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的百年征程,也印证了中国共产党蓬勃生机、风华正茂。每一段党史故事、每一处党史胜迹,都是我们了解党的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的生动课堂。从今天开始,小编将为大家介绍杭州建党百年来的党史胜迹,找寻杭州的红色根脉。
五四宪法起草地
旧址
五四宪法起草地旧址位于杭州西湖景区北山街84号大院30号楼,是毛泽东主席当年在杭州起草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时的办公地。1953年12月至1954年3月,毛泽东主席率领宪法起草小组在杭州历时77天,起草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草案初稿,为1954年宪法的正式诞生奠定了重要基础。

旧址始建于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由浙江省委接管。由前院、主楼、平房组成,总建筑面积756平方米。主楼与平房坐落于高台之上,砖木结构,主楼高二层,带阁楼,平房高一层,两幢建筑均为坡屋顶,覆深灰色洋瓦。主楼西北方有后期加建的辅房。

2015年到2016年,对旧址建筑进行修缮和整体保护改造。修缮过程中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并在原址基础上设立“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陈列馆保留原建筑窗口自然光源,巧妙协调了自然光与灯光关系,引景入室,将山体、树木、建筑等外景引入展览,使文物建筑与展览融为一体;另一方面使用组装式展墙,确保展墙、展柜等展示系统与原有建筑墙体脱离,遵循对文物建筑“最小干预”原则。“五四宪法”起草地旧址作为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起草地,是新中国制度建设的历史地标。“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填补了中国宪法纪念设施的空白,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征途上具有特殊的意义。2019年,被国务院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营巷
小营巷是马市街中段通往直大方伯的一条小巷,据《杭州与西湖史话》记载,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十二月,太平军二次攻克杭州后,镇守杭州的太平军主将在此设指挥部,小营巷因曾为太平军营地而得名。

这是一条不平凡的小巷。1922年,在巷内的一间平房里,满怀救亡图存的理想,金佛庄、于树德等几位有志青年成立了浙江省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杭州小组,革命火种从此被点燃,终成燎原之势。1958年1月,毛泽东主席亲临小营巷,向居民了解日常生活情况,查看了巷内卫生工作,并对小营巷的爱国卫生运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为小营巷增添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自此,小营巷成了全国爱国卫生的典范和楷模,被各大媒体争先报道。

2021年3月,小营巷社区的红巷精神纪念旧址群被列为浙江省党史学习教育基地,纪念旧址群由中共杭州小组纪念馆、钱学森故居、毛主席视察小营巷纪念馆组成。时光荏苒,曾经的闹市隐巷已成为闻名遐迩的红色圣地,承载了波澜壮阔的红色历史,沉淀了红色文化的深厚底蕴,更闪耀着“敢为天下先,甘做孺子牛”的精神光辉。
来源:杭州市城市规划展览馆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杭州规划和自然资源):百年杭州的城市变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