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案例研究|消除共富“短板”效应,宁波市姜山镇集体经济影响因素与发展路径

01

共同富裕目标下推进集体经济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消除“短板”效应


共同富裕是“十四五”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党的二十大也再次强调“要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增强民生福祉”。但目前推进“共富”仍面临着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三大制约,其中,城乡差距是推进共同富裕道路上最大的难点和最艰巨的任务。城乡差距过大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农民收入过低,2020年底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2.56:1,对共同富裕要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目标,构成了巨大的挑战。因此,提高广大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差距,成为当前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推进共同富裕要关注的核心议题。

与城市相比较,农村经济发展以附加值和收益相对较低的农业为主,一方面缺乏大规模的非农产业发展空间,另一方面非农产业必需的资金、人才等资源要素相对匮乏,导致乡村的非农产业发展式微。因此,农村非农经济的发展要克服产业空间有限、资源分散、资金薄弱等劣势,合作与联合的发展模式是一个最佳选择,即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当前,各界对集体经济在农村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和推动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作用达成了高度共识,各地区也在积极采取措施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总体而言,集体经济主要通过就业供给提升农民收入,以集体收入可支配资金部分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和补充村级公共服务,尤其是在村内养老服务供给、弱势群体福利保障和本村文化设施完善等方面的保障作用凸显,减少了收入差距、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的制约,助力共同富裕的推进和实现。



案例研究|消除共富“短板”效应,宁波市姜山镇集体经济影响因素与发展路径

图1  集体经济对共同富裕的作用路径



02

共富视域下集体经济影响因素分析:以宁波姜山镇为例


宁波作为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当前正致力于打造共同富裕先行市,通过大力实施强村富民”行动,着力建设共同富裕乡村,先后发布《宁波市村级集体经济持续提升行动计划》《宁波市消除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攻坚行动方案》等文件,以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至2021年底,宁波实现年经营性收入15万元以上建制村全覆盖,其中经营性收入30万元以下的村有627个,占29%。整体而言,宁波的集体经济发展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与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因此,从学理上厘清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判断当前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为今后相关政策制定和农村资源高效投入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宁波姜山镇55个行政村为例,我院上海研发中心通过实地调研获取相关统计数据,在借鉴相关研究基础上,结合地区发展实际,从农业人口规模、农村劳动力、农业发展规模、农业规模化程度、农业补贴、非农产业空间、经营性资产、市场化程度7个方面选取可能影响村庄收入的12个具体因子,具体见表1。


表1  变量说明

案例研究|消除共富“短板”效应,宁波市姜山镇集体经济影响因素与发展路径


并使用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形式如下:y=β01X12X23X3+···+βKXk 分析结果表明(见图2),模型解释力良好。


案例研究|消除共富“短板”效应,宁波市姜山镇集体经济影响因素与发展路径

图2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综上,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模型可表达为:

Y=174.76+517.02X1-1.19X2+0.18X3-150.68X4-.065X5+0.04X6+0.001X7-0.005X8-0.56X9+0.0001X10+0.001X11+18.85X12

从分析结果看,本村留存劳动力(X3)、耕地面积(X5)、户均耕地种植面积(X6)、经营性固定资产规模(X11)4个因子对集体经营性收入具有显著影响:本村留存劳动力数量越多、户均耕地种植面积越大、经营性固定资产越多,越能提高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水平。但村庄耕地面积越大,则集体经营性经济收入水平越低,表明若村庄产业空间中农业空间比重越多,其他产业发展的空间越小,从而制约村庄的集体经济发展,抑制村级经营性收入水平的提高。

从其他影响因子看,农户数占比(X1)、种粮直接补贴面积(X7)、经营性资产总额(X10是否已领工商执照(X12对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的提高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而农户数(X2)、留存劳动力占比(X4)、工业用地(X8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X9对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提高有抑制作用


农业发展、国家农业补贴和农村劳动力角度看,模型结果一方面表明,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农业发展基础、农业从业人员和国家的直接农业补贴;但是另一方面,农业发展要产生规模化效益,农业人员的数量应该保持适度,否则会带来边际收益的下降,同样,农村留存劳动力数量也不宜过大,否则可能会造成就业供给困难和人员冗余,反而不利于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市场化角度而言,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集体经济组织的有效运行,提高集体经济组织的市场化程度,有助于实现集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非农产业用地发展的角度看,当前的工业用地和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没有对集体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与农村非农产业用地的低效化利用密切相关,如工业厂房设施的闲置,或为发展乡村旅游等产业而大量投入的服务设施没有起到预期效果等,造成了资源浪费,这是当前在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实践中尤其值得关注的问题。



03

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路径:基于定量分析的建议


基于宁波姜山镇的定量分析结果,我们从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角度,阐述当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应当关注的关键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清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实现集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一是应当高度重视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模型分析显示,农村留存劳动力对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在当前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和趋势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缺乏劳动力和人才资源。因此,吸引“乡贤”回归是当前各地普遍采取的措施,人才队伍建设对发展集体经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是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的适度规模化发展,加强对农业的直接补贴

模型分析表明,耕地面积越大的村庄,集体经营性收入越低。因此,对于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村庄,承担着粮食保障的重要功能,非农业生产空间和资源十分有限,因此国家的直接粮食耕种补贴对保障农民收益意义重大。另一方面,由于农业附加值较低的产业特征,只有适度规模化经营才能保障农户具有相对合理的收入。


三是以多种方式提高农村集体的经营性资产,尤其是经营性固定资产。

经营性资产作为集体经营性收入的来源的物质基础,从根本上决定了集体收入的各种可能性,而固定资产作为长期收益的来源,对集体经济收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前农村发展普遍面临经营性资产数量少、价值低、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因此,一方面要挖掘本村各项可利用的经营性资产,提高其利用效率,显化经济价值,另一方面,通过“飞地置业”等灵活化的发展模式,增加没有区位优势、资源十分有限的村庄的经营性资产,多渠道增加其集体经济收入。


四是当前农村非农产业土地利用问题和非农产业设施投入效率问题

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村庄的工业设施用地和商业服务设施用地对村集体经济收入具有抑制作用一方面是部分工业用地的“私有化”利用模式只对具体掌控土地的个人产生经济效益,对集体经济没有多少贡献;另一方面也表明,村级非农产业用地效率低下,以及非农产业尚未形成良好的发展势头。部分村庄存在过度非农设施投入问题,但对产业发展带动收效甚微,造成资金浪费。因此,在未来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应摒弃一味给予资源投入的做法,而是基于地区发展实际,以资源的有效利用为前提,逐渐培育特色产业,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



|文图提供

上海研发中心

案例研究|消除共富“短板”效应,宁波市姜山镇集体经济影响因素与发展路径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广州市规划院):案例研究|消除共富“短板”效应,宁波市姜山镇集体经济影响因素与发展路径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