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为了更好地推广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将不定期地推送一些尚未见刊的稿件的精华观点,以飨读者。本文为本刊已录用文章《日本神户医疗产业城的创新要素配置经验》的精华版,作品的发布已取得作者授权。欢迎读者指正、讨论。在此感谢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撰写精华版的作者,你们的努力让学术论文的阅读体验变得更好。
生物医药产业具有拉动经济发展和保障公共卫生的双重作用。目前,全球生物医药创新城区主要位于美国波士顿、英国剑桥、日本神户等地。剖析世界领先实践案例对于我国建设自主可控的生物医药创新城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紧迫性。
神户医疗产业城(KBIC: Kobe Biomedical Innovation Cluster)位于神户港岛,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药创新策源地和日本最大的生物医药创新集群,其20多年的创新要素配置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以下经验。
(1)生物医药产业从“园区化”迈向“城区化”发展的重要意义在于区域内多主体的协同创新。“政产学研医”创新驱动模式是KBIC建立世界级创新中心的重要前提。从基础研究到企业量产之间存在高校及其研究院所、专业研发机构、医院等多个创新主体,均具备独立创新地位。
(2)金字塔式创新基建配套体系是服务和锚固各类创新主体的重要支撑。其中超算服务中心是KBIC的关键大科学装置,持续迭代的全球一流算力不断增强对创新人才和创新机构的锚定效应,尤其是吸引了全球顶级实验模拟专家和企业集聚。精细化的医疗设备、手术实验室等租赁性设施则为医疗研发外包商、创新中介、中小初创公司等提供全方位服务(表1,图1)。成功孵化的初创公司占公司总数的10%以上。
注:“√”表示有该设施,“—”表示无。
图1 神户医疗产业城的租赁性创新共享设施(内部设置)
(3)紧凑便捷的创新空间格局以降低医生、病患、研究人员的时间成本为核心,促进创新主体合作。相比国内制造企业主导、规划占地十几甚至几十平方公里的生物医药园区,KBIC占地仅3.9平方公里,在保证研发、制造、临床、生活配套等功能链完整的前提下实现了空间紧凑利用。在用地布局方面突破传统的功能分区,采用“马赛克式”混合功能开发模式。国际通道方面,便捷直达大阪关西国际机场,连接欧美亚24个国家,同时享受关西创新国际战略特区的跨境通关、实验医疗等便捷政策。
(4)通过强弱双重社会网络,吸引、留住并成就全球英才。由诺贝尔奖获得者本庶佑博士搭建世界级科研交流平台,构建“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成果转化机制,加深加强社会关系网络。同时沿轻轨线打造产城融合创新轴线,提供场景化、高品质的先锋城市创新空间,促进广泛的弱关系社交联系,营造了牢固的技术社区氛围。UPI
注:文中图表均为作者基于神户医疗产业城项目资料(https://www.fbri-kobe.org/)翻译整理绘制。
作者:陈浩,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所长助理,注册城市规划师。tell.chenhao@qq.com
俞静,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研究生;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长助理兼学术交流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
国外产业园区相关理论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将自动受到“原创”保护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国际城市规划):期刊精粹 | 日本神户医疗产业城的创新要素配置经验【抢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