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重磅发布:2022长三角城市跨城通勤年度报告(公众版)

引  言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实施深入,上海、苏州、嘉兴等长三角城市之间的“双向奔赴”愈演愈烈。长三角一体化和上海大都市圈为长三角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也为长三角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更多机遇。


2022年报告使用智慧足迹手机信令数据,着重关注了上海典型就业中心与长三角近沪城市之间的跨城通勤(其中跨城通勤是指居住地和工作地跨越地级市边界、每工作日往来于居住地和工作地的通勤现象),以及上海与近沪地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跨城通勤,展开研究上海跨城通勤的流量、流向、空间分布特征以此认识长三角一体化和上海大都市圈的发展状况。


2022长三角城市跨城通勤

年度报告(公众版)


2022长三角城市跨城通勤年度报告(公众版)

编制单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智慧足迹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课题组负责人:钮心毅(教授,博士生导师)

课题组成员: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钮心毅 邵彦羲 李昕卓 郭  旭 孙  潇 张小可 刘思涵

智慧足迹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张  岩 冯永恒 付景新 罗剑锋 蔡  丽 王春兰


一、上海与周边城市跨城通勤的总体特征


1

整体规模特征


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实施以来,上海市域与周边城市跨城通勤规模一直维持着逐年稳定上升的趋势。2022年,以识别出的联通用户计算,上海周边的南通、苏州、嘉兴、无锡等地级市流入上海市域的跨城通勤总人数达到14 841人,其中流入上海中心城区的跨城通勤总人数达到5 364人。上海市域流出至周边地级市的跨城通勤总人数为6 919人,其中从上海中心城区流出总人数为1 507人。


区县层面,昆山市、太仓市和苏州城区稳居流入上海市域的前三。本年度流入上海市域跨城通勤者的前三位居住地仍为昆山市、太仓市和苏州城区,分别占流入上海市域总人数的68.78%,12.95%,4.76%。上海市域流出通勤者的主要工作地为昆山市、太仓市和平湖市,其流出量分别占总量的56.21%,17.91%,8.06%。从上海市域流出的跨城通勤者,前往昆山市与太仓市的占比稳居前二,昆山市较去年占比有所回落,太仓市的比例在逐年升高。


重磅发布:2022长三角城市跨城通勤年度报告(公众版)

a上海市域

重磅发布:2022长三角城市跨城通勤年度报告(公众版)

 b上海中心城区

上海流入通勤者空间分布


2

整体方向特征


上海市域的总体流入、流出比为2.14,上海中心城区的总体入出比例达到3.56。区县层面,上海市各区的跨城流入通勤者普遍多于跨城流出通勤者,中心城区各区的入出比普遍高于市郊各区。

 

重磅发布:2022长三角城市跨城通勤年度报告(公众版)

a上海市域各区

重磅发布:2022长三角城市跨城通勤年度报告(公众版)

b周边城市各区县

各区县跨上海市域通勤规模


重磅发布:2022长三角城市跨城通勤年度报告(公众版)

a上海中心城区各区

重磅发布:2022长三角城市跨城通勤年度报告(公众版)

b周边城市各区县

各区县跨上海中心城区通勤规模


3

整体空间分布


地级市层面,苏州市与上海跨城通勤联系最为紧密,是流入上海市域及中心城区跨城通勤者的主要居住地。嘉兴市与上海跨城通勤联系数量处于第二位,但是总量与苏州市差异很大。区县层面,流入上海市域的通勤者的主要工作地为嘉定区、青浦区和闵行区,上海市域流出的通勤者在上海的主要居住地为青浦区、嘉定区和金山区。


重磅发布:2022长三角城市跨城通勤年度报告(公众版)

a上海市域

重磅发布:2022长三角城市跨城通勤年度报告(公众版)

b上海中心城区

各地级市流入流出通勤规模(单位:人)


重磅发布:2022长三角城市跨城通勤年度报告(公众版)

上海市域与周边各区县通勤量排名


重磅发布:2022长三角城市跨城通勤年度报告(公众版)

上海中心城区与周边各区县通勤量排名


4

与苏州方向的联系


苏州与上海市域的跨城通勤在市域边界和中心城区呈现高值区。苏州各区县中,昆山市与上海市域通勤联系最为紧密,规模占苏州与上海市域跨城通勤总量的76.9%。苏州流入上海中心城区的跨城通勤者的工作地主要分布于浦西;在苏州的居住地主要集中在花桥、昆山城区以及苏州城区的高铁站点周边。


重磅发布:2022长三角城市跨城通勤年度报告(公众版)
重磅发布:2022长三角城市跨城通勤年度报告(公众版)

苏州各区县流入上海市域


苏州方向有花桥、昆山城区、苏州工业园区和太仓4个与上海存在紧密通勤联系的热点地区。对于居住在花桥的通勤者,中心城区的漕河泾、曹杨路、临空经济园区、虹桥商务区、上海火车站周边和郊区的安亭镇等是工作地的热点地区。


重磅发布:2022长三角城市跨城通勤年度报告(公众版)

a 上海中心城区

重磅发布:2022长三角城市跨城通勤年度报告(公众版)

 b 上海郊区

花桥通勤者在上海的工作地分布


对于居住在昆山城区的通勤者,中心城区的上海火车站周边、临空经济园区、虹桥枢纽和郊区的安亭镇和嘉定工业区是主要的热点地区。


重磅发布:2022长三角城市跨城通勤年度报告(公众版)

a 上海中心城区

重磅发布:2022长三角城市跨城通勤年度报告(公众版)

 b 上海郊区

昆山通勤者在上海的工作地分布


居住在苏州工业园区的通勤者数量相对较少,在上海中心城区的热点工作地为虹桥枢纽、临空经济园区、漕河泾,郊区为上海汽车城和嘉定工业区。


重磅发布:2022长三角城市跨城通勤年度报告(公众版)

a 上海中心城区

重磅发布:2022长三角城市跨城通勤年度报告(公众版)

 b 上海郊区

苏州工业园区通勤者在上海的工作地分布


对于居住在太仓城区的通勤者,中心城区的市北高新园区、漕河泾、莲花路和郊区的嘉定工业区是热点地区。


重磅发布:2022长三角城市跨城通勤年度报告(公众版)

a 上海中心城区

重磅发布:2022长三角城市跨城通勤年度报告(公众版)

 b 上海郊区

太仓通勤者在上海的工作地分布


5

与嘉兴方向的联系


嘉兴与上海的跨城通勤总量显著小于苏州方向。综合流入与流出方向,嘉兴各区县与上海市域的跨城通勤主要集中于两市交界处,与中心城区的通勤量仅占总量的19.0%。嘉兴各区县中,嘉善县、平湖市和嘉兴城区与上海市域通勤联系最为紧密。嘉兴流入上海通勤者的居住地在嘉兴城区、嘉善县分布较为集中。上海流出至嘉兴通勤者的居住地则更多集中在金山新城和金山区枫泾镇。


重磅发布:2022长三角城市跨城通勤年度报告(公众版)
重磅发布:2022长三角城市跨城通勤年度报告(公众版)

嘉兴各区县流入上海市域


嘉兴方向上,嘉善是与上海存在紧密通勤联系的热点地区。居住于嘉善的跨城通勤者在上海中心城区的热点工作地主要为徐家汇和虹桥枢纽,在上海郊区的热点工作地为枫泾镇工业园区


重磅发布:2022长三角城市跨城通勤年度报告(公众版)

a 上海中心城区

重磅发布:2022长三角城市跨城通勤年度报告(公众版)

 b 上海郊区

嘉善通勤者在上海的工作地分布


二、就业中心的跨城通勤特征


2017年至2022年,上海部分区域型的就业中心在长三角范围的辐射强度不断提升,具体体现为跨城通勤人数规模扩大、跨城通勤居住地的覆盖范围扩大。


重磅发布:2022长三角城市跨城通勤年度报告(公众版)

2017年—2022年典型就业中心跨城通勤规模


1

虹桥商务区跨城通勤者

的居住地演变


2017—2022年,虹桥商务区是上海中心城区内跨城通勤就业规模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也是跨城通勤就业辐射强度增强最明显的就业中心之一。


通勤规模上,5年间虹桥商务区跨城通勤规模的增长约168%。空间范围上,虹桥商务区跨城通勤群体居住地的主要分布位置没有发生结构性变化,主要分布在花桥、苏州城区、昆山城区、太仓城区等,但以上地区均出现了覆盖范围的扩大。除以上主要居住地外,秀洲区、南湖区、嘉善县的居住地范围也不断扩大。


2

漕河泾开发区跨城通勤者

的居住地演变


2017—2022年,漕河泾开发区的跨城通勤就业规模稳步增长,跨城就业辐射能力逐步提升。


通勤规模上,漕河泾开发区5年间跨城通勤规模增长了143%。空间范围上,漕河泾跨城通勤群体的居住地分布保持着沿高铁沿线的结构,成片居住地的范围基本稳定,但近沪的太仓市、昆山市和嘉善县的居住地覆盖范围持续变大。


3

陆家嘴跨城通勤者

的居住地演变


2017—2022年,陆家嘴的跨城通勤就业规模小幅增长,跨城就业辐射能力略有提升。


通勤规模上,陆家嘴5年间跨城通勤规模增长了32%。空间范围上,其跨城通勤群体的居住地基本分布在苏州方向,在昆山与上海交界处呈现热点区域,成片居住地的范围基本稳定。


三、分频次的通勤联系


为更全面地描述现实情况,2022年度报告增加关注了城际不同频次通勤人群,将城际往来居住地、工作地通勤的人群分为三类:Ⅰ类人群平均每周往来居住地、工作地的通勤1次。Ⅱ类人群平均每周往来居住地、工作地通勤2-3次。这两类人群可能是平日常住在工作地城市、但每周若干次(非每日)回在另一个城市的家中休息。Ⅲ类人群则是工作日每日均往来于两个城市之间的通勤群体,也是一般跨城通勤研究中指代的群体。Ⅲ类人群就是本报告1-2节中跨城通勤群体。


本次报告追加关注了Ⅰ类人群、Ⅱ类人群,将这两类归入“周通勤人群”。Ⅰ类人群、Ⅱ类人群在两座城市都有固定的居住地点,且在其中一座城市有工作地,每周以不同频次来往于两地。“周通勤人群”没有计入本报告的1-2节。


1

上海周边地区与上海中心城区

的分频次通勤联系


2022年,以上三类不同频次跨城通勤的群体在空间上呈现出显著不同的分布特征。从范围上来看,随着通勤联系频率降低,流入上海的跨城通勤者的居住地范围在扩大。在上海市域外,苏州的昆山、太仓、苏州中心城区与上海中心城区之间往来的第Ⅲ类通勤者人数最多。而在相对低频发生的第Ⅰ类、第Ⅱ类周通勤行为中,上海中心城区与较远城市如南京、杭州中心城区之间的周通勤联系人数相比于其他区县明显更多。


重磅发布:2022长三角城市跨城通勤年度报告(公众版)

a 每周1次(Ⅰ类)

重磅发布:2022长三角城市跨城通勤年度报告(公众版)

b 每周2-3次(Ⅱ类)

重磅发布:2022长三角城市跨城通勤年度报告(公众版)

c 每周大于3次(Ⅲ类)

周边区县流入上海中心城区分频次通勤联系分布


2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

的分频次通勤联系


2019年11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成立,范围包括上海市青浦区、苏州市吴江区、嘉兴市嘉善县。2022年一体化示范区的分频次通勤联系结果显示,第Ⅰ、Ⅱ类周通勤联系往来已经明显跨越了省界。表明在这个联系维度上,一体化示范区已经逐步融为一体。相比之下,每日往来的第Ⅲ类通勤联系很少跨过省级行政边界。关注一体化示范区分频次通勤联系将会有助于更好认识一体化进程。


重磅发布:2022长三角城市跨城通勤年度报告(公众版)

a 每周1次(Ⅰ类)

重磅发布:2022长三角城市跨城通勤年度报告(公众版)

b 每周2-3次(Ⅱ类)

重磅发布:2022长三角城市跨城通勤年度报告(公众版)

c 每周大于3次(Ⅲ类)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分频次通勤联系


四、结语


2022年数据显示,上海与周边城市的跨城通勤联系变得更加紧密。在通勤规模上,以识别出的联通用户计算,上海的跨城通勤(每日往来跨城通勤)总规模为21 800人,其中与中心城区的联系量为6 871人。根据就业中心的跨城通勤人数规模及居住地的演变,可以发现虹桥商务区、漕河泾开发区、陆家嘴等就业中心的跨城通勤就业规模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来源地范围也逐年扩大,其在长三角一体化中的作用已经日益显著。


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城市形成的城镇化空间形态。跨城通勤是都市圈形成的重要指标。长三角的一体化进程会促进长三角城市关系向更紧密、高效的方向发展,我们希望通过《长三角城市跨城通勤年度系列报告》,为大家提供一种持续观测长三角城际关系动态变化的视角。


本文来自: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智慧足迹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作者: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钮心毅、邵彦羲、李昕卓、郭  旭、孙  潇、张小可、刘思涵

智慧足迹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张  岩、冯永恒、付景新、罗剑锋、蔡  丽、王春兰


相关阅读:

2021长三角城市跨城通勤年度报告(公众版)

2020长三角城市跨城通勤年度报告(公众版)

2020长三角城市跨城通勤年度报告(完整版),附报告PDF下载

2019长三角城市跨城通勤年度报告


END

更多内容,欢迎加入国匠城

规划师成长学社——关注规划师成长的知识星球

点击查看详细介绍


3.1k+帖子  1680+文件  140+专题
5300+ 规划师已加入


重磅发布:2022长三角城市跨城通勤年度报告(公众版)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国匠城):重磅发布:2022长三角城市跨城通勤年度报告(公众版)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