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一次见到它,相信你也会和我发出一样的困惑:
这都是些什么石头?
不过看它待的地方,就知道事情没这么简单。
直到……金灿灿的小花,一朵接着一朵从五彩斑斓的“石头”里钻出来。
喜欢养“多肉”的你,一定对它不陌生。
它就是“生石花”,一个原产自南非的奇特物种。

▲
生石花发现地:南非
时间:1811年
1811年的一天,植物猎人威廉·约翰·伯切尔,在南非北开普省进行植物考察。
通常,植物猎人必须花费长时间的努力,才能找到有趣的新物种。
而这一次,他险些被一个新物种绊倒。
▲
两种人工栽培的生石花
上,微纹玉 Lithops fulviceps
他拿起这块差点让他负伤的、形状奇特的“卵石”,仔细端详起来。
这不是一株植物嘛!但不论颜色还是外观,它都与生境周围的石头极为相似!
这种像变色龙一样的、能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的能力,简直是大自然的天才策略。
从此,这种指甲盖大小的“活石”——肉质植物生石花,被归为番杏科下的一个独立属。并且被现代人作为室内植物而广泛种植。
▲
据统计目前大约有40种生石花属物种生长在南非、纳米比亚和博茨瓦纳的干旱地区。
虽然今天在某宝上,我们能轻松用几块钱买到它,但想要回到它的原生地去寻找却很难。
石英岩卵石堆、干燥多石的山坡、开阔的草原等,都是它们的生长地。由于太擅长“伪装”,一般人很难在野外寻到它们。
▲
这颗小花的背后,是它的发现者,植物猎人伯切尔令人唏嘘的一生。
伯切尔出生于苗圃主之家,植物学人脉丰厚,人生却是高开低走。先是创业失败,而后建造的植物园被总督改成葡萄园,未婚妻改嫁,失业落寞……
1811年,他走上史诗般的探险之旅。旅途间共收集6.3万件标本,每一件都附有注释和细节,生石花可能是其中最小、却也最奇怪的,而后他将大部分标本呈交给了英国皇家植物园。
10年后他再次出发,开始了巴西探险之旅,这一次他收获了2.3万件标本。当我们认为他的人生如此充盈,定会在学术成就中满意离去时,却患上抑郁症,不堪重负撒手人寰。
野石榴、布氏斑马、犀牛都以他的名字命名,也是他首次记录下石棉,更为南非地质和测绘做出了卓越贡献……
刚刚为你讲述的“小花背后”的故事,来自这本《植物猎人的世界收藏》。
这是一部图文并茂、值得珍存鉴赏的作品。
它讲述了世界各地植物发现的非凡故事,以及这些故事背后的代表性人物。

▲
这里有依靠寄生的“花中之王”大王花,多变却象征爱情的绣球,17万朵花才能制作1千克香料的番红花,金融泡沫的缔造者郁金香,奇臭无比的腐肉花……
100余幅来自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的绝美手绘植物图,搭配园艺历史学家安布拉·爱德华兹严谨、风趣的文字。
这本书,让植物猎人们绵延百年的故事跃然纸上,生动、迷人、令人惊奇。
《植物猎人的世界收藏》▼


发现隐藏的世界之美
“我们人类都曾是植物猎人,在荒野中搜寻食物。”
植物狩猎故事的起源,是一位法老从被征服的土地上引进树木。
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交通的便利也同样为“植物交流”带来了诸多方便。科学界、医学界、园艺界,也从不同的角度向外探索植物的可能。

▲
德国植物学家卡尔·弗里德里希·菲利普·冯·马蒂乌斯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产生了一种了解自然的强烈愿望——研究、记录自然并对各种生物进行分类。
大多数植物猎人的故事便从此时开始。
他们带着不同的目的踏上各自的旅途:一些为了推动科学事业;另一些出于商业动机,寻找对经济发展有益的植物,或是适合园艺的植物,以发展苗圃贸易。
▲
一位园艺家把植物装进准备运输的“沃德箱”
摄于20世纪中期
但无论是哪一种目的,考验和磨难都是不变的,有些人甚至不惜性命。
“沃德箱”的发明者,采集家沃德将植物猎人的生活描述为:“漫长且单调乏味的过程中夹杂着几秒钟的快乐,然而就是这几秒钟的快乐,使所有的痛苦和无聊都变得值得。“
这样的快乐,让凡是踏上这条路的人,几乎没有人想要再回到过去的生活中。

▲
约瑟夫·道尔顿·胡克爵士,便是其中重要的一位。
1848-1851年间,胡克以植物猎人的身份,对印度北部和喜马拉雅山脉进行了长达4年的考察。
这趟旅行后,他共向英国引入了43种杜鹃,其中25种是科学上的新发现,主要来自锡金王国。
▲
多裂杜鹃的发现地:喜马拉雅山
在当时,进入锡金并非易事,对喜马拉雅山的探索更是难上加难。
锡金的王公担心惹恼北方统治西藏的强大邻国中国,起初并未允许他们的探险,在英国驻印度总督的压力下,最终才不情愿地让步。
▲
长药杜鹃 Rhododendron dalhousieae
这一队植物猎人,惹来了锡金统治者的极大不满,一路设置各种障碍阻拦他们前进的步伐:比如命令当地村民不得为他们一行人提供食宿,又或是拆除他们沿路的重要桥梁。
在一次“违规”的旅行后,他的同伴甚至被监禁了数个星期……
▲
多裂杜鹃 Rhododendron hodgsonii
然而这还并不是最困难的。难的是与喜马拉雅山脉的崎岖山路和多变气候作斗争。
在山间不断地上上下下,为绕过可怕深渊而取道宛如刀刃般狭窄的小路;
度过极度寒冷的夜晚,终日面临炫目的大雪;
以及雨季旅行时,每晚都要从身上拔下近百条水蛭……
▲
半圆叶杜鹃 R.thomsonii
胡克有严重的高原反应,他强忍着几个小时都不会缓解的头痛,攀登海拔5880米的高山(当时欧洲人攀登过的最高峰)。
这次旅行,他为英国皇家植物园采集的标本足足动用了80个搬运工。
回到英国,他的父亲开始组织出版《锡金-喜马拉雅山区的杜鹃花》,由沃尔特·胡德·菲奇根据胡克的野外素描绘制了一整套华丽插图。
▲
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杜鹃花谷”
时至今日,全世界已有超过2万种获得命名的杜鹃变种。邱园的一个山谷也被改造成了“杜鹃花谷”,以展示胡克所引入的植物珍品中较耐寒的品种。
在本书中,除了胡克,你还可以见到查尔斯·达尔文和亚历山大·冯·洪堡这样的科学巨擘;
以及玛丽亚·西比拉·梅里安、玛丽安娜·诺斯这样闻名于世的博物画家;
也能遇到相对鲜为人知的探索者,比如与蜀地结缘的“日本林奈”。
……
科学家、博物学家、画家、探险家、医生——他们都有一个共同身份,植物猎人。

从地理大发现时代一直到现代科学前沿,几个世纪以来,植物猎人的足迹遍布世界的各个角落。
这些或日常或珍稀的植物,其发现的背后都有一段曲折的故事。植物也因此而变得更加迷人、丰厚。
透过本书,你可以读到让人大呼过瘾的奇闻异事,也可以领略植物猎人们与时俱进的探险精神,更能一睹全球千姿百态的植物奇观。
《植物猎人的世界收藏》▼


植物届“大英博物馆”典藏经典
本书由世界文化遗产、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联手英国园艺历史学家精心打造。
英文原版被英国皇家园艺学会评为“2021年度成员优选作品”,被英国《旁观者》杂志评为“2021年度园艺书籍”。

▲
作者安布拉·爱德华兹,是英国园艺历史学家。

▲
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
邱园,被誉为植物界的“大英博物馆”,是全球植物爱好者的圣地。园内有约5万种植物,品类之丰富世所罕有。
本书中的精美图片和手绘作品,大多来自于邱园闻名遐迩的艺术珍藏,它们也是植物猎人们探险之旅的重要产物。
全书共甄选100多幅艺术作品,与文字相呼应。
画风各异、笔触细腻,你将领略来自不同国度的精美植物画作。
每一个篇章中都配有一幅地图,植物猎人邂逅异木奇花的位置,一目了然。
内容则以全球各大洲为坐标,按照地域、物种、年代和发现者进行分类。
书中所描述植物遍及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等地。
无论是探险中跌宕起伏的奇遇,还是千姿百态的植物样貌,都能引出一段段令人回味的故事。

高颜值大开本,函套包装精致大气。
它将是你书架上的艺术佳品,咖啡桌上的共赏美物。

▲
随机赠送3张
现在购买,随机赠送大幅可装裱装饰画三张。
全彩高品质印刷,琪花瑶草纤毫毕现,足不出户感受自然动人心魄之美。
不论是珍藏或是送礼,都将是不错的选择~
* * *
热爱设计 专心阅读
期待与你相遇
入群暗号 “你所在的城市名称”+城市聚落
* * *
欢迎关注我们的原创内容号 “什么是城市” Whatscity
了解更多城市设计的报道资料,请在后台回复“搜索”,调取城市设计号内搜索页面。了解更多城市设计提供的设计企业合作服务,后台回复关键词“设计企业服务”。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设计):英国皇家植物园珍藏,百余幅绝美手绘,一部500年稀有植物发现史