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把统筹发展和安全贯穿自然资源督察全过程 | 学思践悟


把统筹发展和安全贯穿自然资源督察全过程 | 学思践悟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自然资源系统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为推动新思想在自然资源领域全面落地实施,本报推出专栏“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学思践悟”,邀请自然资源系统领导干部、各级政府领导干部和业内外专家学者等分享所学所思所悟,领学习之先风,解实践之困惑,谋事业之发展,为建功新时代凝聚力量。



习近平经济思想体系严整、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习近平经济思想学习纲要》将其基本内容梳理归纳为13个方面。其中,明确统筹发展和安全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增强忧患意识,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机构根据中央授权,对地方政府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自然资源和国土空间规划的重大方针政策、决策部署及法律法规执行情况进行督察。经中央授权,以地方各级政府为监督对象,推动地方各级政府落实国家粮食安全、能源安全、金融安全、生态安全。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机构要按照“党中央精神、国家立场、权责对等、严起来”的要求,始终把统筹发展和安全贯穿自然资源督察全过程。


把统筹发展和安全贯穿自然资源督察全过程 | 学思践悟



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

筑牢国家粮食安全根基

今年2月以来,国际粮食价格上涨明显。世界粮食计划署在3月就发出警告,2022年将是灾难性的饥饿之年,38个国家约4400万人在饥荒边缘徘徊。为避免粮食危机带来的影响,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先后出台“管制谷物出口”政策。这再次警醒我们立足国内确保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粮安天下的底线思维。耕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耕地保护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尤为重要。


然而,我国粮食安全基础仍不稳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结果显示,与“二调”相比,10年间我国耕地地类减少了1.13亿亩,部分地区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仍然突出。这要求我们必须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耕地保护的主体责任在各级政府,督察地方政府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是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机构的主责之一。


2019年、2020年、2021年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机构连续三年在全国31个省(区、市)开展了耕地保护(例行)督察。仅2019年就发现全国违法违规占用耕地约114万亩,其中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约14万亩;部分项目补充耕地数量不实,涉及面积约17万亩。从督察情况看,一些地方没有处理好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的关系,耕地保护责任未有效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执行不到位,耕地保护形势依旧严峻。


对此,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机构要坚决贯彻党中央精神,始终坚持以国家立场开展督察,全面压实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责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推动矿产资源领域重大改革

助力国家能源资源安全

能源资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我国经济历经几十年的高速发展,能源资源消耗不断加大,油气和大宗矿产国内保障不足,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近年来,国务院陆续出台矿业权出让制度改革、权益金制度改革等有关文件,不断修订完善矿产资源法律法规。


为推动矿产资源领域重大改革部署落实和促进相关政策完善,2021年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机构在全国9个省区探索开展了矿产资源督察,发现矿产执法不严、违法开采行为查处不到位等问题,提出了完善矿业权出让收益管理政策等建议。今年1月,自然资源部通报了2021年矿产资源督察有关情况,有效推动地方政府严格履行矿产资源管理的法定职责,促进相关政策更加完善。


2022年,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机构将按照总督察的要求,在全国31个省(区、市)开展矿产资源督察工作,充分发挥督察机构贴近一线的优势,推动地方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矿产资源领域重大改革部署,不断完善矿产资源法律法规,从制度层面助力实现国家能源资源安全。


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金融是经济的血脉、现代市场经济运转的基石,金融安全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机构2018年度例行督察发现,少数地区存在违规以储备土地抵押、以储备土地注资国企后用于抵押融资等违规融资问题。违规以地融资,不仅透支地方土地收益,扰乱土地管理利用秩序,还容易造成土地权属不清、闲置浪费、国有资产流失等系列问题,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为切实化解债务风险,促进批而未供土地处置和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部办公厅2019年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储备土地抵押融资加快批而未供土地处置有关问题的通知》,严禁新增以政府储备土地抵押融资行为。


因此,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机构要始终跟踪督察地方政府违规以储备用地抵押融资情况,关注地方政府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是否存在债务风险,强化对举债变相新建楼堂馆所的监督检查等,帮助地方防范化解政府债务尤其是隐性债务风险,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


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要求

确保国家生态安全

确保生态安全,要系统构建全过程、多层级生态环境风险防范体系,加快建设生态安全屏障,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国家级自然保护地等为重点,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2019年,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相关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机构对三条控制线划定和管控情况、国土空间规划执行情况开展督察,加强对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的监督。由此,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机构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监督力量。


地方各级政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机构在督察工作中,要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要求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坚持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地方政府严格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按照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思路,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等,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谭晓浪   国家自然资源督察西安局)




  往期阅读↓↓↓  


1.从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看大市场建设 | 学思践悟
2.新思想之光领航自然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 | 学思践悟
3.推动自然资源领域保稳定促发展 | 学思践悟
4.赓续使命再启测绘新征程 | 学思践悟
5.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学思践悟
6.立足“四大观”深刻领悟精髓要义 | 学思践悟
7.加快推进省域空间治理现代化 | 学思践悟
8.尊重客观规律 把握政策要义 | 学思践悟



把统筹发展和安全贯穿自然资源督察全过程 | 学思践悟

文字编辑:方正飞

新媒体编辑:闫倩

把统筹发展和安全贯穿自然资源督察全过程 | 学思践悟


把统筹发展和安全贯穿自然资源督察全过程 | 学思践悟


把统筹发展和安全贯穿自然资源督察全过程 | 学思践悟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把统筹发展和安全贯穿自然资源督察全过程 | 学思践悟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