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主张“不时不食”,对岭南人来说,没有荔枝的夏天是不完整的。
中国是最早栽培荔枝的国家,岭南地区又是荔枝原产地。早在战国时期,即已出现食用荔枝的记录。苏轼“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名句更是将这一岭南佳果的美名传颂千年。
广州是千年商都,也是我国荔枝主要产区之一,据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统计,2022年,广州市荔枝种植面积约55万亩,荔枝成果率约80%,预计产量11.4万吨。而增城区则是广州荔枝种植历史最悠久、品质最佳、产量最高的地区,种植面积已达19万亩,今年总产量预计4.5万吨,约占全市的40%,是名副其实的优质荔枝之乡。

清康熙十二年《增城县志》对挂绿荔枝的记载
时至7月,荔枝进入最佳赏味期,那么有哪些优质荔枝、又有什么品赏荔枝的好去处呢?就让增城分院的规划师们给大家做一个介绍吧。


增城又名荔城、荔乡,2000年的栽培史,沉淀了增城荔枝的“贵族”品质和“好吃”口碑。但荔枝对于生长环境极其挑剔,只能在酸性和弱酸性土壤中生长,其成花需要零上冷凉低温,方能促进营养物质的形成和积累。因此,在全球范围,荔枝仅分布于具有温暖亚热带气候的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两侧17-26°之间的狭窄区域内,该区域内以赤红壤和潮沙泥土为主,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其中北半球的中国、印度和越南是荔枝的主产区,占全球的95%。

全球范围内荔枝种植和产量分布地图
(数据来源:华南农业大学黄旭明教授
相关研究成果)
地处北回归线上的增城,就是一处得天独厚的风水宝地,北靠九连山脉、东接罗浮山脉,是两山环抱的丘陵地区。区内的东江、增江和西福河三水交汇,冲击成宽广的河谷平原。炎热多雨、长夏无冬,几乎全年无霜的海洋性季风气候,孕育了优质的生态环境和肥沃土壤,让增城区发展成为广州最大的农业生产基地,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米袋子”、“菜篮子”和“果盘子”。

增城区地理格局地图
截止目前,增城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5个(增城丝苗米、增城荔枝、增城挂绿、增城菜心、派潭凉粉草),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8个,其中荔枝类就占4个(增城荔枝、增城挂绿、增城桂味、增城糯米糍),地理标志数量居广东省各区县首位。

增城区主要特色农产品
(数据来源:增城区农业农村局)
而荔枝是“果盘子”里最重要的代表,是增城种植规模最大、产量第三的水果(产量前二分别是柑橘橙、香蕉),广泛分布在全区7镇4街,扮靓了增城的整个夏季。

增城区各镇街荔枝产量分布图
(数据来源:增城区统计局)


“
说古——
话说北宋年间,增城荔枝品种已多达上百种,到康熙年间,挂绿便从百款荔枝中脱颖而出,成为公认佳品。正果兰溪村,保留有世界上最丰富的荔枝原生态山林,古荔园有7棵过百年的老树,其中一颗1300多年的古荔,见证了村庄的岁月。位于挂绿广场的“西园挂绿母树”,至今400余年,2002年,拍卖出一颗55.5万元的天价,入选吉尼斯纪录大全。“荔枝之乡”“挂绿之乡”成为增城的代名词名扬海外,2016年,增城成为“中国荔枝邮票”的原发地。

2006年发行的“中国荔枝”邮票
“
论今——
荔枝全身是宝,荔枝木位列特级或一级木,果肉除食用价值外,还具有养血健脾、行气消肿的药用价值。因此,增城区大力发展与扶持荔枝产业,种植和采摘园遍布全区,千亩以上的荔枝种植村有67条(其中正果镇兰溪村、仙村镇基岗村、石滩镇麻车村、派潭镇樟洞坑村、增江街四丰村获评为广东省级“一村一品”荔枝专业村),连片100亩以上的荔枝基地265个,2个千亩仙进奉荔枝示范基地,以及115个荔枝合作社和43个家庭农场,惠及2万多家农户。

增城区荔枝采摘和绿道分布图
(数据来源:广州市农业农村局、
《百年规划理念建设理想增城》)
荔枝也分“急性子”和“慢性子”,早熟品种有三月红、妃子笑、秋早,迟熟品种有怀枝、挂红等,质量上等的有挂绿、仙进奉、桂味、糯米滋、水晶球等,各有各的清香,各有各的风味。
除了荔枝,增城还是全国绿道的发源地,在荔枝成熟的季节,漫步绿道,既可饱眼福,又可享口福。摘荔枝、品水果、观瀑布、泡温泉、赏美食、住民宿,开启一场夏日清新之旅。

增城市部分优质荔枝供应商
(数据来源:增城区农业农村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荔枝保鲜时间有限,只有贵妃才能吃上1000公里外的涪陵荔枝,却无缘岭南佳果。
如今,高快速化的交通网络体系为优质农产品的运输提供了支持,令娇嫩的时令生鲜也能及时从田间地头到各位手头。增城现已建成广深铁路、穗深城际轨道等5条轨道,广惠高速公路、广深高速公路等8条高、快速公路,实现全程冷链运输6.5小时抵达欧洲的可能,高效便捷的交通运输能力为增城荔枝走向世界提供了坚实基础。
随着广州积极打造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增城区作为广州向东联系莞深港和粤东地区的主要门户,正在规划建设增城火车站、广州东部交通枢纽中心2个客运枢纽和广州东部货运枢纽1个货运枢纽,以及11条轨道交通、3条高速公路。增城,正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数小时内直达长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和中部地区,千里之外亦可品尝到鲜美荔枝。

增城区区域交通图

增城区轨道交通规划图


荔枝虽味美,但也面临着产业链延伸的系列挑战。上市期过度集中且特优鲜食品种比例偏低的产业现实,以及荔枝加工技术受限和原材料成本波动,均直接影响着农户与产区的增收。
品尝荔枝的同时,广州市规划院增城分院的规划师也在思考,如何从全域全要素设计角度,做好“宜田则田、宜林则林”,为种植业和现代产业要素配置做好空间保障,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
从尊重增城自身资源禀赋的角度出发,我们探索土地综合整治的路径,做好“产业+”的空间保障。通过农用地整理,实现“小田并大田”;通过生态修复,实现“林成区”;通过建设用地整理,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乡村休闲旅游业、农村电商等提供经营性用地保障……总之,做好加工、旅游、商贸等优势产业的导入,大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才能整体提高农村收入水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最后,让我们为扎根的这片热土代个言,无论想要亲自体验采摘荔枝乐趣,还是想足不出户品尝美味,生态宜居的美地——增城,都能满足你!
|文图提供|
杨恒、韦桂妮、罗锦康
(增城分院)
|技术审核|
方正兴
(总工程师办公室)
|编辑版式|
办公室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广州市规划院):好犀“荔”!规划师为你讲述增城荔枝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