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为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文化建设的决策部署,深入落实《推进工业文化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传承弘扬工业精神,搭建交流合作平台,促进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更好发挥工业文化助力“两个强国”建设的作用,工业和信息化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广州市人民政府于12月28日在广州共同主办2022年工业文化发展大会暨第六届中国工业文化高峰论坛。
大会以“文化铸魂 产业添彩”为主题,由一会、一体验、一盛典、五场平行会议组成,围绕工业文化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研讨,聚焦绿色发展、数字经济、新消费等产业文化发展热点开展对话交流,打造一个传播工业文化、展示优秀成果、促进沟通合作、引领发展方向的高标准高层次交流平台。
具体来说,五场平行会议分别围绕工业遗产工业博物馆工业文化研学及工业旅游、数字文化与工业元宇宙、汽车文化、绿色文化、广州工业文化五个主题展开;“一盛典”为“工业游礼”、工业文学作品、工业歌曲获奖作品颁奖典礼;“一体验”为开展“大美工韵”工业文化体验活动,集中展示一批工业文化优秀成果。
28日上午,大会开幕式上为第五批国家工业遗产授牌,同时还发布了首批教育部、工信部联合设立的工业文化专题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名单。截止到目前,我国已认定5批共194项国家工业遗产,覆盖全国30个省(区市);共建工业文化专题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59家。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支持指导下,工业文化发展中心正式发起成立“工业文化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打造工业文化国家级智库;并发布国内首部工业文化蓝皮书《中国工业文化发展报告(2022)》,启动“新时代中国工业形象塑造与传播工程”;一系列相关产业成果发布、区域(城市)产业名片签约、工业元宇宙实验室签约、工业与科幻影视专家委员会成立、新时代工业题材电影《锻造者》启动、工业强国短视频展播等活动陆续启动。
其中,区域(城市)产业名片打造计划启动实施以来,已得到全国200多个地方积极响应,产生首批试点城市;新设立的工业元宇宙协同发展组织将在工业元宇宙的标准制定、技术攻关、场景应用、平台建设等方面,与成员单位开展合作……
目前,我国工业文化发展已驶入快车道,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产业与文化融合日益加速,工业文化支撑作用愈加彰显;各地加快建设工业博物馆、工业遗址公园、文化产业园区,“让工业遗产活起来”,工业旅游、工业文化研学掀起热潮;工业文化新载体发展加速,工业元宇宙、工业数字文创产品方兴未艾。
“工业文化作为工业的软实力,其地位、作用正逐步凸显。”对此,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主任何映昆表示,通过举办首届工业文化发展大会,开展一系列探索行动,旨在进一步凝聚文化上的共识,“提炼与弘扬中国工业精神,塑造与传播新时代中国工业形象”,从而在推动“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的过程中,不断强化文化的支撑作用。
近年来,广东省全面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在新征程上更明确坚持“制造业当家”的新使命,深厚悠久的岭南文化和改革开放先锋文化,交织孕育了独树一帜的南粤工业文化与工业文明。其中,广州工业文明发展历史悠久,工业文化积淀丰富,是近代民族工业发祥地之一,曾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造币厂、我国第一家橡胶厂,在22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留下了灿烂宝贵的工业遗产。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一级巡视员,广州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高裕跃表示,大会有利于展示广州的工业遗产,挖掘广州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深厚历史底蕴,弘扬广州工业新精神,塑造广州工业新形象。据悉,全国首部城市工业文化图书《城之重器—广州工业故事》即将出版发行。
责任编辑:贺林平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国家工业遗产):【转载】2022年工业文化发展大会广州开幕,以文化为工业“铸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