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规划推荐:生态夹河·水城融合——烟台大沽夹河生态保护及综合开发规划

规划推荐:生态夹河·水城融合——烟台大沽夹河生态保护及综合开发规划


小编:今天为大家介绍《生态夹河·水城融合——烟台大沽夹河生态保护及综合开发规划》,具体规划内容有哪些值得关注,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

规划背景


为进一步落实《中心城区“12335”建设思路和实施意见》,引领生态文明时代烟台城市空间发展,统筹推进水系互通、海河互动、水城互融,拉开新一轮中心城区开发建设新框架,特编制《生态夹河·水城融合—烟台大沽夹河生态保护及综合开发规划》。


2

规划范围


研究范围北起夹河入海口,南至老岚水库,面积约165平方公里,规划核心范围约83平方公里。


规划推荐:生态夹河·水城融合——烟台大沽夹河生态保护及综合开发规划

整体鸟瞰图


3

规划重点


规划重点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站在烟台中心城区整体发展的角度,研究夹河的功能布局,缝合两岸四区,带动城市空间纵深发展;二是针对现状生态环境的问题,提出系统的生态修复方案;三是传承烟台地方空间基因,塑造物华人和的新仙境滨水空间。


4

概念规划


规划定位:规划综合考虑烟台城市整体与夹河自身发展需求,提出“山海中轴,仙境河谷”的总体发展定位,实现以下两个总体发展目标:


  • 烟台城市发展新轴线:扭转烟台长期以来滨海蔓延的发展结构,通过夹河湾、宫家岛、夹河岛等节点的打造,建构烟台城市发展的新轴线,引领城市从滨海发展迈向山海河一体化发展。


  • 生态文明时代新示范:以夹河生态修复工程为契机,在夹河与冰轮路间以组团模式建设烟台城市生态文明时代的范本,带动两岸组团有机更新,提升城市空间活力与品质。


规划结构:构建“一轴双带 两湾三岛多组团”的空间结构,沿夹河构建山海中轴,整体形成多组团间隙式空间发展结构。


用地布局:冰轮路以西布局创新研发、重大公共设施、生态文化等面向未来的功能。沿区河形成一条产业与生态双轮驱动的新旧动能协同创新带。


交通组织:贯通南北快速交通与主干路网联系,加强东西向跨河、穿铁路联系通道。结合现有慢行道路、堤顶路、沿河开敞空间等要素,规划沿河双脉并行的独立慢行绿道系统。近期重点实施东岸堤顶路,可作为城市级马拉松等运动赛事载体。


规划推荐:生态夹河·水城融合——烟台大沽夹河生态保护及综合开发规划

夹河湾鸟瞰图


5

生态修复规划


按照“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管理、水生态”五位一体策略分阶段实施落地,三个阶段依次为:“水清河畅,岸绿景美;鱼虾隐现,鸟鸣翩翩;物华人和,仙境人间”,夯实绿色生态基础设施。


水安全保障策略:对流域内河道进行防洪排涝达标整治,结合老岚水库建设将市区防洪标准提高到百年一遇,连通城市水系、整治暗涵,降低内涝风险。


水资源优化策略:近期营造尾水深度净化湿地为区河等支流补充优质准III类水资源,远期继续扩大城市再生水资源化利用规模,增大夹河流域生态补水规模。


水环境整治策略:制定“源头削减-过程拦截-末端治理”治理措施,坚持区域雨污分流,提高城市生活污染控制和内涝防御能力。


水生态复育策略:沿现存河流廊道、山脉绿道为骨架构建三级廊道,同时规划近期建设多处潮间带湿地、岛尖保育湿地、河口湿地、尾水净化湿地、前置库湿地等,营造优质生物栖息地。


水管理智慧策略:采用先进信息化和智慧化技术手段,对夹河及其支流、闸站、厂网节点、水位、水量、水质等实时运行数据及运行管理状况进行监控。


规划推荐:生态夹河·水城融合——烟台大沽夹河生态保护及综合开发规划

远眺套子湾鸟瞰图


6

城市设计


本次城市设计范围约10平方公里,以构建山海中轴骨架,塑造仙境河谷特色为核心目标。


建构一主三辅山海中轴体系:


一主轴:从寨山—太平顶—滨海广场,形成山海主轴,全长约15公里。包括寨山观澜—太平公园—芝阳故影—夹河洲头—宫岛烽火—柳子河口—夹河仙湾7个节点。


三次轴:包含夹河生态园—蓁山次轴,芝阳山—桌山次轴,芝阳山南北次轴。


挖掘出“港、洲、滩、岛、林、丘、湾、谷”等仙境河谷要素,打造从繁华都市到幽然山谷、人间仙境的空间交互。重点分为三个段落:第一段为夹河入海口至红旗路,以仙岛为特色,塑造“岛”城相望繁华海湾;第二段为宫家岛至港城西大街,夹河中段山河距离缩短,塑造充满烂漫烟火的仙境人间气息;第三段为港城西大街以南,以生态空间为主,城市建设为辅,重点营造山谷中的世外桃源景象。


7

景观规划


结合现状自然景观资源、历史人文景观资源、人群活动等特征,以三大景观特色构建为目标,实现“山海中轴,仙境河谷”的整体景观特色。


(一)由山到海的景观骨架,彰显营城特色:结合自然人文特色与城市设计需求,设置入海岛灯塔、宫家岛烽火台、芝阳山魁星楼、太平顶太平阁四处一级景观锚点,强化山川天阙骨架,形成芝阳夕照,太平庙会、沙洲光塔等盛景。同时,根据夹河中上游河道迂曲特色,形成完整的环山观澜景观体系。


(二)水分场景,应对不同区段水生境特征,展现多元差异的场域景观:将规划区分为咸淡水交汇的海河交汇段、大水面与丰富堤岸构成的园林式湖光段、田园村落沿线遍布的郊野段进行景观塑造引导。


(三)以人为本,重塑烟台母亲河对地方的情感纽带,基于人群活动特征对景观系统进行框架引导:夹河二级堤内空间,进行差异化类型引导,形成原生态潮汐滩、长堤亲水滩、保育湿地滩、密林植被滩、子河槽河滩等多种类型,体验丰富多元的亲水驳岸场所。


8

控制性详细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规划区建设用地面积为35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约31万人。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规划8个15分钟生活圈、12个10分钟生活圈、32个5分钟生活圈。


绿地系统规划:依托夹河及周边水系山体,形成“一轴、多廊、多节点”的绿地系统结构。


开发强度控制:合理控制建筑高度和开发强度,形成沿河沿街界面丰富、高低起伏的整体空间形态。


本文内容来自:烟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今日烟台




规划师成长学社相关专题推荐: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相关文献、政策,省级、市级、县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案例


规划推荐:生态夹河·水城融合——烟台大沽夹河生态保护及综合开发规划


更多内容,欢迎加入国匠城
规划师成长学社——关注规划师成长的知识星球
点击查看详细介绍

3.1k+帖子  1680+文件  140+专题
5200+ 规划师已加入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国匠城):规划推荐:生态夹河·水城融合——烟台大沽夹河生态保护及综合开发规划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