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朝阳区丽都国际街区城市更新项目 | 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

朝阳区丽都国际街区城市更新项目 | 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

编者按


2022年7月12日,首届北京城市更新论坛举行,论坛上表彰了16个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项目和18个北京城市更新“优秀案例”,其中,清华同衡有幸参与7项,包括“最佳实践”5项和“优秀案例”2项。据此,播报编辑部特推出北京城市更新同衡实践系列文章,分享最佳实践和优秀案例,寻找城市更新探索的方向。首篇带您了解朝阳区丽都国际街区城市更新项目。该项目以高水平、精细化城市设计为引领,以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为基础,通过道路、公共空间品质提升激发区域全面更新,遵循建管并重,建立贯穿设计、建造、运营和城市管理的全过程更新与营造模式,重新塑造人与自然、人与城市的和谐关系。


陆续更新,敬请持续关注~~

朝阳区丽都国际街区城市更新项目 | 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


一、基本情况

丽都国际街区位于朝阳将台地区西部,西邻机场高速,南临四环路,总面积约75公顷。该地区以始建于1981年的中外合资丽都饭店为核心,形成了北京最早的涉外商圈,周边有第三使馆区、798 艺术区、电子城IT 产业园区等,区域内办公、酒店、医疗、教育和国际居住社区高度融合,餐饮、文化等配套齐全,区域内包含丽都花园和四得公园两大城市休闲公园,外围环绕近10 万平方米的森林防护绿带。

朝阳区丽都国际街区城市更新项目 | 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

将台乡与丽都街区周边概况


经过近40年的发展,这里已经成为北京地道的多元综合国际街区,但城市问题也随之凸显:交通不畅、公共空间杂乱、产业业态衰退、经济活力不足,整体区域亟待更新提升。

朝阳区丽都国际街区城市更新项目 | 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

丽都街区改造前问题与需求



二、设计建设实施过程与经验

朝阳区丽都国际街区城市更新项目 | 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

总平面图


2019年朝阳区启动了丽都地区城市更新一期项目,更新建设以城市设计为蓝图,以织补道路路网、串联绿化体系、提升街区特色、凝炼建筑风格、塑造特色场所、完善区域设施六大措施,实现了活力共享、开放多元的综合新型国际街区。在设计建设实施的过程中,总结出以下经验。


2.1 注重城市设计引领和贯彻实施

一是加强前期沟通调研。团队2017年在当地花了整整半年时间反复踏勘现场,梳理分析现状问题,逐一走访商圈内各企业单位,对接公共空间使用上的困难问题,前后共出具了大小50版设计方案。


二是注重街区整体和精细化城市设计。在问题诊断评估基础上,整体策划街区的景观环境、街道界面、公共场所、道路交通、慢行系统、商业业态,分步联动实施。道路路侧空间、企业前场空间,商户门前绿地、沿街的栏杆和台阶等全部纳入设计视野,量身定制符合整体风格且利于实施的方案。


三是建设、运营全过程始终坚持贯彻城市设计方案。乡政府和设计团队全周期把控方案,排班到现场盯施工,力争每个细节都按照设计方案实施,丽都一期的城市设计实现率基本达到 90%。后续,设计团队还将制定《丽都片区精细化设计以及管理导则》提供给企业、商户,对更新提升的材质、色调、风格、招牌、前场空间的景观建设做出指引,实现设计理念的坚持和延续。

朝阳区丽都国际街区城市更新项目 | 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

前期团队现场调研、会议商讨


2.2 融合生长的设计理念+生态低碳的新技术工艺

设计在尊重丽都四十多年形成的国际多元的人文,商务、生活方式,这里的生态环境底蕴的基础上,突显融合这里地道的国际化基因,低密度建筑,小尺度街区,大尺度的自然生态环境,在建筑色彩、植被配置和艺术装置的使用上保持这里独有的静谧、优雅、和谐、从容的气质,创造喧嚣都市之中的一片安宁之地。

朝阳区丽都国际街区城市更新项目 | 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
朝阳区丽都国际街区城市更新项目 | 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

丽都会客厅外立面欧式“圆拱门”及丽都地区标志


区域原有树木植被全部保留,所有场所都采用裁剪式设计,配以新栽植的大片草坪和绚烂的开花植被,营造了开敞风格、自然风格、意境风格的主题小公园。

朝阳区丽都国际街区城市更新项目 | 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
朝阳区丽都国际街区城市更新项目 | 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

丽都花园西路绿化空间改造前后对比

朝阳区丽都国际街区城市更新项目 | 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
朝阳区丽都国际街区城市更新项目 | 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

丽都花园西路草坪与植被设计


新增的步道、铺装材料全部采用环保低碳材料,透水混凝土系列材料与土壤结合,全部达到100%透水功能,艺术化巧妙化地实现了海绵城市设计。

朝阳区丽都国际街区城市更新项目 | 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
朝阳区丽都国际街区城市更新项目 | 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

丽都街区步道设计


2.3 丰富和拓展公共空间功能,营造高品质场所和人性化的公共空间

丽都街区无边界设计与弹性设计的理念,打破街道单一的通行功能,把广场、活动场所、艺术展示等多元功能与街道完美融合。


一是赋予街道更丰富、灵活的交往功能。丽都花园北路更新后除了发挥城市支路的作用外,还承担了丽都地区“城市客厅”的功能。设计团队利用道路中段两侧设计了彩球墙和镜面墙,日常可以设计标语,开展互动宣传。特定时期可阻断两端的道路交通,这一局部路段就会变成一个街心广场,开街以来,这里举办了丽都露天音乐电影周等多场有影响的活动。

朝阳区丽都国际街区城市更新项目 | 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

丽都花园北路街道广场改造前后对比

朝阳区丽都国际街区城市更新项目 | 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

露天广场平时使用与节庆使用


二是将防护林打造为群众家门口的城市森林公园。丽都地区西北侧的机场高速沿线原有一片很宽的防护林,没有道路、路灯、座椅等任何设施,人迹罕至又疏于养护。设计团队结合周边居民需求,利用林下空间增设漫步道、环形长椅等,形成了一处约 6 公顷的城市森林公园。

朝阳区丽都国际街区城市更新项目 | 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

丽都文投环路绿道前后对比

朝阳区丽都国际街区城市更新项目 | 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

城市森林公园中的环形长椅和观鸟台


三是开放绿地,延伸步道,增加休憩空间。设计团队主张开放丽都广场外侧的破败绿地,将原来裸露的地面、残缺的草地进行修补,适当增加透水铺装,设置水雾喷泉,在树龄长达三十年的侧柏下设置座椅,成为休憩场所。在丽都花园北路,两侧原来商铺前不能进人的绿篱被移至行道树下,有效隔离步行空间与机动车道,拓宽人行步道,抹平路牙石,整个空间更加亲切宜人。

朝阳区丽都国际街区城市更新项目 | 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

丽都广场外侧绿化空间改造前后对比

朝阳区丽都国际街区城市更新项目 | 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

丽都花园北路改造前后对比


四是增设儿童游乐场所。将儿童友好理念融入设计中,充分利用现有空间,在绿化条件不佳的管线集中区域建设微山坡、滑梯等儿童游乐设施,满足了儿童休闲娱乐需求。设计团队还细致地为游戏场地内的树干包上一层软绳,避免孩子们在游戏中磕碰受伤。

朝阳区丽都国际街区城市更新项目 | 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

丽都花园西路儿童活动场地改造前后对比


五是打通企业围墙,打通片区微循环。通过拆除围墙,将企业内部道路与主干道连通,变作公共路网,理顺企业内部交通循环,也有效缓解了支干路拥堵的交通。设计团队与将台办事处对片区企业一一进行走访,这不仅使企业的需求与意见被融进设计方案,同时拆除围墙建设小街巷的费用也由企业自行承担,陆续打通的8条小路网中6条巷子均以企业名字命名。


2.4创立城市管理新机制,搭建政企沟通新平台

项目实现了政府主导,联合第三方运营,引领区域共同建设、共享资源、携手运维的全生命周期城市更新建设模式。丽都花园北路与芳园西路路口800平方米的“丽都会客厅”,既是敞开大门为市民提供歇脚的地方,也是丽都商圈的综合服务中心,作为丽都商圈管理办公室,其与企业联合成立的商圈企业联合会及各类专业组织,构成了区域多维度、多层级的共商、共建、共享、共维的可持续模式,确保设计建设与运营管理同步。

朝阳区丽都国际街区城市更新项目 | 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

丽都片区管理办公室外观、内部


丽都还对维护城市更新成果的长效机制进行了可持续探索:乡政府实施精细化管理,组织属地企业共同制定社区营造规则,将综合执法、交通巡防等职能部门下沉,增设专职管理人员,成立精细化管理专班,推动城市管理从“运动式整治”向“日常化精治”转变。



三、实施成效

项目已于2020年底改造完成,达到了首都街区更新从空间到功能到城市管理的全面城市更新建设,街区面貌和活力有了较大改变。实施成效主要有以下四点:


1)社会资本全面投入更新充分挖掘区域经济潜力,社会资本持续投入,4年来更新带动激活社会资金投入共计17.5亿元,其中商户和物业企业在空间改造方面就投入了2.37亿元,实现了政府小投入撬动企业大投资“以一带十”的城市更新良性发展。


2)产业业态显著提升街区企业总数、员工总数、商业店铺都有50%左右的增长,商业体验更加丰富,零售业增长近一倍。国际顶端影视文化产业、金融商务办公产业、创新科技产业、高端餐饮企业纷纷入驻,产业集群优势凸显,形成了商业服务业、文化艺术产业和科技服务业的优势产业。

朝阳区丽都国际街区城市更新项目 | 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

更新后,片区内涌现新的高端餐饮、商业店铺


3)交通拥堵有效缓解:利用机场高速绿化隔离带等林下作业道、坝河巡河路原路由,打破行政区划和管理体制,建设由机动车单行道、自行车道和人行道组成的丽都文投环路1.5公里,贯通南北,是丽都交通微循环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拆除封闭围墙,打通微循环街巷共8条,有效缓解区域交通拥堵。

朝阳区丽都国际街区城市更新项目 | 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
朝阳区丽都国际街区城市更新项目 | 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

原坝河巡河路、林下作业道被打通为文投环路


4)环境品质极大改善:构建完整城市绿地及公共空间网络系统。增加近2万平米的街头绿地和公共空间,6万平米的城市森林公园,1.3公里长的城市绿道。街区活力全面激发,在片区内布置的11个行人流量监测点,记录到建成后的步行人流量较之前增加6倍,近一年中共记录人流量638.7万人,日均1.75万人,即便在疫情影响下,人流量增长明显。

朝阳区丽都国际街区城市更新项目 | 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

片区内行人流量监测点



结语

通过城市更新,让未来产业业态自然迭代和升级,生态环境达到生态系统服务,人居健康活力多元自然,增加城市弹性,实现自然生长。



相关链接

清华同衡多个项目入选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和“优秀案例”



编辑/排版|王淑芸

封面图/图片|郑慧晴

供稿|清华同衡 详细规划研究中心

朝阳区丽都国际街区城市更新项目 | 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清华同衡规划播报):朝阳区丽都国际街区城市更新项目 | 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