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给地铁站点的非机动车安个“家”|花都社区设计师

01

 项目背景 


结合国内发展态势迅猛的电动自行车、共享单车使用需求,针对非机动车辆在花都区多个地铁站点乱停乱放的现象,花都分院对区重点轨道站点选点进行了改造设计。


给地铁站点的非机动车安个“家”|花都社区设计师

地铁口非机动车停放现状



02

 项目区位 


地铁9号线是花都区重要的公共轨道交通路线,花都分院选取花都广场站、花果山公园站、花城路站三个站点作为改造试点。选取站点均位于花都区中心区域,周边有花都区政府、花都湖及广州北站等重要节点,可连接城市中心和各个活跃地标。


给地铁站点的非机动车安个“家”|花都社区设计师

项目选点



03

 提升思路 


针对“停放空间、道路空间、景观空间”三类空间提出三大改造措施。


给地铁站点的非机动车安个“家”|花都社区设计师

三类空间



04

 改造策略 


优化场地功能

增设车棚、统一布局停放、分类停放车辆等;


优化交通流线

整改人行通道、优化道路断面、完善标识等;


景观营造

解决绿地闲置、打造休憩娱乐功能等。


给地铁站点的非机动车安个“家”|花都社区设计师

改造策略



05

 目标愿景 


打造“品质停车棚”,提升“城市颜值”


给地铁站点的非机动车安个“家”|花都社区设计师

目标愿景



06

 选点改造效果 


花都广场 站

该站紧邻花都区政府、花都广场,人流车流密集,是花都区中心区域重要的枢纽节点。


给地铁站点的非机动车安个“家”|花都社区设计师

花都广场站——区域规划


给地铁站点的非机动车安个“家”|花都社区设计师

改造前

花都广场站A口集中停放区(鸟瞰图)


给地铁站点的非机动车安个“家”|花都社区设计师

改造后

花都广场站A口集中停放区(鸟瞰图)


给地铁站点的非机动车安个“家”|花都社区设计师

改造前

花都广场站A口临时停放区


给地铁站点的非机动车安个“家”|花都社区设计师

改造后

花都广场站A口临时停放区


给地铁站点的非机动车安个“家”|花都社区设计师

改造前

花都广场站C口集中停放区


给地铁站点的非机动车安个“家”|花都社区设计师

改造后

花都广场站C口集中停放区


花城路 站

该站出口非机动车众多,结合广场空地,需规划多处集中停放区与临时停放点才能满足群众需求。


给地铁站点的非机动车安个“家”|花都社区设计师

花城路站——区域规划


给地铁站点的非机动车安个“家”|花都社区设计师

改造前

花城路站D口集中停放区


给地铁站点的非机动车安个“家”|花都社区设计师

改造后

花城路站D口集中停放区


给地铁站点的非机动车安个“家”|花都社区设计师

改造前

花城路站C口临时停放区


给地铁站点的非机动车安个“家”|花都社区设计师

改造后

花城路站C口临时停放区


花果山公园 站

该站位于花果山公园与花都体育中心之间,主要在现有停车空间的基础上进行整合提升。


给地铁站点的非机动车安个“家”|花都社区设计师

花果山公园站——区域规划


给地铁站点的非机动车安个“家”|花都社区设计师

改造前

花果山公园站A2口(人视图)


给地铁站点的非机动车安个“家”|花都社区设计师

改造后

花果山公园站A2口(人视图)


给地铁站点的非机动车安个“家”|花都社区设计师

改造后

花果山公园站A2口改造后(鸟瞰图)


花都社区设计师通过对花都区重要轨道站点停车设施升级改造的方案设计,在现状完整的交通枢纽链基础上,进一步点“靓”花都风景线,为广州公共交通枢纽等场所的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给地铁站点的非机动车安个“家”|花都社区设计师



 花都分院 社区设计师工作室 

花都分院是全市率先完成镇街村社区设计师办公室挂牌工作的在地规划服务团队。自挂牌成立以来,组织社区设计师会议30余次,审议项目70余宗,完成“社区事,大师做”区级示范成果7个,协助区政府与让•努维尔、吕元祥、奥雅纳等国际知名设计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促进与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中南大学、广州大学等高校开展项目合作。未来,花都社区设计师团队将聚焦社区生活,持之以恒为社会、为居民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图提供|

花都分院


|编辑核稿|

办公室


|美术版式|

办公室

给地铁站点的非机动车安个“家”|花都社区设计师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广州市规划院):给地铁站点的非机动车安个“家”|花都社区设计师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