|
办公室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广州市规划院):激活城市屋顶空间:案例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