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创新管理求突破!看常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高新区分局如何破解发展难题

创新管理求突破!看常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高新区分局如何破解发展难题

阅读提示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释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了决策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蕴含着对人与自然关系规律的深刻把握、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指引、对全体人民的幸福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深厚情怀,体现出科学自然观、生态价值观和系统治理观,为我们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提供了强大的政治引领、思想动力和精神激励,也为我们今后加强自然资源管理工作指明了奋斗方向,明确了任务目标,提供了根本遵循。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推动新北区自然资源各领域改革创新和赋能增效,江苏省常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高新区(新北)分局积极开展“创新管理突破年”主题活动,用创新引领自然资源管理踏上新征程,用过硬举措破解自然资源发展新难题,力争实现“整体有提升、重点有突破、单项争一流”的目标,走好新时代的赶考之路。












争做改革创新“排头兵”

主题实践活动力求新跨越


近年来,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骄人的业绩:连续10次获得“江苏省土地执法模范区”称号,连续4次被评为“江苏省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模范区”,2次被省政府通报表彰。常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高新区(新北)分局(以下简称“高新区分局”)也先后获得“全国自然资源系统‘七五’普法成绩突出集体”“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集体”“常州市推动高质量发展(城乡融合)先进集体”等10余项荣誉。然而,高新区分局清醒地认识到,当前自然资源管理仍面临后备资源紧缺、保障发展压力加大等问题。为此,高新区分局深入开展“创新管理突破年”主题活动,明确在全面从严治党、国土空间优化、系统保护资源、资源要素保障等7个方向上寻突破、求实效,系统梳理形成40个创新突破项目,并以项目化、清单化形式提出具体突破目标、实施项目、运行载体和实现路径。


创新管理求突破!看常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高新区分局如何破解发展难题

常州文化广场一角


活动推进过程中,高新区分局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理念,通过网上调研了解、实地考察学习、线上互通交流等方式,与先进地区进行深入交流沟通,吸收先进管理经验。针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该分局每季度召开推进会,及时汇报、分析、协调解决,确保活动走深走实,取得实效。


“开展‘创新管理突破年’主题活动,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我们将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充分发挥自然资源要素保障能力,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统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等各项工作中持续发力,为全区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自然资源和规划要素保障。”高新区分局党委书记、局长薛学虎说。







按下产业发展“快捷键”

空间格局优化有了新理念


产业园区规划是园区发展的灵魂。中心城区功能如何拓展?科研用地布局如何规划?交通支撑体系如何建设?这都是新北区谋划的重点内容,也是重点突破的目标。为此,高新区分局在全区产业布局研究上下足功夫,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产业园区发展路径和空间组织模式,学习无锡等地分区分类划定产业区块保护线的先进经验,明晰全区“主科技城区+主科技园区+科技产业组团+卫星产业组团”的产业空间体系,谋划好产业布局和国土空间规划这篇“大文章”。


新北区按照“城绿共生、双轴交汇、双心相映”的总体空间结构以及“增减留优”的产业空间布局优化策略,加强中心城区功能、科研用地布局、交通支撑体系等重点研究,进一步深化重点板块发展指引。在此基础上,新北区明确各板块园区产业发展主导方向,合理划定产业用地保障线范围,加快推进产业用地更新,促进优质企业向保障线内转移,推动形成主导功能清晰、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产业空间发展格局。新北区以高铁新城板块、滨江板块为重点,结合生活区功能,瞄准具有爆发性增长潜力的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全力打造2个万亩新型复合产业园区。


具体如何打造新北区远景产城蓝图,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关键点就在“增减留优”4个字上。增:对标远景空间布局,寻找增量产业空间。减:对标刚性管控空间,确定减量工业用地。留:保留现状绩优产业,激励企业自主更新。优:选择重点优化空间,促进产业提质升级。新北区将通过产业空间布局“增减留优”,整合零散用地,促进产业集聚,推进全区高质量发展。







跑出项目审批“加速度”

服务保障发展体现新担当


为提升项目审批服务效率,近期,高新区分局举办了“交地即发证”活动。在现场一次性拿到出让合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等“四证五书”后,良旭车辆配件有限公司总经理潘鑫说:“高新区分局工作人员主动上门手把手教我们报建办手续,高新区的营商环境真不错!”


为确保重大项目报建“零障碍”,高新区分局坚持“项目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打造“畅办自然事”服务品牌,成立重点项目推进领导小组,通过竖向联动、横向协调的方式,建立重大项目例会制度、部门季度协商制度,全力破解项目保障过程中的难点堵点。同时,高新区分局落实了1782亩预支空间规模指标,成功争取504亩省重大项目空间规模周转指标,有力保障了比亚迪、缤智良旭、龙江路高架北延春江段等重点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落地。此外,该分局还建立了重点项目跟踪督查机制,实现分环节突破、销号制督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委托第三方测评等方式,及时收集项目服务满意度情况,动态掌握建设单位对项目办理情况的反馈。


创新管理求突破!看常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高新区分局如何破解发展难题

高效服务获点赞


针对企业不同阶段的用地需求,高新区分局打好用地保障“组合拳”,积极推进“证案同办”“签约即发证”“多测合一”等创新服务,主动靠前服务,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交地即发证”。在挂牌前,对宗地前期调查、地质灾害查询等基础工作进行全面指导;挂牌中,组织政企对接会,对项目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权籍调查办理等事项提前辅导;成交确认后,主动对接相关部门疏通出让金缴纳“快车道”,压缩企业从拿地到拿证的时间。


今年以来,全区“证案同办”受惠项目130个,为18家企业开展了21次“交地即发证”服务,通过微信、QQ专群指导和代报服务120余次,专线指导790余次,压缩审批时限达60%,全力保障企业生产经营和群众办事的多元需求。







勇当绿色发展“领跑者”

沿江空间整治实现新突破


走在江边,望沿江树木成荫,看江豚水中腾跃,昔日“化工围江”的情景已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江清水、两岸葱绿”的美景。这巨大的变化得益于高新区分局开展的沿江化工企业腾退资源整合利用试点工作。


近年来,高新区分局积极争取沿江关闭腾退化工企业用地资源整合利用创新试点,探索“企业退出—生态修复—指标调剂—易地使用”的“空间补偿”机制,形成沿江地区化工企业关闭与厂房拆除、腾退地块污染调查评估与治理、权属调整、生态复绿、评审验收、财政资金保障等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全流程、闭环操作办法。目前,新北区已完成生态整治项目11个、面积755亩。2022年,有8个拟验收试点项目已经通过市级验收,总规模759亩。


创新管理求突破!看常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高新区分局如何破解发展难题

江苏省自然资源厅有关负责人调研高新区长江大保护工作


高新区分局还试点帮助新北区争取上图长江大保护专项流量指标2000亩,拓展了全区用地空间,保障了中瑞产业园、中简科技等一批省市重大项目落地。同时,在沿江化工用地腾退置换试点项目区域建设滨水休闲生态廊道100余公里,建成沿江堤300米的生态复绿和景观湿地,新增绿地超3300亩。在此基础上,高新区分局还开展专项课题研究,探索项目调查与建库、指标预借与使用、方案编制与论证、污染防治与修复、验收与指标归还的空间补偿路径。


“在沿江国土空间生态整治试点基础上,我们正立足沿江片区(铁本地块)实际,编制土地整治方案,力争通过3年的系统整治,盘活现有存量资源,形成集中连片的“农田+良田”,进一步优化沿江片区空间布局,为全区承载重大项目拓展空间。”高新区分局副局长蔡剑介绍道。







当好提质增效“助推器”

节约集约利用迈上新台阶


向“存量”要空间,向“低效”要效益,是高质量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高新区分局科学编制全区“十四五”土地储备规划,重点谋划玉龙路以东、澡港河以西10平方公里范围内城市更新定位和土地整理可行性研究,建立区本级3年滚动出让计划数据库,为未来经营性用地出让夯实基础。


高新区分局还积极开展工业用地“369”提升行动,结合土地征收成片开发范围编制计划、土地征收计划、规划符合情况、使用林地情况,确定周期为3个月、6个月、9个月可供应土地和后备用地。“369”提升行动开展以来,明确全区产业园区3个月供地面积1459亩,6个月供地面积771亩,9个月供地面积463亩,盘活各类用地2384亩,保障合全药业、联影等重大项目落地。


为了让寸土生寸金,高新区分局细化落实省政府工业用地提质增效意见,结合实际出台重点招商项目“试用期”租用标准厂房过渡政策、项目投产达产监管考核等方面配套文件,在全区全面实行工业用地弹性年期出让、“先租后让+双合同”管理机制,产业用地批前批中批后监管全面加强。与此同时,高新区分局加大对新型产业用地相关政策研究,探索“上拓下挖”立体式发展途径,大力推行“工业上楼”,鼓励同一地块内工业、仓储、研发等用途互利的功能混合布置,努力向上要空间。






拧紧耕地保护“安全阀”

执法监管能力得到新提升


耕地保护、粮食安全,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近年来,高新区分局持续探索、完善、优化全区“技防+人防”群防群控网络,推进“大巡查、大监管、大执法”体制机制建设,耕地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历史违法用地“三年行动”整改提前一年通过江苏省自然资源厅验收,土地违法违规问题“双零”行动在全市提前7个月完成整改目标任务,新北区连续10年获评“江苏省土地执法模范区”……


高新区分局乘胜追击,积极创新土地执法监管模式,成功争取全省试点,建成自然资源“云监管”平台,探索形成了“1+8+3”自然资源执法智能监管新模式。


创新管理求突破!看常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高新区分局如何破解发展难题

“云监管”平台启动现场会


平台综合运用遥感卫星、视频探测、无人机遥感、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技术手段,实现对疑似耕地“非农化”、耕地“非粮化”、批后监督管理、供后跟踪监管、临时用地、设施农用地、长江大保护、森林防火8大应用场景的实时智能监管,构建“智能+人工”的执法监管网络,实现“实时监测、智能分析、高效处置”3大目标。今年8月运行以来,“云监管”系统已抓拍疑似违法项目345个,其中已核实339个,有效核实处置率达98%。


“过去基层所巡查打击违法用地主要靠人工盯梢,难免会出现漏网之鱼,现在有了‘云监管’平台,到处都是‘天眼’,违法用地都是第一时间发现制止,真是省心又高效。”常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空港中心所所长刘孝忠说。







筑牢安全生产“防火墙”

防灾减灾水平达到新高度


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落实责任是抓好工作的重要保障。高新区分局构建主要领导全面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严格履行“一岗双责”的工作格局。


高新区分局印发《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实施方案》,确定9个方面重点检查内容,排查出11个领域共计17项安全风险隐患。针对隐患点,该分局建立台账清单,逐一制定整改措施,明确责任单位、时限和目标,整改率达100%。


创新管理求突破!看常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高新区分局如何破解发展难题

进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宣讲


针对森林防火、地灾防治等自然资源安全生产领域的薄弱环节,高新区分局坚持关口前移,在孟河林场、新龙生态林2个重点林区布设森林防火监控系统,设置摄像头960个,通过智能图像识别、GIS地图、热成像等技术实现森林火灾智能监测识别定位,助力森林火灾实现“早发现、早处置”。同时,在全市率先出台《新北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员管理办法(试行)》,明确群防人员筛选、聘用、培训、管理、考核、激励等内容,夯实全区地质灾害基层防治工作。此外,严把规划编制和项目审批关口,全面推行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安全风险评价和新建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杜绝安全生产隐患。


踔厉奋发向未来,勇毅前行谱新篇。党的二十大吹响了新时代奋进的号角,更为新征程谱写新篇章提供了行动指南。高新区分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两统一”核心职责,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以“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攻坚意识,全面完成自然资源和规划事业各项目标任务,为服务全区“三大工程”和全市“532”发展战略贡献力量。


(图片由常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高新区分局提供)

创新管理求突破!看常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高新区分局如何破解发展难题

作者:吴冬美 钱里阳

新媒体编辑:赵志坤

创新管理求突破!看常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高新区分局如何破解发展难题

创新管理求突破!看常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高新区分局如何破解发展难题

创新管理求突破!看常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高新区分局如何破解发展难题

创新管理求突破!看常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高新区分局如何破解发展难题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创新管理求突破!看常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高新区分局如何破解发展难题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