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佛山SUMP发展策略:打造高品质、全龄友好的慢行环境

佛山SUMP发展策略:打造高品质、全龄友好的慢行环境


项目介绍:

在中德低碳交通合作项目框架下,宇恒可持续交通研究中心(CSTC)受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委托,为佛山市“可持续城市出行规划(SUMP)”试点项目提供技术咨询服务。本项目旨在通过为佛山制定未来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愿景、目标、策略及实施方案,进一步支持佛山发展以人为本、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城市交通体系。




项目团队于2022年3月25日以线上视频会议的方式举办了佛山市“可持续城市出行规划(SUMP)”工作坊。通过此次工作坊,与会的佛山市领导和各位专家对佛山SUMP的情景、目标、措施进行了打分,并进行了热烈讨论。结合打分情况和专家意见,最终确定了佛山SUMP的情景为“多模式紧凑型发展”,总体目标为至2035年,提升绿色出行比例不小于70%,并基于佛山现状机遇与挑战,围绕轨道交通、地面公交、慢行系统以及小汽车4种模式,形成了5个城市层面的SUMP发展策略,分别为:


策略一:构建无缝衔接的一体化公交系统

策略二:强化机动车需求管理

策略三:建设耦合城市结构的X形轨道线网

策略四:布设匹配客流需求的多层次公交走廊

策略五:打造高品质、全龄友好的慢行环境


本文主要围绕策略五,从“全龄友好”的角度对佛山慢行出行环境展开分析,并总结国内外“全龄友好”城市空间环境建设的实践经验,为佛山SUMP的相关措施提供参考。


一、何为“全龄友好”

“全龄友好”理念由“老年友好”、“儿童友好”发展而来,其核心目标是满足人整个生命历程中不断变化的需求,以及满足老年人、儿童和年轻人等不同年龄群体的需求,以促进代际和谐[1] 。其中,老年人、儿童和残障人士作为弱势群体,是“全龄友好”城市和社区规划的重点关注对象,为他们提供包容的、无障碍的物质空间环境,对维持社区的活力、稳定和健康至关重要。“全龄友好”反映了对不同生命阶段、不同人群的尊重和关怀,是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也是SUMP核心理念“可持续”的重要指标之一。


二、佛山“全龄友好”城市建设情况

(一) 人口情况

七普数据显示,佛山目前儿童(14岁以下)与老年(60岁以上)人口比例分别为15.11%和10.52%(图1)[2] ,均低于全省平均值(18.85%和12.35%),目前老龄化压力较小但青少年候补劳动力不足;此外,佛山2020年外市流入人口(主要是适龄劳动力)占常住人口的52.84% [3],说明佛山目前的城市吸引力主要来自就业,城市的“安居”功能尚未体现。为市民提供良好的养老育儿环境,是留住人才、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佛山SUMP发展策略:打造高品质、全龄友好的慢行环境

图1 佛山市人口年龄结构(2020年)


(二) 佛山“全龄友好”城市建设成果

佛山市是国内践行“全龄友好”城市建设的先行城市之一,已将对老人、儿童、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的关怀切实纳入到规划文件和建设实践中。佛山“十四五“规划中指出,要“持续完善慢行交通设施,打造‘全民共享、全龄友好‘的慢行交通体系”,并要求“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扩大养老设施供给,推动和完善……老年活动场所……建设”。《佛山综合交通规划修编》中对交通设施无障碍率提出了明确目标,要求“提升社会文明宜居程度,关注残障人士,2020年/2030年新建及改建交通设施无障碍率达到100%“。


在公交服务方面,三水、高明等区均提供老人公交补贴,“佛山.交通“智能公交 APP专门为使用智能手机困难的中老年人提供电服务。在儿童友好方面,2022年佛山市禅城区召开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图2),提出“建设具有佛山特色的儿童友好城市,推动儿童事业发展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此外,禅城区将全力申报首批广东省儿童友好示范区,计划创建一批儿童友好示范基地,培育一批儿童友好社区示范点。


佛山SUMP发展策略:打造高品质、全龄友好的慢行环境

图2 佛山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
(来源: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


(三) 待提升的出行环境问题

佛山已对“全龄友好城市”有了深刻认识,并已展开积极行动。但目前从出行环境来看,仍存在一些对弱势群体不利的问题。以佛山市禅城区魁奇路社区为例,通过现场调研,从“全龄友好“角度总结现状问题如下。


无障碍设施不完善

首先,盲道品质较低,存在被障碍物打断、位置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图3)。同时,对使用轮子的人群来说,由于铺装不平整或停车占道,人行道使用不便(图4)。此外,对老年人和残疾群体来说,交通工具和城市环境中缺乏坡道等无障碍设施(图5)。


佛山SUMP发展策略:打造高品质、全龄友好的慢行环境

图3 盲道中断在阻车桩处


佛山SUMP发展策略:打造高品质、全龄友好的慢行环境

图4 轮子使用者被迫在自行车道上步行


佛山SUMP发展策略:打造高品质、全龄友好的慢行环境

图5 老年人跳下公交车


学校周边慢行基础设施不完善

学校周边的慢行环境涉及儿童上下学的安全问题,并影响其通学交通方式选择。安全、舒适、有趣的通学环境能鼓励慢行,促进社会交往,增加身体锻炼机会,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影响。以片区内惠景小学为例,目前人行道宽度不足且不平整(图6)、公共活动空间缺失(图7)、自行车道缺失、停车占道(图8)等问题突出。


佛山SUMP发展策略:打造高品质、全龄友好的慢行环境

图6人行道宽度严重不足且不平整


佛山SUMP发展策略:打造高品质、全龄友好的慢行环境

图7 校门前区缺乏家长等候和儿童玩耍的公共空间


佛山SUMP发展策略:打造高品质、全龄友好的慢行环境

图8 自行车道缺失、停车占道严重


三、佛山SUMP发展策略经验借鉴——“全龄友好”出行环境建设案例

针对上述佛山出行环境待提升的问题,对国际上相关建设经验进行梳理,为佛山“全龄友好“城市环境提升提供借鉴。


(一) 案例一:日本无障碍出行环境[4] 

日本对无障碍系统的研究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如今已制定了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并在各个生活场景进行精细化和人性化设计,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就道路与交通来说,通过道路设施、信号灯、公交车、车站及街头座椅等的无障碍设计为残障人士和老年人等群体提供安全舒适的出行环境。


精细的盲道设计

除了在所有公共场所布设盲道外,日本在人行横道上也设置了盲道,并设置了盲人使用的信号灯,通过发声提示盲人是否可以过街,极大提升了盲人的出行安全。


佛山SUMP发展策略:打造高品质、全龄友好的慢行环境

图9 日本公共空间内无处不见的盲道设置

(来源:参考资料4)


公交系统的无障碍设计

为方便轮椅使用者独立搭乘公交,公交车内和站台上配备多种无障碍设施。在公交车内,车门处一般设置折叠式专用坡道,方便上车;此外,车上配有残障人士专用空间,并配备皮带和专用按钮,确保安全并让乘客需求及时得到响应。在公交站台上,大型车站设置盲道,并在站台处设置配有盲文的按钮,方便残障人士上车前提醒司机;站台与公交差采用无高差设计,方便活动不便的人上下车。


佛山SUMP发展策略:打造高品质、全龄友好的慢行环境

佛山SUMP发展策略:打造高品质、全龄友好的慢行环境

图10 公交车内与站台的的无障碍设计

(来源:参考资料4)


案例二:儿童友好街区[5]

2006年荷兰发布《对儿童友好街道的探索》(Een KiSS voor Childstreet – Een verkenning van de kindvriendelijke straat),提出了“儿童友好型”街区环境的设计理念和6项评估街区与道路“儿童友好度” 的原则,被各国广泛接受。6项原则包括:

1.提供包括社会环境和道路环境在内的足够保障;

2.安全的步行系统;

3.适宜儿童骑行,安全、独立的骑行系统;

4.儿童在街道上行动的自由;

5.完善、丰富的街道设施;

6.对儿童有吸引力的街道环境,游戏和社交活动的机会。


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很多国家展开了城市儿童友好建设工作,通过限制社区机动车出行和行驶速度、串联儿童出行场所、让儿童共享居住区道路三种主要手段营造“儿童友好”社区。


限制社区机动车出行或降低车速

限制社区内机动车出行为儿童活动提供了安全保障。主要措施包括:关闭社区内大部分车行道路,并对社区内行驶的机动车限速(通常在20km/h以下)。同时,增加人行步道和独立自行车道,并将小区慢行系统与城市慢行网络相连,提高儿童出行的安全性,增加了儿童独立出行的意愿(图11)。


佛山SUMP发展策略:打造高品质、全龄友好的慢行环境

图11 荷兰霍夫多普社区连续的步行路径

(来源:参考资料5)


串联儿童出行场所

串联儿童出行场所指通过规划儿童出行的道路空间,使儿童日常生活的场所(如家、学校、游乐场等)通过合理安全的路径串联成一体,并提供安全、有趣、易于识别的廊道,称为“儿童出行路径”。在荷兰,“儿童出行路径”的规划基于儿童参与完成,并通过特殊图案的铺装、安全标识等细节设计鼓励儿童自主出行、自主游戏。


佛山SUMP发展策略:打造高品质、全龄友好的慢行环境

图12 荷兰儿童参与路径规划

(来源:参考资料5)


佛山SUMP发展策略:打造高品质、全龄友好的慢行环境

图13 特殊铺装和交叉口设计

(来源:参考资料5)


打造共享街道,让儿童使用所有街道宽度

“儿童友好”语境下的共享街道是让街道成为儿童活动的重要场所,让行人、儿童游戏、机动车、自行车建立共享空间。具体来说,通过道路的平面形式、交通标识、铺装、植被、室外家具共同作用,让儿童活动得到安全保障,同时维持街道的通行能力。铺装上,车行道与人行道通常不设高差或使用同一种铺装材质,车辆在道路上慢速行驶。此外,停车位分散交错布置,为街道家具和儿童游乐腾出空间。同时,结合减速带、标识、绿化与过街通道,沟通道路两边,让儿童安全穿过马路与伙伴玩耍。


佛山SUMP发展策略:打造高品质、全龄友好的慢行环境

图14 德国行人和儿童玩耍优先的共享街道

(来源:https://www.adac.de/verkehr/recht/verkehrsvorschriften-deutschland/spielstrasse/)


佛山SUMP发展策略:打造高品质、全龄友好的慢行环境

图15 以色列哈代拉儿童友好街道:提供大量游玩元素

(来源:BO Landscape Architecture)


四、结语

借鉴以上国际全龄友好城市的建设经验,初步形成佛山SUMP“高品质、全龄友好的慢行环境”措施包,主要包括:


完善无障碍设施

平整人行道、连贯盲道,增加道路交叉口、公交系统的无障碍设施。


打造儿童友好的通学环境

通过完善人行、自行车道,连接学校与主要居住小区、绿地、游乐场、公交站点,鼓励儿童采用慢行、公交等交通方式通学。学校周边进行交通整治,合理限制机动车通行和路侧停车,并通过彩色铺装、街道家具等提升空间活力,为儿童提供玩耍和社交机会。




参考文献:

[1]李小云.(2019).包容性设计——面向全龄社区目标的公共空间更新策略. 城市发展研究(11),27-31.

[2]广东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3]佛山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解读

[4]邓凌云 & 张楠.(2015).浅析日本城市公共空间无障碍设计系统的构建. 国际城市规划(S1),106-110.

[5]曾鹏 & 蔡良娃.(2018).儿童友好城市理念下安全街区与出行路径研究——以荷兰为例. 城市规划(11),103-110.






中国青年规划师联盟—最有理想的规划师

在想什么说什么和做什么


我们是来自中国两岸四地规划工作一线的青年规划师,我们认为规划师应当心怀理想。我们强调原创,提供独立思考的专业平台和催化创新思想的熔炉。
我们崇尚硅谷马车轮酒吧的“非正式交流氛围”,它曾是硅谷奇迹最神秘的催化剂。我们营造规划行业的非正式交流广场–U-AGORA,希望在这个广场上远瞻前沿,近接地气,呼应时代。
我们真诚期待你的参与。欢迎投稿,参加或发起活动。我们的微信号:chinayouthplanner;邮箱:chinayouthunion15@163.com。同时敬请关注官方微博:中国青年规划师联盟。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青年规划师联盟):佛山SUMP发展策略:打造高品质、全龄友好的慢行环境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