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助力重大项目落地建设、盘活存量用地资源、提高项目审批效率……今年以来,江苏省自然资源系统聚焦稳增长、促发展,出台一系列服务保障举措,为促进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交出了一份合格的自然资源答卷。
北沿江高铁项目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沿江通道的骨干线路、沿海及京沪辅助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服务保障北沿江高铁项目建设,今年以来,江苏省自然资源厅积极协调相关部门,组建工作专班,开辟绿色通道,开展靠前服务、前置审查,及时做好项目先行用地组卷材料准备工作。通过部省联动、协同推进,该项目先行用地申请在短时间内获得自然资源部批复。
重大项目应保尽保
协鑫汇东江苏如东 LNG(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项目是江苏省“十四五”重点能源建设项目,涉及两个建设主体,用海审批程序较为复杂。为促进该项目尽快开工建设,江苏厅在确保项目用海审批流程合法合规前提下,提高项目审查效率,及时提交相关材料报请省政府审批,确保该项目在9月底开工建设。协鑫汇东江苏如东 LNG接收站项目联系人说:“按照以往经验,完成这么复杂的审批流程,要用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没想到在江苏这么快就办好了。”
这两个项目只是江苏厅加强重大项目用地用海保障的缩影。近年来,江苏厅建立完善一个平台、一套机制、一批制度、一个专班“四个一”重大项目保障机制,建设重大项目用地全程服务监管系统,实行省重大项目用地计划核销制,开通用地审批绿色通道,通过组建专班、“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压茬推进等措施,协调多方合力破解重大项目落地建设的堵点难点问题。
同时,江苏厅还实行“要素跟着项目走、新增跟着盘活走、分配跟着效率走”管理模式,精准保障重大项目用地用海需求,推动重大项目加速落地投产见效。

近年来,江苏省创建了多层次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考核体系,大力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多措并举优化产业用地空间布局,通过系统设计、综合施策、统筹布局、协同推进,在节约集约用地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在工业用地提质增效方面,无锡市新吴区闻泰智能制造产业园采用的“园区+社区+地下空间”综合节地模式入选江苏厅发布的《工业用地节地模式(技术)先进典型案例》。
在促进低效用地再开发方面,南京市江宁区探索采用连片改造、转型升级等多种存量用地再开发模式,于9月一次性推出约1.16万亩的存量用地地块用于招商引资。
为激活“沉睡”的土地资源,江苏还建设了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治理系统,全力盘活存量用地资源,使全省存量用地供应比例稳定在六成以上,土地开发利用履约比例、土地利用巡查率等多项指标位居全国前列。
“在11月4日企业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当天,我们就帮助企业办理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11月9日又帮助企业取得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仅用5天时间就完成了项目报建审批。”江苏省太仓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按照江苏厅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地+双信地+定制地”供应模式的要求,该局为金江铜业项目在土地供应方式、出让年限等方面提供多项定制化服务,助力该项目落地建设。
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江苏省明确,由政府部门统一组织开展矿产压覆、地质灾害评估、环境影响评价等区域综合评价,相关费用由企业付费变为政府买单。
同时,通过并联办理许可事项、优化审批流程,江苏省相关部门将项目审批效率提速2/3,把从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到发放施工许可的审批流程由100天提速至30天,把从项目立项到开工建设的审批流程由180天提速至60天,努力实现“成交即发证”“交地即开工”。
不动产登记涉及企业切身利益和营商环境优化。为支持企业盘活存量资产,江苏出台措施,明确企业可以申请将工业厂房等按幢、按层进行不动产登记。
常熟市瀚海古里产业社区就是这项措施的受益者之一。该产业社区是一个工业厂房改造升级项目,常熟市瀚海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对原有厂房进行了修缮改造和升级,并引入多家制造业企业,将其打造成为一个高效能、高产出项目。
为明晰产权,该产业社区相关权利人提出厂房分幢(层)登记申请。常熟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按照《关于工业企业高标准厂房不动产登记的指导意见(试行)》要求,及时对接企业、属地政府等,核查相关材料,完成地籍调查,为4幢厂房办理了分幢登记,1幢厂房办理了分层登记。
今年,江苏省不动产登记机构已为3600多家工业企业办理了分幢(层)登记业务,帮助企业办理抵押融资,助力企业盘活存量资产,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
新媒体编辑:陈平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盘存量、提效能、促发展,看江苏厅全力做好重大项目自然资源要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