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在风土建筑中缔造新的联系(下)

在风土建筑中缔造新的联系(下)



译文赏析
在风土建筑中缔造新的联系(上)

在风土建筑中缔造新的联系(下)


Making New Connections in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II)


[美] Paul Groth 著


[ 按:这是一篇梳理美国风土建筑研究发展脉络的文献综述,作者为建筑史学家Paul Groth(1949—2022),内容既包括了风土建筑研究在多种研究对象和范畴之间建立起的四种关联,也介绍了20世纪后半叶兴起的综合了文化研究、地理学、政治经济学等方法的跨学科建筑研究。原文刊载于Journal of the Society of Architectural Historians, Vol.58, No.3, Architectural History1999/2000 (Sep., 1999), pp. 444-451。特此译出供广大学友交流学习。]



将房屋(Buildings)

与更大的语境相联系


无论研究哪个方向的建筑历史,大多数学生在将研究对象与周围环境以及更大的知识结构相联系的时候犯难,哪怕研究对象是看似简单的农场房屋,这一点通常都很难做到。托马斯·胡布卡(Thomas Hubka)于1984年出版的《大屋、小屋、后屋、谷仓:互相联系的新英格兰农场建筑》(Big House, Little House, Back House, Barn: The Connected Farm Buildings of New England)一书给出了解决路径。开篇的论述对象乍一看十分局限(确实,除了新英格兰本地人,谁会在意成片的农场房屋呢?),但作者凭借十分精巧的平面图、剖面图、轴测图帮助他的文化历史论述(原文图4),不仅阐释了谷仓、民居、副楼和农庄,还从整体上解读了农庄125余年的发展、性别领域的维持和农场的工作循环。最详细的是对农庄的全面介绍——不仅仅是住房,间或还会展示农场的全景。他对农村图景的完整阐释,使新英格兰的这些农场真真切切地变得迷人起来。在旁人眼中,它们不再仅仅是含糊晦涩的事物,而是农业生产和社会生产的场所。


在风土建筑中缔造新的联系(下)

Big House, Little House, Back House, Barn: The Connected Farm Buildings of New England, University Press of New England,2004

(图片来源:豆瓣)


在风土建筑中缔造新的联系(下)

原文图4:托马斯·胡布卡在缅因州奥的斯菲尔德(Otisfield)的纳丁农场(Nutting Farm)中,将农庄从1795年到1980年的发展做了可视化的分析。(图片来源:胡布卡著《大屋,小屋,后屋,谷仓:互相联系的新英格兰农场建筑》。汉诺威市,新罕布什尔州,1984年版,第89页)


生态学、美国农场和农场房屋这三者之间优秀的关联研究少得惊人,甚至相隔甚远。J. 里奇·加里森(J. Ritchie Garrison)在他1991年出版的《马萨诸萨州富兰克林郡的景观与物质生活》(Landscape and Material Life in Franklin County, Massachusetts)一书中列出了一种典型研究。作者将生态学和市场与肉眼可见的农场联系了起来。通过这种视角,读者可以辨别不同土壤类型的效果,丘陵与平地的效应、与城镇联系的重要性、这些联系对于农庄建筑及其表面繁荣(或者说萧条)的影响。


在风土建筑中缔造新的联系(下)

Landscape and Material Life in Franklin County, Massachusetts, 1770-1860, University Tennessee Press, 2003(图片来源:豆瓣)


皮尔斯·路易斯(Peirce Lewis)于1976年出版的《新奥尔良:城市景观的建造》(New Orleans: The Making of an Urban Landscape)一书则将加里森在农场中使用的研究方法运用到了都市中。路易斯清晰易读的笔触、配文翔实的图片、对社区的土地使用和待定的改革性决策所作的精巧的图表分析,使这本专题著作成为了解美国城市形态和形塑力量的最佳导论。路易斯这位热爱建筑的地理学者,在书中描写了新奥尔良几种重要的建筑类型和社区形态。但为了解读当今新奥尔良的城市发展、城市规模和形态,路易斯从密西西比河流域起笔,通过天然防洪堤的形成探讨了本市早期的定居情况,并止笔于20世纪70年代德克萨斯州石油财富的流入。


在风土建筑中缔造新的联系(下)

New Orleans: The Making of an Urban Landscape, Center for American Places, 2003(图片来源:amazon)


尽管郊区以及郊区住宅十分常见,却一直没有被纳入风土建筑研究的范畴。有关了解郊区建筑环境复杂性的方法,山姆·贝斯·华纳(Sam Bass Warner)于1962年出版的经典之作《有轨电车郊区》(Streetcar Suburbs)便是一个精彩绝伦并且尚未被超越的例子。书中并未研究房屋单体,也没有探讨室内设计和平面图,但通过细致地研究单体建筑记录,阐述六十余幅具有富于启发意义的波士顿近郊照片。作者厘清了1870年至20世纪90年代早期美国城镇同质化建筑大量扩张的重复模式。比起当代大多数的建筑学家和城市研究者,华纳堪称是真正的大师,因为他教会了读者如何看懂城市环境中的细节与模式(patterns)。他让读者能够透过建筑看清郊区的就业、移民、社会集聚(social clustering)过程及其对中心城镇的畏惧。这种过程类似于小型木工承包商的发展逻辑,华纳称之为“小纹样的编织”(the weave of small patterns)(引文4)。


在风土建筑中缔造新的联系(下)

Streetcar Suburbs: The Process of Growth in Boston, 1870-1900,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8(图片来源:豆瓣)



将人与房屋相联系


另一种批判性的研究方向是探讨人与建筑的联系。研究风土建筑的学生,像其他的建筑史学家一样,常常(至少最初是这样)将建筑物作为最终的研究对象,时常会忘记把人放进建筑物中。詹姆斯·博切特(James Borchert)1980年发表的研究成果《华盛顿的小巷生活》(Alley life in Washington)成功地将首都的普通(而且一般是被忽视的)建筑代入进了都市语境乃至国家语境,而且还不忘关注当地居民的角色。


在风土建筑中缔造新的联系(下)

Alley Life in Washington: Family, Community, Religion, and Folklife in the City, 1850-1970,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1980

(图片来源:豆瓣)


博切特作为一名社会历史学家,起笔于小巷居民(既有黑人也有白人)的人口统计数据和就业情况,然后将几个突出例子的土地使用和所有权模式与之联系起来。他继而阐述了非洲裔美国小巷居民的社会历史、日常家庭生活和童年生活,并逐渐开始分析城市形态细节与社区生活的关系。从地图和照片中可以明显看出建筑物与街道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他巧妙地运用民间故事、歌谣、社会学数据表、城市构造和宗教展示了如何将人放进场所中看待,尤其是那些低收入人群、无房可住的少数群体、只能依托房产勉强度日的人。


米歇尔·安·威廉(Michael Ann William)对北卡罗来纳州民居(folk houses)的精巧研究发表在了1991年的作品《出生地》(Homeplace)中,这为我们提供了又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她通过详细地调研阿巴拉契亚木屋的使用情况,叙写了1900年前后的情况。这些木屋有的只有一个房间(尽管它相当大),有的会有两三个房间。她的调研手法自然有历史学的局限,因为关于房屋使用情况和房屋对住户的意义,无论是一手还是二手的传说都只能再现留存于人们记忆中的事情。


在风土建筑中缔造新的联系(下)

Homeplace:: The Social Use and Meaning of the Folk Dwelling in Southwestern North Carolina, University of Virginia Press,2004

(图片来源:豆瓣)


亨利·格拉西(Henry Glassie)在研究弗吉尼亚的一组乡村房屋时,只探讨其物理特征,将住户放到了抽象意义上的场所中。他的《弗吉尼亚中部的民居》(Folk Housing in Middle Virginia)于1975年问世时,引起了相当的轰动。部分原因在于,他在这本书中告诉了人们,最深奥的社会学理论也可以被应用到简单的乡村结构和貌似复杂的城市格局(urban settings)中去。格拉西有意地避免用书面资料来呈现他书中的地点,而是借助自己基于列维-施特劳斯的结构主义、当时流行的社会语言学理论、转换语法(transformational grammar)所做的理论变体,来观察建造者和住户更改房屋外形时的心理学和社会学含义。


在风土建筑中缔造新的联系(下)

Folk Housing in Middle Virginia: A Structural Analysis Historic Artifacts, University of Tennessee Press,1975(图片来源:豆瓣)


与格拉西同时代的历史考古学家詹姆斯·蒂兹(James Deetz)通过两本短小易读的书——《考古学邀请》(Invitation to Archaeology)(1967年版),尤其是《被遗忘的小物件》(In Small Things Forgotten)(1977年版),将读者领进了空置已久的殖民时代建筑。蒂兹栩栩如生地展现了这些房屋的日常使用情况,而且纳入了各种类型和尺度的物质文化。他的书中满是蓬勃有力的理论和模式(general patterns)的概念,使得建筑历史学家能够在研究本书时,联想到其他场所和时代中的建筑甚至是风雅建筑的设计。作者在第一本书中对建筑只字未提,而在第二本书中却将建筑作为核心。因为第二本介绍了如何通过盆景的栽种痕迹、家具、房屋、人行道来观察社会观念的转变,也即人们对宇宙、社会和自身的看法。


在风土建筑中缔造新的联系(下)

In Small Things Forgotten: An Archaeology of Early American Life, Anchor,1996(图片来源:豆瓣)


风土建筑史学将人放入建筑中考察的另一种重要方法,是以建筑来解读民族和种族群体的日常生活史。这背后包含巨量的文本,但美国有一本像米其林指南一样短小便携的民族建筑传统导论,它在研究普通建筑时,干净利落地为诸多乡村传统编辑了索引。这本书就是戴尔·厄普顿于1986年编辑出版的《美国建筑之根》(America’s Architectural Roots)。这本书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22个种族和民族群体。每一小章都由一名地区专家撰写,而且像正规的指南手册一样配图,还附上了关于每个族群的简要参考书目。本书的长处在于成功地探讨了殖民时代和十九世纪的移民与房屋。它也指出了人们在处理单纯的民族分歧和种族问题时的不足之处:很少探讨城市,而且几乎不考虑二十世纪的情况,仅仅是在最近,而且主要在期刊文学中,更多的城市议题以及更新的民族议题才被纳入关注视野。


在风土建筑中缔造新的联系(下)

America’s Architectural Roots: Ethnic Groups that Built America, Wiley,1987(图片来源:豆瓣)


确实,读者们也许无法从书本里找到风土建筑研究的核心。就像分化出风土建筑学的两个母学科——人类学和地理学一样,风土建筑的研究资料需要依靠文字材料,而这些文章常常散见于冷门的杂志中。有三本文集将这些散落的文章做了一番收集——戴尔·厄普顿和约翰·迈克尔·弗拉赫于1986年编辑出版的《共同场所》(Common places);托马斯·卡特(Thomas Carter)于1997年编辑出版的《一块美国土地的形象》(Images of an American Land);保罗·格罗斯(Paul Groth)和陶德·布瑞西(Todd Bressi)于1997年编辑出版的《理解普通景观》(Understanding Ordinary Landscapes)。而关于美国的普通建筑,有四篇很实用的评论文章是皮尔斯·路易斯(Peirce Lewis)的《从观察中学习》(Learning from Looking),戴尔·厄普顿的《学院之外》(Outside the Academy)、《普通房屋》(Ordinary Buildings)和卡米尔·威尔(Camille Well)的《多层住宅》(The Multistoried House)。


在后续的讨论中,一些例子更加清晰地证明了风土建筑研究是一门高度跨学科的学问。建筑史像城市史一样,也许并非任何单一学科的范畴所能囊括。正如风土建筑研究者会到令人振奋的相关领域中去寻找灵感,其他领域的学者也会涉足风土建筑研究。这种双向的跨界让更深厚的文化和建筑学解读成为了可能。


在风土建筑中缔造新的联系(下)

原文图5:1970年左右的马萨诸塞州米尔福镇,农村的牧场式建筑。这样的房屋、院落和绿化可能是二十世纪的美国最常见的布景。不过学界尚未发表相关的全面文化解读。(摄影 / J·B·杰克逊)


如图五所示,关于风土建筑还有许多激动人心的重要研究有待展开(原文图5)。1979年成立的风土建筑论坛(Vernacular Architecture Forum,简称VAF)是个有八百多名成员的活跃组织,经常组织年会来探讨文献和组织地方游览。这个组织还出版了一套叫做《风土建筑观点》(Perspectives in Vernacular Architecture)的丛书,呈现了论坛年会上人们围绕最佳文献提出的观点。此书由田纳西大学出版社出版,目前已有几册问世。


如果说20世纪70年代的风土建筑研究就像是去“钻石皇后的王国”历险;那么到了90年代末期,这个领域的边缘性就呈现了非常不同的面貌——几个极有创意的研究课题正在这个领域中激动人心地扩张。风土建筑研究也许依然处于建筑史研究的边缘,但毫无疑问的是,它已经有了清晰的指向,以及合理可辨的研究框架,并且与相关的学科领域建立了密切联系(全文完)


引文

4. Sam Bass Warner, Streetcar Suburbs: The Process of Growth in Boston, 1870-1900 (Cambridge, Mass., 1962), 67-117.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原文链接]





更多精彩内容请至微店订阅《建筑遗产》

手机扫描下方二维码: 




在风土建筑中缔造新的联系(下)




复制链接查看:
https://weidian.com/?userid=1149682951


2022年《建筑遗产》学刊(25~28期)

(每期定价99元,2022年全年4期优惠征订价320元,正在进行推广活动)

※ 欢迎订阅 ※


在风土建筑中缔造新的联系(下)



在风土建筑中缔造新的联系(下)



在风土建筑中缔造新的联系(下)


《建筑遗产》学刊创刊于2016年,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同济大学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是我国历史建成物及其环境研究、保护与再生领域的第一本大型综合性专业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本刊公众号将继续秉承增强公众文化遗产保护理念,推进城乡文化资源整合利用的核心价值,以进一步提高公众普及度、学科引领性、专业渗透力为目标,不断带来一系列专业、优质的人文暖身阅读。


在风土建筑中缔造新的联系(下)


感谢关注“建筑遗产学刊”微信平台!
邮局订阅:邮发代号4-923
官方网站:
https://jianzhuyichan.tongji.edu.cn/
联系电话:(86)21-65982383
投稿邮箱:jzyc.ha@tongji.edu.cn
微信平台:jzyc_ha(微信号)
建筑遗产学刊(公众号)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建筑遗产学刊):在风土建筑中缔造新的联系(下)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