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我国众多城市开展了生活圈规划的实践工作。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于2016年发布了“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成为全国首个由政府部门发布的生活圈规划纲领性文件。同时,北京在新一版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等文件中提出要打造一刻钟生活服务圈等内容,体现了我国在城市化深度转型时期关注城市存量空间、以生活空间为导向的规划趋势。“生活圈”由此不仅成为规划界近10年的一匹“黑马”,并且迅速成为社会上一个妇孺皆知的网红词汇。
这一源自日本的规划概念在国内的走红,反映出我国城市规划不断转型,从宏观的形态与功能原则走向微观的居民生活,从大规模的开发建设走向存量的优化,从注重物质空间建设到注重物质空间与社会空间协调发展的宏观趋势。
更进一步,随着近年对城市风险因素认识的深化,防灾生活圈也进入我国学者的研究视野。结合日本防灾生活圈经验与我国城市安全治理的已有实践,有学者提出了安全生活圈的设想,它将丰富社区生活圈的概念内涵,并对未来中国城市安全体系建设提供借鉴与指导,更多地满足城市居民的安全需求。作为一个创新性的规划理念,安全生活圈规划体现了城市规划谋事于前的前瞻性,表明社区生活圈规划正在从改善物质空间、保障基本生活、体现社会公平等基础性议题,走向社会治理下沉、满足多元需求、提高社区韧性等提升性议题。
到底该怎样理解这一创新性概念?它是否可以经得起实践检验?它能为我们普通百姓带来哪些福祉?这个星期五,我们请到了一位“大牛”来解答这些问题,那就是我刊资深编委、中国城市时间地理学与行为地理学领域的学术带头人柴彦威老师!
柴老师是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多年来潜心于行为地理学研究,是中国城市时间地理学与行为地理学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主持完成数十项国家科学研究项目,发表中外文学术论文300多篇。2013年11月,柴老师联合城市研究与规划、地理信息科学、智能科学、城市公共管理等领域的多名教授、学者,成立了智慧城市研究与规划中心,致力于智慧城市理论研究与技术攻关、时空间行为大数据研究及智慧城市规划管理应用。
最近,柴老师率团队在我刊发表了一篇文章《从防灾生活圈到安全生活圈——日本经验与中国思考》,其中细致分析了日本的防灾生活圈,也对我国如何建设安全生活圈提出了较为具体、实在的建议。
在这周的U派下午茶活动中,相信柴老师一定能对“生活圈”这个话题进行更精彩的讲解,千万不要错过跟老柴面对面的机会呀!
从防灾生活圈到安全生活圈——日本经验与中国思考
时 间:2022年12月2日14:00—17:00
腾讯会议:224 153 771
下午茶系列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国际城市规划):U派大事 | 从防灾生活圈到安全生活圈——日本经验与中国思考『U派下午茶No.16 · 预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