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市规划院应对上海城市转型和规划转型、为优化机构职能结构于2012年成立的业务部门。中心定位为以国际视角聚焦创新引领领域,对事关城市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长期开展前瞻性研究和创新性探索,为局院中心任务提供有力技术支撑的创新型研究业务部门。
中心员工共18人,平均年龄32岁,党团员占比七成。其中,高级工程师4人,博士4人,硕士14人。先后荣获市优秀青年突击队、市规土局“青年文明号”称号,是一支朝气蓬勃、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的优秀团队。
▲ 部门合影
第三排:王周杨、黄浦江、张赛、胡晓雨、梁英竹、陈鑫、陈洋
第二排:姜紫莹、陈星、宗敏丽、张翀、覃思捷、阎力婷、石婷婷、刘贤腾
第一排:周文娜、石崧、卢柯
自2012年10月成立以来,中心聚焦局院中心任务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包括《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战略研究》、《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张江科学城建设规划》、《上海市郊野公园生态专项规划》、《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规划发展研究》、《上海市域城镇体系发展和规划建议报告》、《“世界城市日”主题演绎及相关活动研究》等重大规划设计项目。
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是引领城市长远发展的战略纲领。中心在牵头完成上海城市空间战略的基础上,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中负责目标愿景、城市规模、实施保障等章节的技术统筹任务;承担总规重大专题的统筹协推调和技术进工作;深化专题研究,做好国际大都市最新总体规划的翻译和解读工作;成立绘图组,统筹制图工作。从“总规成果—专题研究—总图绘制—技术支撑”四个层面服务总规。
▲ 总规图纸成果
张江科学城是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主战场。中心牵头整合各业务部门技术力量,攻坚克难,在规划过程中严格贯彻落实国家对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及“以全球视野、国际标准建设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战略部署,按照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的要求,开展张江科学城建设规划的研究编制,为张江高科技园区转型发展为世界一流科学城提供强有力的规划保障和技术支撑。
▲ 科学城94平方公里总平面与局部地块鸟瞰
中心通过策划和筹办跨界城市论坛——SEA-Hi!论坛,实践“开门做规划”,为喜欢上海的人们提供了一个为城市空间品质提升贡献智慧的开放式平台。自2015年6月启幕论坛,至今已成功举办十期。论坛邀请来自规划、建筑、体育、音乐、艺术、文学等众多领域的专家参与,向市民开放报名通道,是基于万众创新理念建立的与公众面对面的市民论坛。此外,世界城市日、亚洲城市论坛、特大城市智库联盟、城市设计联盟等一系列品牌活动的背后,都有中心团队的辛劳身影。
▲ SEA-Hi!论坛活动现场
郊野公园规划是上海响应党的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中心成立后参与的第一个设计任务,主要承担技术统筹工作,协调全院五个郊野公园组的技术标准和成果进度,深入基地调研,统筹推进郊野公园及相关郊野单元规划工作开展。
▲ 郊野公园 实地踏勘与实景照片(松南郊野公园集中成片的沿江涵养林)
在上海自贸区相关规划中,中心发挥研究专长,解读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相关政策,率先形成自贸区产业体系的框架分析,参与完成空间发展规划研究和空间结构规划两项重要成果。
▲ 自贸区政策分区与街区开发示意
同时,中心积极拓展市场,在空间战略、生态治理、城市更新和公众参与等领域不断探索实践,助力城市转型。先后完成《保定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黄浦江东岸贯通项目策划组织服务》、《上海市外环沿线区域生态经济圈建设战略研究》、《西安户县机场枢纽发展战略前期研究》、《浦东内城缤纷社区行动规划研究》、《上海市长宁老旧社区更新研究》等各类规划设计任务。
从区域发展宏观背景出发,充分考虑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带给保定市的重要战略机遇,结合保定市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战略研究的成功经验与实例,重点研究影响保定市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性、宏观性和关键性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战略举措和实施措施。对推动保定市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打造率先发展的核心功能平台具有重要意义。
▲ 保定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中心承担项目的整体策划咨询和相关组织工作,包括组织设计力量,支撑方案征集;整合智力资源,提供专家咨询;推动公众参与,扩大项目影响;筹办专题研讨,推广项目经验。因在组织多方参与方面表现突出,荣获“2016年上半年规划国土资源创新案例奖”。
▲ 黄浦江东岸贯通项目踏勘现场
在世纪公园改造和浦东内城缤纷社区行动规划研究等地区层面规划编制过程中,也延续东岸贯通的策划方法,组织社区居民、企业和各类设计建设主体,通过搭建线上线下联动的交流平台,鼓励市民深度参与项目。
▲ 世纪公园改造趴:跑友交流会现场
▲“缤纷内城漫步浦东”微信公众号运维
中心将学习型组织建设扎根于科研团队之上,重点推进国际大都市跟踪、大数据等科研团队建设,承担《存量背景下的上海人口再分布影响因素及政策干预模拟研究》、《上海社会经济发展时空间模型开发研究》、《上海城市更新地图研究》等技术开发和研究应用类项目,为《基于大数据应用的特大城市公共中心测度和动力机制研究》、《基于大数据应用的城市边缘区大型保障性居住区空间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和《基于大数据定量分析的特大城市都市圈空间测度方法研究》等多个住建部课题以及《上海城市发展预测模型可行性研究》和《转型背景下超大城市郊区城乡统筹空间组织模式研究》等院级课题提供技术支撑。
积跬步而行致远,中心定期开展阅读分享会,践行“阅城思规”理念。发挥员工留学背景优势,持续跟踪国际大都市规划新动向,结合业务项目定期开展案例研究,扎实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注重实时政策分组学习,紧跟国家和地方政策,立足自身准确把握城市发展动向,助力城市转型。
▲ 国际大都市规划解读成果
▲ 新城新区案例研究成果
▲ 阅读分享会现场
中心以学习型组织建设为团队建设宗旨。近三年来,中心员工勇攀学术高峰,翻译并出版学术专著1部,发表SSCI期刊论文1篇,在中文核心期刊及重要会议上发表论文逾40篇,并在局院各类学术竞赛中均获得优异成绩。小微公共空间研究、咖啡馆集聚区研究、苗江路街道观察、静安寺地下空间研究、永康路业态访谈、等各类微课题研究成果颇丰。
▲ 中心参加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合影
中心依托党建课题,邀请老领导讲解我院“方圆情”规划技术援助品牌的发展历程,对院“方圆情”品牌建设脉络进行历史性梳理和回顾,通过与院老领导、老专家、一线规划师的座谈,深入解读规划技术援助者的亲身经历和典型事迹,弘扬吃苦耐劳、矢志不渝的规划精神。
秉承我院“方圆情”志愿服务品牌精神,中心的小伙伴们热心志愿服务。在工作之余,作为规划师志愿者,借助“趣城课堂”平台向小学生普及规划专业知识;员工积极参与我院规划师志愿者服务团队组织的各类志愿服务工作,如植树节公益种树、行知上海、世界志愿者日主题活动等。
▲ 趣城课堂教学现场
成立短短5年间,中心先后收获了“2014年度院先进集体”、“2014年度上海优秀青年突击队”、“2015-2016年度局青年文明号”、2016年度院“创新,我们在行动”创先创优成果评选活动三等奖兼优秀组织奖等多类奖项。所完成的多个项目先后荣获中国及上海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上海市决策咨询奖等奖项,并涌现出“中国城市规划青年科技奖”、“2015年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上海青年高端创意人才”得主。
▲ 中心所获荣誉
▲ 发展研究中心DRC字母合影
▲ 东岸披头士
▲ 参加行知上海规划公益定向赛
▲“青春喜迎十九大”主题微视频拍摄成果
值此我院成立60周年庆,献上中心团支部自编自导自演的“青春”主题微视频。带着满满正能量,中心将继续聚力战略思维,用技术力量服务社会,为中国梦持续奋斗!
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全心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