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作,如何系统地开展?

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并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引,时至2021年“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被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逐步深入要求我们在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中注重系统观,从全域全局和系统性视角寻求治理之道,通过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治理现代化,打通地上地下、岸上岸下、陆地和海洋、城市和农村,对山水林田湖草沙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为建设美丽中国夯基筑台、保驾护航。

自2020年起,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三区四带”重点生态地区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项目,突出对国家重大战略的生态支撑,着力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本文基于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的实践经验,从主要问题识别、生态格局优化、修复体系构建等几方面进行梳理,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作,如何系统地开展?

  

一、研究目的
   
针对生态治理中存在的对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的内在机理和规律认识不够,各类生态保护修复实施系统性不强、整体性不足,工程条块分割,治理标准不高,科技支撑能力不够,政策配套体系不完善等突出问题,遵循生态学原理和系统论方法,系统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治理,搭建合理的系统工程体系,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体系。
  
二、研究内容

 

1.生态问题识别

遵循生态系统内在机理,参照相关技术规范,充分考虑区域水资源、土壤、光热、原生物种等自然禀赋,对自然生态系统各要素进行全方位的问题识别和诊断,确定生态修复重点对象。以此为基础因地制宜开展保护和修复,提高修复措施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生态系统质量分析——生态系统质量是指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表现为生态系统自我维持与抗干扰能力的大小。评价生态系统质量需要一些反映生态系统的内涵及特征的指标。
 
生态系统敏感性分析——主要针对水土流失,地质灾害敏感性两个因子设置统一的分级指标,判别生态系统敏感性。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析——对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保持、农田防护各个指标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得出生态系统功能分级分布情况。
 
生态景观格局评价——主要针对景观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和组合的生态景观格局进行评价,包括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数目及空间分布与配置。
 
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主要针对生态系统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进行评价,主要参考反馈调节等来完成。
 
2.生态格局优化

通过采用“源地—廊道”的组合方式识别、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初步形成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范式。在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中,通过对生态源地、廊道、战略点及整体网络等关键生态要素进行空间位置及范围识别、人类活动管控、生境恢复及提升,有效识别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重点地域和生态功能性。
 
3.生态修复体系构建

坚持问题导坚向和目标导向,充分考虑不同地区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生态区位等多要素特点,遵循生态系统内在机理和规律,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宜田则田、宜湿则湿、宜荒则荒、宜沙则沙,以硬性的工程措施和软性的管理措施相结合、人工治理修复与自然恢复相结合的方式,因地制宜,科学布局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夯实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修复基础框架,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实现区域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增强,构建起较为完善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管理的体系,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目标。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作,如何系统地开展?


三、结语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系统保护与修复是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中的重要一环,生态自身就是一个有机的系统,生态治理也应该以系统思维考量、以整体观念推进,才能顺应生态环保的内在规律。

一是落实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一张图”制度,坚持统筹协调、任务衔接。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综合施策、整体推进,全方位、全地域、全系统开展生态治理。

二是实行生态系统健康诊断制度,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充分考虑生态治理的区域差异性,坚持因地制宜、科学治理。

三是需要考虑建立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系统生态修复智慧监管系统,采用信息化手段对项目进行全生命周期精细化管理,实现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的科学管理、精细整治,提升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参考文献:

[1]杨建新.国土空间开发布局优化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9.DOI:10.27492/d.cnki.gzdzu.2019.000254.

[2]刘世梁.优化生态安全格局 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EB/OL].光明网,理论频道2020-12-02.

[3]马彦红.服务生态系统的区域景观营建理论与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DOI:10.27061/d.cnki.ghgdu.2019.005147.

[4]彭建,吕丹娜,张甜,刘前媛,林坚.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系统性认知[J].生态学报,2019,39(23):8755-8762.

[5]刘世荣.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基本方略[EB/OL].中国绿色时报,2020年10月9日.

[6]段秀举.基于生态理念的山地城市水资源规划研究[D].重庆大学,2015.

[7]骆畅.山地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及规划策略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8.DOI:10.26949/d.cnki.gblyu.2018.000057.

[8]石建平.复合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及其调控机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

[9]白立敏.基于景观格局视角的长春市城市生态韧性评价与优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DOI:10.27011/d.cnki.gdbsu.2019.000089.






相关阅读:




专题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作,如何系统地开展?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作,如何系统地开展?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作,如何系统地开展?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作,如何系统地开展?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作,如何系统地开展?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作,如何系统地开展?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作,如何系统地开展?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作,如何系统地开展?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国地资讯):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作,如何系统地开展?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