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首届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评选揭晓,16处改造成“最佳实践”

导读

2022年7月12日上午,首届北京城市更新论坛暨城市更新联盟成立仪式在首钢园区举办。在“首届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评选活动”中,石景山区首钢老工业区(北区)更新项目等16个项目被评选为城市更新“最佳实践”。


本文字数:3064字

阅读时间:10分钟

首届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评选揭晓,16处改造成“最佳实践”


城市更新关乎首都发展,也与市民美好生活息息相关。


7月12日上午,首届北京城市更新论坛暨城市更新联盟成立仪式在首钢园区举办。在“首届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评选活动”中,石景山区首钢老工业区(北区)更新项目等16个项目被评选为城市更新“最佳实践”,东城区崇雍大街城市设计与更新实施示范项目等18个项目被评选为城市更新“优秀案例”。


首届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评选揭晓,16处改造成“最佳实践”


“首届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评选活动”申报项目超过80%位于中心城区与城市副中心地区。入选项目聚焦科技创新和文化发展功能建设、聚焦民生改善、聚焦创新商业模式,更加突出街区统筹、注重城市设计,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更新、鼓励公众多元参与,探索建管并重的长效机制。


这其中既有成为“网红打卡地”的商业街区和历史文化街区,又有市民身边的老旧小区和小微空间。


北京的城市更新不搞成片的大拆大建,而是坚持“小规模、渐进式、可持续”。如何更好地调动社会资本积极性?如何带动更多市民广泛参与?不妨从这些最佳实践和优秀案例中寻找探索的方向。


更新·亮点1 

西单文化广场

站上“更新”前沿

古都风貌现代功能兼具


位于西单路口东北角的西单文化广场,曾经是许多年轻人的休闲购物必选之地。2018年,西单文化广场周边竖起围挡,启动升级改造,这是自1998年建成以来最大规模的“手术”。2021年春,由华润置地打造、华润万象生活运营的“西单更新场”,以全新形象重新亮相,构建起崭新的潮流地标。


首届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评选揭晓,16处改造成“最佳实践”


在首都功能核心区,该如何平衡新与旧、兼具古都风貌与现代功能?西单更新场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地面广场打破绿地公园与商业卖场的边界,24小时免费开放;下沉区域,超过20家首店和全新概念店及潮流品牌聚集,重塑核心区的时尚活力;场内场外,论坛、展览、秀场、外景地等新业态轮番登场,吸引各路客群。广场建筑弱化了商业特征,整体呈现古朴的灰色调,更像是一座博物馆。


首届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评选揭晓,16处改造成“最佳实践”


丰富、包容、复合性业态的更新定位,体现在场内入驻品牌的区域差异化。更新场还通过与北京服装院校的合作,孵化原创设计师和国潮作品。


首届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评选揭晓,16处改造成“最佳实践”


“更新是对历史的回应,更新是对未来的期待。”项目运营方华润置地相关负责人介绍,基于对场地的理解和对客群的定位,项目携手中央美术学院教师、设计师刘治治共同打造新商业体,希望这里成为一个有活力、有多种可能性的场所,继续站在“更新”的前沿。


首届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评选揭晓,16处改造成“最佳实践”

更新后的西单文化广场


更新·亮点2

学院路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解决大院空间治理难题


学院路街道大院林立,聚集了6所高等院校、11个科研院,是北京科技、文化、教育资源最密集的区域之一。随着时代发展,大院不再像过去包办一切,其与城市的割裂导致了公共设施不足、缺乏交流空间等问题。以规划为引领,学院路持续完善地区一刻钟生活圈体系,催生出石油共生大院、逸成体育公园等有趣有益的公共空间。


工业风旋转楼梯、空中连廊、梦幻大滑梯、视觉系书店……石油共生大院一经亮相便远近闻名,并入选北京100个网红打卡地推荐榜单。很难想象,这处时尚动感的社区空间此前被汽修、喷漆、小餐饮等业态占据,垃圾无人清运,环境秩序脏乱,是产权混乱的“四不管”地区。


应该如何解决大院空间的治理难题?街道与各家产权单位进行了前后13轮谈判,把“共生院”的概念扩展到“共生大院”,拆除违建500余平方米,整合利用空间资源,注入党建、文化、美食、便民、健康、亲子以及社区工作站等多种功能。“下一步将围绕一老一小,建设一个长寿小院,提升改造一家幼儿园,增强地区居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学院路街道责任规划师说。


逸成体育公园是一片曾被私搭乱建困扰的区域,经整治后以体育公园的新面貌向市民开放。约1.2万平方米的体育公园内,社区文化广场、塑胶跑道、舞台、儿童乐园一应俱全,还有足球场、网球场、篮球场,居民们在此共享欢乐时光。


首届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评选揭晓,16处改造成“最佳实践”

学院路街道拆除私搭乱建完善体育设施


更新·亮点3 

南锣鼓巷

创新申请式腾退

多样化选择居民说了算


在东城区南锣鼓巷片区,经过前期整治修缮,雨儿胡同、福祥胡同、蓑衣胡同、帽儿胡同“换新颜”:既有的胡同肌理没变,院落风貌如故,散发出浓浓的老北京气息。同时,胡同居民也过上了现代生活:修葺一新的房间、现代化的厨卫设施、完善的市政设施……建筑共生、居民共生、文化共生,共生的概念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拿出多样化的自选“菜单”,愿意定向安置、货币补偿、平移置换还是留住改善,居民自己说了算,这就是“申请式腾退”的模式。选择外迁的居民可以改善居住条件,同时腾出空间,降低人口密度;选择留下的居民可以通过“申请式改善”,恢复传统风貌,扩大院落空间。通过自愿式申请腾退,四条胡同共452户居民选择外迁方式,占总户数的29%。外迁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由7.9平方米大幅提高到36.89平方米。“一院一策、一户一设计”,精细化制定的院落修缮设计方案,让居民住得更舒心。


首届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评选揭晓,16处改造成“最佳实践”
首届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评选揭晓,16处改造成“最佳实践”

四条胡同-改造后


院内腾退出来的房间,多数变成了用于居民议事、公共活动、社区服务、展览展陈的公共空间。比如位于小院中排西侧18平方米的“槐香客厅”,是胡同居民聚会聊天、拉近邻里关系的主要场所。位于小院中排中间位置的“议商暖阁”,成了居民议事协商、组织团队会议的场地。


“申请式腾退”“申请式改善”“共生院”的理念,为新时期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提供了新视角,也为北京研究制定申请式退租及恢复性修建政策提供了实践经验。


首届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评选揭晓,16处改造成“最佳实践”

四条胡同修缮(油漆彩画)


更新·亮点4 

西三旗建材城

从瓦片到芯片

转型“高精尖”科技园区


地处海淀区东部的西三旗建材城近年来贴上了新标签。这里曾是金隅集团家具厂、混凝土制品厂、涂料厂、陶瓷厂等一批传统建材企业的工业基地,现如今转型成为聚焦“高精尖”的科技园区。最先投用的金隅智造工场由昔日天坛家具工业厂房改造升级而成,形成以“大信息及智能制造”领域为主的创新园区。作为全市老旧厂房腾笼换鸟的标杆,金隅智造工场也顺利入选“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项目。


首届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评选揭晓,16处改造成“最佳实践”


现代工业风格的园区内,红外热成像测温机器人“把守”园区入口,人们还会“偶遇”无人配送车和安保防疫巡逻机器人,园区中心广场设置了可语音提示并感应开门的智能垃圾分类柜,办公楼内的AI语音控制电梯让访客无接触乘梯……科技元素在园区内无处不在。移步换景,园区还保留了国家级京作非遗传承基地——龙顺成家具的原厂房,为科技园区增添了历史文化气息。


如今,金隅智造工场的产业集聚效应已经显现,园区陆续吸引大型金属构建增材制造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极速3D打印企业、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等入驻,预计园区年度产值即将超过百亿元。


首届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评选揭晓,16处改造成“最佳实践”

金隅智造工场改造后(内景)


16个城市更新“最佳实践”项目


(排名不分先后)


■石景山区首钢老工业区(北区)更新项目


■朝阳区劲松(一二区)老旧小区有机更新项目


■西城区西单文化广场升级改造(西单更新场)项目


■西城区菜市口西片老城保护和城市更新项目


■海淀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在学院路地区的更新实践项目


■“小空间 大生活”——百姓身边微空间改造项目


■东城区南锣鼓巷四条胡同(雨儿、福祥、蓑衣、帽儿)修缮整治项目


■通州区张家湾设计小镇城市更新实践项目


■石景山区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项目


■东城区光明楼17号简易楼改建试点项目


■朝阳区丽都国际街区城市更新项目


■朝阳区望京小街改造提升项目


■东城区隆福文化街区修缮更新项目(一期)


■海淀区中关村科学城·金隅智造工场项目


■通州区中仓街道北小园小区综合整治工程项目


■丰台区首汇健康科技园项目


本文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首届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评选揭晓,16处改造成“最佳实践”


烽火七月,向上人生路。青春规划,擘画未来河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规划直播V站特别邀请全国各大院校通过视频、直播等形式宣讲院校特色专业、招生政策、录取规则等,为立志投身于规划事业的同学们架设桥梁,指点迷津,欢迎院校自荐,联系邮箱:www@planning.org.cn,本征集长期有效。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进行牟利。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你可能还想看这些


北京城市更新条例征求意见!明确5类12项更新内容

首届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评选揭晓,16处改造成“最佳实践”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首届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评选揭晓,16处改造成“最佳实践”

边兰春:统一与多元——演进中的北京城市更新与再生

首届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评选揭晓,16处改造成“最佳实践”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首届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评选揭晓,16处改造成“最佳实践”

城市更新学术研讨会丨施卫良:“轨道+”引领下的北京城市更新实践

首届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评选揭晓,16处改造成“最佳实践”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首届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评选揭晓,16处改造成“最佳实践”
首届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评选揭晓,16处改造成“最佳实践”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城市规划):首届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评选揭晓,16处改造成“最佳实践”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