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继承与创新】拓胸豁目:一种收揽胜景与振励人心的风景营造理念*

1

  何谓“拓胸豁目”

中国本土风景营造素来重视对“登高揽胜”空间的经营,强调通过收揽一方胜景,开拓人之胸襟、振励人之精神,营造“网罗天地于门户,饮吸山川于胸怀”的人居意境。由此累代形成“拓胸豁目”的优秀风景营造传统。历史文献中亦有“游目骋怀”“豁目开襟”“畅幽怀、豁壮眸”等诸多记载,皆具此意。
作为一种收揽胜景与振励人心的风景营造理念,“拓胸豁目”不止于为“景”而“景”,乃强调藉由壮丽景致的经营,激发临观者“眼界顿豁”“胸襟阔如”之感,促进对人们性情和精神风骨的涵养。论其实践要义,首重对具有“豁目”感之揽胜处的寻找与创造:或于山水间搜奇探胜,遍寻“江山会景”“高明爽垲”之地,或于平衍之区筑台建楼,创造登高空间,供人极目远眺、“收四远之景”。在此基础上,巧营登临场所,通过严控主景方向的视景通达度,并精心推敲收景方式、控制建筑型体、修饰配景小品,增强实地的可观性、可游性、可感性、可悟性。同时,从历史实践来看,文人志士多青睐于此,“目既往还、心亦吐纳”,咏诗、题词、作画、抒怀于此,为场所持续注入文化意涵。因此,几乎每一个“拓胸豁目”之处,都兼为登高揽胜的风景佳地和人文精神萌发之所。

2

 “拓胸豁目”的传统实践

结合历史文献、城市图以及实地调研可知,中国历代秉承“拓胸豁目”理念的风景营造范例不胜枚举,积累了深厚的实践经验。如广西容县,择“面都峤而枕大容”之佳地营建真武阁,登临其上可“旷览数十里外”、眺“人民之往来,舟楫之上下,田畴山径之所树植”,促人“开豁心目,启发性灵”,形成“容邑之巨观”;广东东莞,古人秉持“览不远者,怀不畅”之理念,巧建邀山阁,营造“邀山川入阁”“荡胸溟渤远,拍手群山迎”的空间意境。

【继承与创新】拓胸豁目:一种收揽胜景与振励人心的风景营造理念*▲ 城郭全图 [引自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容县志》]

安徽凤阳,择城中心立“崇窿百尺”之鼓楼,登临可望“江淮重湖萦纠渺弥,中都诸山空蒙杳霭”,文人贤士于此“诵丛桂之古词,动观鱼之逸兴”,遂成“一方之形胜”;河南宝丰,于山河会景处巧立春风亭,收揽一方胜景,古人赞其意境曰“则斯亭又非仅为游息登啸之所,而穷览山川,旷怀今古,尤足以扩胸襟而涤邪秽也”;江西分宜,巧依钤山胜景营建六亭,“每至一亭,辄当一面之胜,东西南北,随足所转,绝巘飞岩,辄换景相送”,由景及心,“奇趣在目而妙悟自得,风物称怀而尘雾顿释”,形成揽景旷心之胜地。

【继承与创新】拓胸豁目:一种收揽胜景与振励人心的风景营造理念*▲ 钤山图 [引自清同治十年(1871年)《分宜县志》]

重庆綦江,于“负山临水,城郭舟航无不在目”之处修阆风台,登临其上,可远观“诸峰罗列,翠障重重”,近览“屋宇参差,塔影秀出”,俯瞰“澄江如练,鼓枻往来”,邑人赞曰“游行自在,荡胸豁目,逸兴遄飞,静观者万物皆自得焉”。与此同时,在中国传统乡村营建中,人们巧寻聚落可“高瞻”“远瞩”之风景佳地,营建登临空间,塑造特色格局,将“拓胸豁目”的理念发挥得淋漓尽致。如安徽黟县屏山村,巧建三姑庙于高地,远眺吉阳山诸峰,统揽山、水、村、田景致;陕西韩城柳枝村,于村西高筑望春楼,远眺梁山、孤山、黄河之景;榆林泥河沟村,择山河会景地巧营河神庙,塑造望河凝神之境界空间;凡此等等,皆颇具深意。本期栏目从诸多案例中遴选浙江镇海灵峰寺、福建长汀紫阳阁、江西抚州拟岘台及安徽歙县雄村,对“拓胸豁目”的实践要义做以进一步阐释。

【继承与创新】拓胸豁目:一种收揽胜景与振励人心的风景营造理念*▲ 风景营造与村落格局示意图(图片来源:自绘)

浙江镇海灵峰寺,择址于“一望旷然,俯瞩群峦”之“众山之颠”,蜃潭、甘泉、沟壑、曲径等山峦风光尽收眼底,一地山河气色皆汇于此,成为一邑居高瞭远之胜地。古人巧借西南大屏壶、小屏壶二山为寺庙“堂室之门户”,以增壮山寺气势、开豁心胸眼目。历代“骚人词客”“本山衲子”于此纵目四望、寄情山水,写就无数名篇佳作,“唱酬成帙”,由此营造出提振山水格局,升华人文意境的精神场所。

【继承与创新】拓胸豁目:一种收揽胜景与振励人心的风景营造理念*▲ 灵峰山图 [引自清光绪五年(1879年)《镇海县志》]

福建长汀紫阳阁,择城东南“最胜地”而建,成为当地重要的登高揽胜空间。登临其上,“四望岚光,层峦叠翠,山巅危垣,万松拥护”等一邑风光皆萃于此,八景之“云骧风月”亦收入阁中,极大提振了城市山水人文格局,古人赞曰“临汀形胜,靡不毕出”。历代文人墨客于此游目骋怀,感悟“情之所寄,触物斯远”之精神境界,留下千古文章,代代赓续,遂成凝聚一方山水胜景的人文大观。

【继承与创新】拓胸豁目:一种收揽胜景与振励人心的风景营造理念*▲ 长汀八景图 [引自清光绪五年(1879年)《长汀县志》]

江西抚州拟岘台,筑于城东“台宅高阜”之胜地,远瞩高瞻,可览“云烟开敛,日光出没,四时朝暮,雨旸明晦”之景。邑人通过于台上增筑文昌阁,以收四境风光、壮高台形势,借景胜而助地灵。历代贤人名士于此观览山河、开拓胸襟,题记吟咏不胜枚举,由此形成“得于耳目与得之于心者,而亦各适其适”之人文胜地。古人赞曰:“纵目上层楼,数古圣哲风流百许,骋怀临胜地,记众贤卿文彩千余”。

【继承与创新】拓胸豁目:一种收揽胜景与振励人心的风景营造理念*▲ 拟岘台图 [引自清同治九年(1870年)《临川县志》]

安徽歙县雄村为“拓胸豁目”的一处优秀乡土营建范例。村落依山傍水,形势颇佳。竹山书院临江而峙,筑于村东高坝之上,古人择其东北角营建文昌阁,为书院制高点,登临其上,“帆缆上下,擅胜在远,山泽之资,可以坐啸”,故为“一方灵气所钟”之地。楼阁八面“轩楹高爽,户牖邻虚”,以收揽新安江山容水态,强化视景体验。置身其中,可感“踞石无尘心更静,观鱼或跃乐忘忧”,有裨于澄心涤虑、开拓视听。阁内题有“俯掖群伦”“贯日凌云”文饰,与开豁胜景相得益彰,体现文人志士寄情山水的审美意趣与人生理想,实现物境与心境的有机交融。
【继承与创新】拓胸豁目:一种收揽胜景与振励人心的风景营造理念*▲ 雄村三维格局图(图片来源:自绘)

【继承与创新】拓胸豁目:一种收揽胜景与振励人心的风景营造理念*▲ 雄村鸟瞰图 (图片来源:720云)

总之,“拓胸豁目”作为一种收揽胜景与振励人心的风景营造理念,折射出中国本土规划设计强调将塑造一方登高揽胜空间与涵养人之精神风骨有机融合的人居意识,体现了中国古人善于利用有限空间吸纳宏阔视景、激发无限意境的营造智慧。继承和弘扬“拓胸豁目”这一本土优秀传统,妥善维护一地之传统登高揽胜空间遗产,积极创造可收揽一方胜景、开拓人之胸襟、振励人之精神的现代登临空间,对于塑造城乡特色风貌、提升人居品质与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主持:王树声
图文  
王树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仵佳琪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硕士研究生
李小龙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本文通信作者
杨思然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讲师 博士研究生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YFD1100900)、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产业创新链(群)项目”(2020ZDLNY06-02)共同资助资助。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请在后台留言


微信改版后

好多人说不能很方便找到我了

其实把咱们“城市规划”置顶就可以啦

只需要5秒钟哟~

【继承与创新】拓胸豁目:一种收揽胜景与振励人心的风景营造理念*








官方投稿网址:http://www.planning.com.cn

微博:http://weibo.com/cityplanningreview
微信号:chengshiguihuazazhi
电子期刊:App Store搜索“城市规划”(支持iPad下载)
国内统一刊号:CN 11-2378/TU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1329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推文目的在于信息交流与共享。若有来源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继承与创新】拓胸豁目:一种收揽胜景与振励人心的风景营造理念*

关注、分享、在看与点赞,至少我要拥有一个吧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规划):【继承与创新】拓胸豁目:一种收揽胜景与振励人心的风景营造理念*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