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部门历史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中心/基础测绘中心是我院内外业一体化的综合测量业务部门,前身是成立于1953年的勘测大队,具有60多年光辉历史,是规划院“长子”。2022年,为适应新时期测绘地理信息“两支撑一提升”要求,部门正式更名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中心”,加挂“基础测绘中心”牌子。

部门发展历程
02
发展方向
✓
做强 新型基础测绘
建立新型基础测绘技术体系、生产组织体系和政策标准体系:部门将打造成为广州市基础测绘中心,运用多传感器空间信息获取技术,解决不同精度数据融合问题,实现城市空间要素的全覆盖,持续为广州市规划、建设、管理、治理提供时空基准服务。


新型测绘技术运用
✓
做大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
部门围绕“建立自然资源服务体系,打造自然资源调查中心”发力:摸清自然资源家底,持续做好广州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自然资源确权登记、自然资源所有者权益等中心工作,着力解决自然资源所有者不到位、空间规划重叠等问题,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做好自然资源两统一服务。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服务
✓
做好 海洋测绘调查
围绕陆海基准建设,部门将开展海岛与海岸线测绘,推动陆海地理信息采集、融合、共享与应用,形成海洋测绘调查体系,为广州市陆海统筹,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科技,做强海洋产业,壮大海洋产业,打造广州国际海洋中心城市提供支撑服务。

✓
做深 土地管理全链条服务
紧抓用地报批业务,畅通规划建设业务渠道,部门将围绕院战略部署,进行多部门联合,以六大流程审查核心要求为基础,以审定编,从“守底线、防风险、强服务”三个方面, 提供用地报批业务一站式技术服务。同时,面向行政管理部门,提供不动产权籍技术审查、不动产登记技术服务、城镇全覆盖地籍调查以及三维地籍管理与调查等地籍管理全过程技术服务,做好土地管理业务的延伸工作。

土地储备全生命周期测绘事项优化示意图
03
科技人才建设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中心/基础测绘中心现有专业技术人员60余人,其中博士3人、硕士26人,硕博人员占比45%,教授级高工4人,高级工程师13人,注册测绘师16人。中心人才济济,科研硕果累累,获20余项工程勘察设计和科技进步奖,仅近两年就有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地理信息产业优秀工程金奖1项、银奖1项,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工程勘察设计科学技术奖3项及多个省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40余项,如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换能器安装杆的固定装置”,软件著作权“佛冈产业园坐标转换软件V1.0”“全覆盖地籍调查外业采集软件V1.0”“测量标志点外业普查软件V1.0”等;发表核心期刊论文6篇,其中SCI 2篇(Regional Land Eco-Security Evaluation for the Mining City of Daye in China Using the GIS-Based Grey TOPSIS Method、Causal analysis of ecological impairment in land ecosystem on a regional scale: Applied to a mining city Daye, China)。







近两年部分荣誉
04
未来展望
未来,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中心/基础测绘中心将围绕人才建设与科技创新共同发展:人才建设上,优化组织,快速裂变,构建扁平化架构,以老带新,传承“老中青”文化,激发人才活力,打造多专业融合,高端智库型服务团队;科研方面,对内做好科研生产双循环,形成“知识产权—项目—产品—推广应用”体系,做好科研转化,以生产带动研发,以研发促进生产,形成良性循环;对外,与院创新中心、未来城市实验室、遥感中心、产业研究中心等部门合作,积极对接各级自然资源管理部门,申报高层次科研课题,同时与行业领域专家、相关院校、科研机构等开展紧密合作,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引领测量专业前行,实现老部门新活力。

|文图提供|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中心
基础测绘中心
|编辑核稿|
办公室
|美术版式|
办公室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广州市规划院):部门巡礼 |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中心/基础测绘中心:引领测量专业前行,实现老部门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